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市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类型案例研究

上海市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类型案例研究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线性生态空间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建设主要关注城市绿道、蓝道以及生态廊道三个方面。表1-7国外绿道建设案例分析就绿道研究及其建设水准而言,比较有代表性的绿道有: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绿道、英国伦敦绿色项链以及国内广东珠三角的绿道规划。佛蒙特州,所有超过1 000hm2的土地均受到了保护。1929年,英国大伦敦区域规划委员会制定了《伦敦开敞空间规划》,引入了绿化隔离带概念。

上海市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类型案例研究

根据线性生态空间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建设主要关注城市绿道、蓝道以及生态廊道三个方面。

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对绿道概念的定义和绿道建设实践(见表1-7),绿道是指沿河流、山脊、风景道路等设置,具有串联功能(连接区域主要生态空间节点、公园、历史文化古迹、城乡居住区等),同时可供人们休闲游憩使用的线形生态开敞空间。

表1-7 国外绿道建设案例分析

就绿道研究及其建设水准而言,比较有代表性的绿道有: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绿道、英国伦敦绿色项链以及国内广东珠三角的绿道规划。

(1)美国新英格兰绿道网络规划。

新英格兰地区的绿道分类:①休闲娱乐型绿道,包括沿陆地与水体分布的游径网络;②生态型绿道,包含重要的自然廊道和自然系统或是被设计修复的生态和文化功能系统;③历史型绿道,指吸引游客并能提供教育、景观、休闲、经济效益的历史古迹和具有文化价值的场所或游径。

规划提出了5个不同层面:整个英格兰地区层面、各州层面、各次区域层面、城镇层面及项目设计层面。

规划前的整合:①研究和测绘现有绿道和绿色空间,包括具有生态自然保护、休闲娱乐、历史文化价值的徒步游径和铁轨;②研究和测绘当前的相关规划提案,这些提案将会分别增加上述3种类别的绿道与绿色空间;③更正划分上述3种类别绿道的等级;④提出单一目的的规划方案,包括自然保护与生态规划、休闲娱乐开发规划、历史文化资源使用规划;⑤整合上述内容中现有绿道和绿道规划提案,提出一种综合的绿道网络规划。

图1-3 新英格兰绿道网络规划

资料来源:刘滨谊,余畅.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园林,2001(6):77-81.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新英格兰地区的绿道规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存绿色通道面积达30 670km2,加上正在建设的绿道,预计近期将达到45 184km2,占整个地区面积的28%。另外,新英格兰各州地区的绿道规划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康涅狄格州,康涅狄格森林公园协会(CFPA)创建了1 120km长的蓝焰游步道系统。

马萨诸塞州,1996年的河流保护法案通过保护一个溪流两岸60m的缓冲区,建立了绿道网络的框架,对罗德岛州域范围的绿道规划做出了补充。

佛蒙特州,所有超过1 000hm2的土地均受到了保护。

新罕布什尔州,参议院通过493号令,让公众与私人合作来共同保护稀缺的自然、文化和历史资源。

缅因州200 000hm2湿地和海岸地的公有化,使其20%的土地受到了保护。

(2)英国伦敦绿链规划。

1929年,英国大伦敦区域规划委员会制定了《伦敦开敞空间规划》,引入了绿化隔离带概念。1976年后的伦敦规划继承并发展了“绿道”理念,并将该理念加以延伸,形成包含不同类型的绿色通道组成的“绿链”(green chain)理念,其目的除了保护大多数开敞空间之外,还重视开发这些绿色通道的旅游休闲潜力。

伦敦绿链所涉及的伦敦四区是指,北克斯利区、布罗姆利区、莱维沙姆区、格林威治区,同时,绿链上的一些绿地同样也是伦敦“都市步行环”(Capital Ring)的一部分。伦敦东南区绿链始建于1977年,由伦敦东南部的4个行政区和大伦敦委员会合作建设。现今,在伦敦的周边已建设了将近300个绿色项链状的开放空间,面积相当于伦敦市区的7倍,而东南区绿链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见图1-4)。

总的来说伦敦东南区绿链的建设实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的功能目标。

保护环境基地——通过绿色空间的建设控制了不合理的建设活动,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了伦敦的公共开放空间。来自4个行政区的该项目工作人员辛勤工作,以确保现在和未来的伦敦绿色开放空间和野生动植物的存在,并给所有市民带来愉悦。

市民的休憩场所——在这条绿色项链中,人们可以欣赏到从学校操场到古代森林和迷人花园之类的很多景象,人们可以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野餐,在整洁的花园中徜徉,甚至可以参观一个离市区只有约11.3公里(7英里)远的一家农场松鼠田鼠狐狸啄木鸟和松鸦都是绿链里的常客,有时甚至可以看到非常少见的鹦鹉品种。

追忆历史的走廊——整条伦敦东南区绿链具有浓郁的历史韵味。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昔日宫殿的庄严、议院的辉煌、修道院的变迁、水晶宫的神奇和水利大坝的雄伟。

图1-4 英国伦敦“绿链”地图

资料来源:互联网资源,https://www.greenchain.com/.

运动健身的空间——对于喜欢运动的市民来说,这里简直是一个再理想不过的运动空间,绿链内可以进行高尔夫球网球足球橄榄球田径游泳等多种体育健身项目。

(3)珠三角绿道网络总体规划。

绿道网总体布局——规划形成由6条主线、4条连接线、22条支线、18处城际交界面和4 410km2绿化缓冲区组成的绿道网络总体布局。其中六条主线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串联200多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发展节点,全长约1 690公里,直接服务人口约2 565万人。

绿道规划指引——珠三角绿道网络总体规划将绿道分为生态型、郊野型及都市型绿道三个类型。其中生态型绿道主要沿城市外围的自然溪谷、河流、海岸线及山脊线建设,控制宽度一般不小于200m。郊野型绿道主要连接着城市建成区周边的田野、水体以及开敞绿地,通过步行栈道、登山道等休闲通道的形式,给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休闲空间。控制宽度一般不小于100m。都市型绿道主要建设在城市建成区内,连接城市公园、广场、人文景区以及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地。都市型绿道控制宽度一般不少于20m。

图1-5 珠三角绿道规划布局

资料来源:《珠三角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年.

在关注生态廊道和绿道的同时,美国、荷兰等国亦开始关注城市水走廊,提出了蓝道的概念,并进行了相关建设探索。

美国的蓝道计划是由美国国家公园服务局(National Park Service)主管推动的国家计划,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有一笔专属国家资金预算用于出资补助蓝道项目、宣传成功案例和进行美国州际之间的合作项目。根据其官方定义,蓝道是连接风景名胜、野营点、划艇运动区、环境保护区等设施或地点的水域集合体,具体形态包括河流、湖泊、运河和海岸线等。

生态廊道的概念直接来源于景观生态学中廊道的概念,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生态廊道主要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其具有很多自然特征,是景观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及信息渗透的通道,是促进景观融合及多样性的重要类型;同时生态廊道也具有人工的特征,它使廊道的通道、屏障作用更快速有效地得到发挥。

建立生态廊道有助于连接分散的动植物生境,保护并提升生物多样性,改善现有生态环境。研究表明,生态廊道的宽度一般由需要保护的重点植物或动物种类来决定,一般宽度在20m以上。当廊道宽度在46~152m之间时,其生物多样性提升效益最显著。10m或数十米的宽度均可以满足鸟类的迁徙要求。哺乳动物迁徙廊道宽度需要几公里甚至是几十公里。

郊野公园的概念起源于英国,其发展体系十分完整,建设和管理水平最为成熟完善。牛津地理词典对郊野公园的解释为:具有野餐、徒步、骑车、垂钓等设施的乡村区域,能够为大众提供邻近城市享受郊野乡村的游憩机会。(www.xing528.com)

基于国内外郊野公园的相关研究(详见表1-8),车生泉等对郊野公园给出了较为全面的定义,指出:郊野公园是位于城市近郊,在城市规划区之内,城市建设用地以外,以自然景观和乡村景观为主体,生态系统较稳定,由政府主导和财政投资,经科学保育和适度开发后具有少量基础设施,为周边城镇居民提供郊外游憩、休闲运动、科普教育等服务的公众开放性公园。

表1-8 国内外郊野公园概念定义一览

对郊野公园具有多种分类方法。从主体利用方式的角度考虑,可依据主要活动设施不同和主导游憩活动不同将郊野公园进行分类:游乐地区郊野公园、原野地区郊野公园等。从客体资源的角度考虑,可依据主要地貌特征不同、景观特色不同、旅游资源不同对郊野公园分成山地型郊野公园、平原型郊野公园等。具体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见表1-9。

表1-9 郊野公园的分类

在英国,郊野公园是位于城市近郊、有良好的自然景观、郊野植被及田园风貌,并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公园,现存大部分郊野公园都是英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根据《乡村法(Countryside Act 1968)》所划分出来的。其理念是为城镇居民提供一系列自然和体育活动,在相对低消费的基础上给予市民不同的服务和休闲机会,并支持许多方面的拓展:健康、社交、文化、运动、艺术、教育和终生的学习等。

表1-10 英国郊野公园典型案例一览

香港郊野公园是指由香港特区政府将市郊未开发地区的地方划出,作为康乐及保育用途的公园,地位与国家公园相若,其内多开展与自然有关的活动,如散步、远足、骑马、自行车越野烧烤、野餐、露营等,以提供观光、娱乐、科普等活动为主,兼有休憩疗养地的功能,在毗邻城市的区位可开展城市公园内的游憩活动。香港特区政府在1976年制定《郊野公园条例》,并于同年12月3日划定首批3个郊野公园。目前全港已划定了24个郊野公园,连特别地区总面积达44 300hm2,占香港约四成(39.98%)的土地面积。2013年,郊野公园吸引了1 140万人次游客。

为了缓解城市扩建带来的压力,及时保护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毗邻香港的深圳市在看到其郊野公园建设的成功后,于2002年出台《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

深圳从2003年开始,按照《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在全市划定森林、郊野公园的建设控制区,启动了21个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包括:塘朗山郊野公园、梅林山郊野工程、马峦山郊野公园、银湖山郊野公园、布心山郊野公园等。

图1-6 香港郊野公园分布(截至2013年)

资料来源: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https://www.afcd.gov.hk/tcchi/country/couvis/couviscou/couviscou1.html).

图1-7 深圳郊野森林公园规划

资料来源:《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2002年.

2007年,北京市政府做出了启动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建设,明确提出要“围绕中心城以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形成公园环”“建设成为具有游憩功能的景观绿化带和生态保护带”,成为市民休憩、健身的场所。其选址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与绿地系统规划。

(2)要有建设公园的基本条件。应选择风景资源优美的地带,用地土壤条件适宜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往往把不宜建筑地段、沙坑、废气地等划为公园用地,因此,这类用地应因地制宜,经过一定时间的生态改造修复之后建设成为公园。此外还需考虑公园与城市的交通可达性以及公园内的安全因素,如避免高压线区域等。

(3)需要有一定的规模。公园以自然景观为主体,并可提供开敞面积的游憩场地。

(4)有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郊野公园要服务于城市和当地的市民,只有提高城市交通的可达性,才便于市民周末前往休闲娱乐。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周边的农业也随之发生变化。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都市农业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日本农政经济学家桥本卓尔学说针对60年代以后,经济、社会、城市等发生的激烈变化,提出:①都市农业是都市内部及其周边地区的农村受城市膨胀的影响,或是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受席卷而形成的一种农业形态;②都市农业是被都市包容的、位于都市中的农业;③都市农业是最容易受城市扩张的影响,但又最容易受城市基础设施完备带来的益处,因此都市农业是双重意义上的“最前线”的农业;④都市农业是城市建设发展占地和居民住宅建设占地等同时并存、混杂、相嵌的农业;⑤都市农业如果放任自流就有灭亡的危险,因此都市农业是需要加以有计划保护的农业。

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的意大利。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项新兴产业,休闲观光农业始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之后在日本、以色列以及中国台湾等地区得以充分发展。早在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会农业野趣;20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以观光为职能的观光农园,使得观光内容日益丰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内陆开始建设农业休闲观光园。而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转变以及对休闲的需求日益增大,农业观光园也相应地改变了其单纯观光的性质,扩展度假、劳作等功能。如日本的市民农园、农业公园和农村度假村,英国出现的农村公园等,这些观光农业公园为游客提供娱乐、休闲、度假设施,并为游客提供了参与农业劳动的活动。

综合对其概念的多种描述,农业休闲观光园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建立起来的以农业生产为背景,以农业、农村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载体,以城市居民为服务对象,围绕休闲观光、参与体验和科普教育等复合功能开发的各具特色的农业园区。

作为都市农业的典型表现形式,农业休闲观光园将城市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有机结合,成为城市生态与休闲结合共生的重要空间载体。目前,休闲农业发展较好的为中国台湾和日本。

宜兰县自1995年即开始进行休闲农业整体规划,配合政策辅导农民转型发展休闲农业,基础扎实、理念领先,其休闲农业发展在台湾一直是处于领先的位置。2001—2004年台湾当局共投入了超过23亿元新台币推动休闲农渔园区计划,宜兰县5年间获得了超过2亿元的新台币资助。2004年台湾休闲农业全年营业总收入超过45亿元,共接待游客约4 913万人次,平均每个农场年接待游客约4.5万人次。

宜兰县休闲农业有很多成功的多角化经营模式,体验活动和营运项目多种多样,其构成按层次可分休闲农业区、休闲农场和乡村民宿(休闲农家)等。

休闲农业区,由县市政府根据农业特色及丰富景观资源、生态及文化资产,制定休闲农业区规划。非都市土地最小申请面积为50hm2,都市土地则为10hm2。在台湾71个休闲农业区中,宜兰县与南投县的休闲农业区数量最多,各有13处。

表1-11 宜兰县休闲农业区及其主导产品形态

休闲农场为个别经营休闲农业事业的私人农场。可分为两类:农业经营体验型农场,最小面积为0.5hm2,仅供农业经营体验;综合型农场,可提供农业经营体验与游客休憩服务的休闲农场,当其位于平地或山坡地的都市土地上时面积为3hm2以上,位于山坡地的非都市土地上时,其面积为10hm2以上。目前宜兰县共有69家休闲农场。

按台湾“一乡镇一农渔园区”农业政策,允许开放休闲农场和休闲农业区内农舍经营民宿。目前,宜兰县的合法民宿共有577家。

宜兰县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得益于五方面的大力支持:一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通过制订政策扶持台湾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二是健全的法制,即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实行规范化管理;三是合理的规划布局,解决品牌定位趋同化的问题;四是经营理念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加强休闲观光农业产品的开发力度;五是大力推行社区经营的理念,整合农场、农园、民宿或所有景点,使其由点连成线,再扩大成面,最后以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带状休闲农业园区,并适时开展以策略联盟方式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各项工作。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开办农业休闲观光园的国家之一,目前正朝着绿色休闲与体验型农业方向进行演进。其农业休闲观光园可以分为农林业公园型、饮食文化型、农村景观观赏和山野居住型、终生学习型四大类型。

北海道是日本观光休闲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00年制定的以建设具有活力的农村为主旨的“第三次北海道长期综合发展战略”,试图发展绿色旅游休闲农业来进一步加强城乡交流与互动,从而实现农业经营多元化战略。为保证该规划如期实现,政府于2001年开始连续出台一系列休闲农业规划。政府的支持收效十分明显,如位于北海道富良野的富田农场,以旅游业代替了本来并不盈利的薰衣草种植业,发展薰衣草观光农园,受到游客的青睐。另外,北海道休闲观光农业突出特色且内容丰富,体验性较强。北海道的箱根牧场、町村牧场、牧家牧场都全面使用有机方式栽培农作物及驯养畜牛。不同的季节可以体验到不同的农作物收获、可以学习奶牛牛奶的相关知识、亲自挤牛奶、制作奶油冰激凌等奶制品,有的牧场还为游客提供烧烤服务。

北海道的农业休闲观光每年接待几百万游客,旅游者在农园中玩赏一日大约需花费6~7千日元至2~3万日元不等,居住三五日则需2万至10万日元。数据显示,2006年时,北海道旅游休闲农业总收入已达244亿日元(17亿元人民币),带动本地域其他企业增收553亿日元(39亿元人民币),对本地域经济总贡献份额占到71.3%。表1-12为北海道主要的农业休闲观光园。

表1-12 北海道主要休闲农业园概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