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与中美混合团所建立的进展

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与中美混合团所建立的进展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1架飞机被毁,机组人员阵亡,第十四航空队首次作战便取得了成功。第三大队是战斗机大队,中方大队长是范金函少校,美方为本奈特中校。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志愿队、美国驻华航空特遣队和第十四航空队在华助战期间也得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大力协助。1944年6月9日,美军第十四航空队中尉队员白格里欧在太原上空执行空袭任务时,因机身受伤迫降,被八路军游击队救护,后由晋察冀部队转送归队。

1943年3月10日,为了加强中国战区的美国空军的力量,美国驻华航空特遣队扩大,成立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任指挥官,后晋升为陆军少将,第十四航空队直接受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阿诺德指挥,初期辖有第二十三战斗机大队及第十一中型轰炸机中队,其中有不少中国空地勤人员直接参战或承担保障任务。

第十四航空队成立后,先后得到B-24、B-25轰炸机及P-38、P-47、P-51等性能更优越的战斗机,使航空队更具有进攻能力。1943年5月4日,第十四航空队18架B-24飞机、12架B-25飞机从昆明起飞,在24架P-40战斗机的掩护下,空袭了河内、海防、三亚等日军目标,给日军的水泥厂、机构、码头、炬油厂和油库等设施造成了重大破坏。1架飞机被毁,机组人员阵亡,第十四航空队首次作战便取得了成功。

▲驻芷江美空军第十四航空队队员在B-25战鹰式轰炸机前合影

1943年6月,中国政府接受了陈纳德的建议,在印度的卡拉奇建立战斗飞行训练中心,由美国的黑顿准将和中国的李疆雄共同负责。从1943年7月到1944年4月,中国空军第一大队、第三大队、第五大队人员分批前往受训,训练低空编队、轰炸射击、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协同作战等,并配备了美国人担任队长,副队长,分队长及地勤官员和机械师。中心的教官均由美国军官担任。

1943年10月,以受训的三个大队及原“飞虎队”部分人员共同组成的“中美航空混合团”在桂林成立,归陈纳德指挥。混合团各级设有中、美两方指挥官,中方司令为张廷孟中校,副司令为蒋辅翼(后为徐焕升中校),美方司令为摩斯上校(1945年3月后,由本奈特上校接任),副司令为裴纳特上校。混合团下辖三个大队,各大队下辖四个中队。第一大队是轰炸机大队,中方大队长是李学炎少校,美方为布兰契中校。第三大队是战斗机大队,中方大队长是范金函少校,美方为本奈特中校。第五大队是战斗机大队,中方大队长是向冠生少校,美方是柔斯中校。中美航空混合团属中国空军序列,到1944年夏,其装备有60架B-25轰炸机和100多架战斗机。

中美航空混合团的作战方针是“协助我地面部队作战,削弱敌在我国大陆上进攻力量,并打击敌驻华空军,获得空中优势”。

从后来的战斗实践看,混合团不负使命,出色地与中国空军其他部队及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一起夺回了中国的制空权。(www.xing528.com)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志愿队、美国驻华航空特遣队和第十四航空队在华助战期间也得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大力协助。

中国政府颁发给来华助战的飞行员识别标志,上书“来华助战洋人(美国),军民一体救护”。飞行员将此标志编在衣服上,一旦战斗中出现危险,落在地面,就会及时得到中国人的救护。

1942年4月18日,从美国海军“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由杜立特率领的轰炸日本本土的16架B-25型轰炸机,返回途中在中国浙江、安徽等地迫降,得到中国百姓救助。

▲来华参战的美国飞行员的军装上都缝有这样一块绸布,上面写着“来华助战洋人(美国),军民一体救护”的中文字样。

1944年6月9日,美军第十四航空队中尉队员白格里欧在太原上空执行空袭任务时,因机身受伤迫降,被八路军游击队救护,后由晋察冀部队转送归队。

1944年8月,新四军营救了5名美国飞行员。抗战期间,后方及抗日根据地全力营救来华助战的飞行员,这里只举一二,说明来华助战的战士们和中国人民的鱼水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