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校专业分流的实施载体包括试验班和专业大类。其中,专业大类是由若干相关专业整合而成的人才培养单位;试验班则属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5]。它在不同高校有多种称呼,例如实验班、基地班、英才班、强化班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包含了不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基地”因“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而生。“珠峰计划”是一项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部署的高校教改计划。“珠峰计划”是国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项目,于2009年筹备,并于2010年由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共同参与实施。基础学科作为新技术、新发明、新产业的源泉,能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在这种认识中,“珠峰计划”应运而生。“珠峰计划”的目标为:在高水平研究型高校的优势基础学科中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高等学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体制机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珠峰计划”分别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9所高水平研究型高校的数学、生物、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5个学科领域试行[6]。试行“拔尖计划”的高校或依托优势学科的二级学院、单位,或依据国家重点教学与科研项目组建试验班,抑或设立“试点学院”,进行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这些试点在教学、科研及管理方面具有较大自主权;在考试招生和专业设置等方面享有特殊政策;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注重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依据兴趣与特长自主选择专业[7]。“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还有部分非“拔尖计划”试验班,这类试验班主要是高校因地制宜、依托本校优势专业试行的人才培养改革试点。
依据这些专业类(试验班)的专业分流覆盖面,本研究将高校专业分流分为面向全校所有学科的专业分流、面向学校一部分学科的专业分流和面向单一学科的专业分流三类,简称全校性专业分流、多科性专业分流和单科性专业分流。
1.全校性专业分流
全校性专业分流即面向全校,覆盖全校所有本科专业的专业分流。在试行全校性专业分流的专业类(试验班)中,学生被允许在全校范围内选择分流专业。在统计的113所“211工程”高校中,共有6个试验班试行全校性专业分流,分别为: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的理科试验班类、北京理工大学的徐特立英才班、东华大学的理科试验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理科实验班类以及电子科学技术大学的电子信息类(详见表2-5)。
表2-5 全校性专业分流试验班分布
续表
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以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命名,贯彻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元培学院按文理大类招生,前两年不分专业。学生在对学校的学科状况有进一步了解后,在导师指导下依据能力与志愿选择分流的专业。专业分流的范围包括全校各院系开设的所有专业以及元培学院利用跨学科优势开设的专业(整合科学专业,政治、经济与哲学专业,古生物专业,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8]。北京交通大学的思源班(理科试验班类)试办于2005年,是学校旨在探索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设立的一个跨学院、跨学科的教育改革试验班。思源班的学生从大三开始,可依据自身兴趣和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分流至学校各学院的优势专业[9]。北京理工大学的徐特立英才班因旨在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明精计划”而设,在鼓励学生依据个人兴趣特长与知识积累情况自主选择的前提下,以培养优秀博士为目标。徐特立英才班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第二学期末,被分流或自愿放弃的学生可在全校的任何专业范围内选择分流专业[10]。东华大学的理科试验班是学校旨在“加强基础、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重点教改班。学生在试验班完成基础学业后,原则上可在全校范围内自主分流至相关专业(专业大类)学习。若学生分流意愿过于集中于某专业(专业大类),学校拟采取必要的考核程序确定分流学生并对未分流学生作适当安排[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学改革试点班(简称“试点班”,又称“零零班”),仿照少年班模式(入校一至两年后,依据学生兴趣、志向和潜力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分流专业)开办[12]。试点班的流入途径有二:一是高考考生填报“理科实验班类”志愿;二是入校新生考试选拔[13]。电子科技大学的“成电英才计划”实验班是英才实验学院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资源组建的,按电子信息专业大类招生。该实验班贯通本硕学习阶段,实行动态管理,学生可以在第四学年根据自身意愿分流至校内的任何专业[14]。
在上述6所试行全校性专业分流的高校中,就实施分流的高校类型而言,工科高校(5所)占多数,其余1所为综合类高校;就专业分流时间而言,大二结束至大三开始这个时间段(3所)居多;就办学经验而言,多数办学时间较长,拥有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或有相关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就管理模式而言,多为动态管理,不仅提供校内优秀新生流入的机会,而且实行淘汰制。
2.多科性专业分流
多科性专业分流即涉及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一级学科的专业分流[15]。据统计,试行多科性专业分流的单位包括试验班和专业类。其中,试验班是多科性专业分流的主要载体。
在统计的113所“211工程”高校中,共有25所高校的43个试验班试行多科性专业分流(详见表2-6)。这些试验班主要分为五类。一是人文科学试验班。这类试验班主要涵盖哲学、文学、历史学、法学和管理学五个一级学科,其中以哲学、文学和历史学三个一级学科的组合最为常见。据统计,43个试验班中共有13个人文科学试验班,包含7个集合哲学、文学和历史学三个一级学科的试验班。二是社会科学试验班。这类试验班分流面较广,主要涉及经济学、法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几大一级学科。据统计,43个试验班中包含5个社会科学试验班。三是人文社会科学试验班(文科试验班)。这类试验班包含了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分流面较前两类更广。据统计,南京师范大学的文科强化班便属于这类,该试验班可分流至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理学(除英语、体育、美术及师范专业以外)的所有文科专业。四是经济管理试验班。这类试验班属于社会科学学科范畴,通常可分流至经济学和管理学一级学科中的专业。据统计,43个试验班中有5个属于经济管理试验班。五是自然科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这类试验班主要涉及理学、工学一级学科,少量还可分流至管理学一级学科的相关专业。据统计,43个试验班中共有18个自然科学试验班,包含9个由理学和工学组合的试验班。可见,在多科性专业分流试验班中,以自然科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和人文科学试验班最为多见。
表2-6 多科性专业分流试验班分布
续表
续表
除了43个多科性专业分流试验班,还有3所高校的6个专业类试行多科性专业分流(详见表2-7)。这些专业类主要有三类:一是人文社科专业类。在统计的6个专业类中,仅有上海大学的人文社科类属于这一类型。该专业类可分流至哲学、法学、文学和历史学4个一级学科的相关专业。二是经济管理专业类。在试行多科性专业分流的专业类中,经济管理专业类居多。在统计的6个专业类中,有一半属于经济管理专业类,且分属统计的3所高校。三是理科专业类。这一专业类或涵盖大量理学、工学专业,如上海大学的理学工学类;或涉及部分相关专业,如中国农业大学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可分流至理学(生态学专业、应用气象学专业)、工学(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及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表2-7 多科性专业分流的专业类分布
3.单科性专业分流
单科性专业分流即主要涉及单个一级学科的专业分流,其分流的范围为某一个一级学科中的相关专业。这类专业分流所包含的专业数量比多科性专业分流所包含的专业数量少。单科性专业分流是三类专业分流的主体,其数量最多。据统计,试行单科性专业分流的单位包括试验班和专业类。其中,专业类是试行单科性专业分流的主要载体。(www.xing528.com)
在统计的113所“211工程”高校中,共有14所高校的42个试验班试行单科性专业分流(详见表2-8)。依据所属一级学科,单科性专业分流试验班主要分为工学类试验班、理学类试验班、文学类试验班、农学类试验班、哲学类试验班、历史学类试验班、医学类试验班和艺术学类试验班。其中,工学类试验班和理学类试验班是单科性专业分流试验班的主体。据统计,分别有20个工学类试验班、15个理学类试验班、2个文学类试验班、1个历史学类试验班、1个哲学类试验班、1个农学类试验班、1个医学类试验班和1个艺术学类试验班试行单科性专业分流。
从表2-8可见,大多数单科性专业分流试验班包含2—4个分流专业。就试验班所分流的专业数量而言,单科性专业分流试验班属于小容量专业集合。
表2-8 单科性专业分流的试验班分布
①试验班名称据该校相关资料。
续表
专业类不仅是试行单科性专业分流的主要载体,也是三类专业分流中数量最多的分流单位。除了上述42个单科性专业分流试验班,还有71所高校的587个专业类试行多科性专业分流(详见表2-9)。如表2-9所示,在试行单科性专业分流的71所高校中,有52所高校包含1—10个专业类,19所高校包含11—26个专业类。大多数试行单科性专业分流的专业类平均包含2—4个分流专业。就专业类所分流的专业数量而言,单科性专业分流的专业类也属于小容量专业集合。
表2-9 单科性专业分流的专业类分布
①专业类名称据该校相关资料。
②分流专业数量占全校专业总数的比例。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在上述三类专业分流中,就其分流专业覆盖面、实施复杂程度而言,全校性专业分流的分流面最广、复杂程度最高,多科性专业分流次之,单科性专业分流的分流面最窄、复杂程度最低。因此,试行单科性专业分流的专业类(试验班)数量最多,试行多科性专业分流的专业类(试验班)次之,试行全校性专业分流的试验班数量最少。在统计的“211工程”高校中,有的高校只试行了一类专业分流,也有的高校试行了两类甚至三类专业分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