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培育学生专业选择能力?

如何培育学生专业选择能力?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究其本质而言,高校专业分流是一种高校引导下的学生专业选择行为。这种双重属性强调了学生在高校专业分流中的主体性和中心地位。学生专业选择能力的提升是高校专业分流改革的应有之义。高校专业分流一般在入学后,学生尽早、尽可能多地掌握信息,有利于在专业分流时结合自身情况作出理智的选择,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少研究证明,职业规划与专业选择联系密切,职业规划是学生专业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

如何培育学生专业选择能力?

究其本质而言,高校专业分流是一种高校引导下的学生专业选择行为。学生是高校专业分流活动的主体,也是分流的对象。这种双重属性强调了学生在高校专业分流中的主体性和中心地位。在高校专业分流活动中,专业选择是学生的参与方式。学生专业选择能力的提升是高校专业分流改革的应有之义。

有研究者提出,对人类选择行为的考察,应首先对个体或群体的理性与非理性选择进行区分[28]。因为个体选择行为在不确定风险的约束下,有时是理性的,有时则是非理性的,有时还会由理性转变为非理性或由非理性转变为理性。对人类行为理性或非理性的判定,可以行为主体是否进行理性思考、是否发挥认知作为依据,即“认知”、“信息”和“环境”三个观测点。具体说来,当行为主体发挥自己的认知,并对信息、环境的不确定性加以处理的决策即理性选择;而放弃理性思考乃至于完全遵从于历史经验、外部诱导,或在从众心理支配下所作的决策则为非理性选择。而个体选择行为由理性转化为非理性,表现为行为主体本拟采用理性选择方式,后因信息或环境不确定转而采用非理性选择方式。反之,则是非理性选择转变为理性选择。此外,在非经济领域,个体的选择行为尽管也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的,但通常是一种从容的行为,即能采取理性思考的选择行为。

由此看来,理性选择理论可以用来对个体在非经济领域的选择行为进行分析。赫伯特·西蒙指出,个体在行动中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效益最大或最优,在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追求“满意”。据此,提倡用有限理性选择理论来解释。图4-2为有限理性选择模型[29]。

图4-2 有限理性选择模型

图4-2(1)中,无箭头的竖线即最优决策下的预期效果,随着变量X信息完备程度的增加,个体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也相应增加。基于有限理性的个体所作出的次优决策效果逐渐趋近理想的最优决策效果。图4-2(2)中,无箭头的横线为最优决策下的预期效果,随着变量X次优决策预期效果增加,最优决策预期效果与实际社会效果之间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关于有限理性选择理论的适切性条件,泰勒认为有以下几点:行动者可作的选择是有限的;有人曾在类似情境下作出选择,即有前车之鉴;行动的选择对个人非常重要;诱因是清楚、实质性的[30]。(www.xing528.com)

鉴于此,大类招生背景下的高校专业分流活动中学生的选择行为符合如上条件,我们可以借用有限理性选择理论进行指导。正如哈佛大学在其学生手册上指出,专业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决定,需要学生进行调查、理性判断与创造性研究。在高校专业分流中,应尽力完善学生的信息源。这里重点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探讨,高校担负的完善学生信息源的职责将在下文展开。

首先,培育信息意识与能力。现代社会,获取信息的意识与能力成为一项基本能力。在高校专业分流活动中尤其关键。如前所述,完备的信息源对于个体的理性选择效果至关重要。学生应养成意识,主动获取专业分流的相关信息,包括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专业的发展方向、学科基础、教学水平、职业潜力等等。高校专业分流一般在入学后,学生尽早、尽可能多地掌握信息,有利于在专业分流时结合自身情况作出理智的选择,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其次,发展“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身的意识,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自我认识,即个体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批评等。二是自我体验,即自我认识生成的情感体验,包括自信、自我肯定、自我接纳等。它是个体对自身的态度,表现为是否对自我满意、是否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是否接纳自我。三是自我控制,即由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作用下的心理与言行上的调节与控制,包括自主、自利、自律等[31]。在高校专业分流活动中,学生应该加强对自我的认识,明晰自身兴趣与个性特点,并从内心接纳和相信自己能作出合理的选择,在实践上开展理性选择。

最后,加强职业生涯探索。不少研究证明,职业规划与专业选择联系密切,职业规划是学生专业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甚至可以说,学生选择一门专业,意味着该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作出了有关未来职业的选择。学习期间,也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探索的一个重要时期。出于理性选择专业的需要,高校学生应积极开展职业生涯探索,在认识自我的同时,充分认识专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未来的人才需求,以期在专业选择时将自身个性、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匹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