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认为高校专业分流是实施主体依据社会发展需求、高校资源及分流对象的意愿与条件,对分流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区分专业归属之活动。其中,高校专业分流主体包括作为执行和调控主体的高校和作为参与主体的学生,高校专业分流对象为有志于专业分流的学生。高校专业分流对象在整个分流过程中,既是被分流的客体,也是参与的主体,具有双重属性。究其本质,高校专业分流是一个围绕专业进行的、学生选择与高校引导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选择与高校引导是其一体两面,密不可分。高校专业分流是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中的关键一环,承接高校大类培养中的前期基础教育阶段与后期专业教育阶段。
从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视角来看,高校专业分流中学生选择专业的行为是为达到一定意图和目的而通过社会交换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行动,它既是个人行为,也是一种集体行为,必须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上。从主体间性理论视角来看,高校专业分流中的高校与学生均为主体,作为分流对象的学生,其与高校之间并非主客体关系。同为高校专业分流主体的高校与学生具有差异性,两者通过“学生—分流手段—高校”的形式结成主体间性的交往关系。从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来看,高校专业分流系统包含维模功能子系统、整合功能子系统、达鹄功能子系统和适应功能子系统,它们分别履行AGIL功能。高校大类招生培养系统和专业建设系统构成了高校专业系统最切近的两个外部环境系统。(www.xing528.com)
鉴于高校专业分流活动的双主体、高校专业分流活动的本质以及高校专业分流系统的分析,本研究提出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专业分流的理想特性:学生专业选择的自主性、高校分流引导的合理性、专业分流效果的长效性以及专业分流系统的共生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