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击匈奴入侵:少年读中国简史

抗击匈奴入侵:少年读中国简史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他最为人称道的事情是抗击匈奴。此外,汉和匈奴约定结为兄弟,各自以长城为界。但令人苦恼的是,匈奴常常违背盟约,侵犯边境。汉武帝命霍去病率兵远征匈奴。这次出击致使匈奴内部分裂,浑邪王杀死休屠王,率领四万余部众归顺汉朝。霍去病这种一心为国的精神为世人传颂。其实,除去卫青、霍去病,活跃在汉王朝抗击匈奴战场上的,还有李广、李广利等名将。付出如此巨大,抗击匈奴的收效又如何呢?

抗击匈奴入侵:少年读中国简史

汉王朝在汉武帝时达到巅峰。

这名十六岁便登基为帝的君王,兴修水利,扩大农田,筑造驿道。他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的权势。他广建宫殿楼台。他五次到泰山举行封禅仪式。他任用酷吏,打压地方豪强。他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然而,他最为人称道的事情是抗击匈奴。

抗击匈奴?

如果我们的眼界稍微开阔些,眺望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便会看到那里盘踞着一个强大的民族—匈奴。还记得秦始皇耗费无数民力修筑的那道长城吗?那西起临洮、东迄辽东的长城正是为了抵御匈奴。

待到汉初,匈奴在首领冒顿(mò dú)单于的带领下,日益强盛,他们往东击败东胡,往北征服丁零,往西逐走大月氏(yuè zhī)。这个以游牧为生,追逐着水草不断迁徙的民族,他们的统治区域已经非常庞大:东起朝鲜边界,横跨蒙古高原,一路向西蜿蜒,和氐羌相接,向南延伸到河套甚至现在的晋北和陕北一带。

强大的他们,怎么能悄无声息地安居于汉朝的北方呢?

强大的汉王朝和强大的匈奴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摩擦和对抗。可以说,与匈奴的融合与对抗贯穿汉王朝的始终,这其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最初,汉朝在这种对抗中处于劣势,最为严峻的一次大概是白登之围。那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率军进攻投降匈奴的韩王信时,被围困于白登山,这一围便是七日。最后,陈平巧施妙计,才使高祖得以脱困

既然难以战胜,那么该如何缓和与匈奴的关系呢?

汉高祖刘邦采纳了刘敬的建议—和亲。刘邦封宗室女为公主,将其嫁给冒顿单于。同时,汉朝每年馈赠匈奴大批棉絮、丝绸、粮食、酒等。此外,汉和匈奴约定结为兄弟,各自以长城为界。从此,双方关系算是暂时缓和。

汉初推行和亲政策,避免了两国之间的摩擦,减少了征战。直到汉文帝时,和亲之策也是维系和匈奴关系的重要手段。但令人苦恼的是,匈奴常常违背盟约,侵犯边境。他们入关后,肆意掠走人畜,毁坏庄稼

是不是应该予以反击?

待到汉武帝时,王朝已经变得强盛,是时候消除这一外部隐患了。雄踞王座的汉武帝踌躇满志,多次遣兵攻打匈奴。我们简单梳理一下。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决意向匈奴开战。他采用聂壹的计谋,试图引诱匈奴攻取马邑城,而此地早已埋伏三十余万汉家军卒。然而,事情进展并不顺利,匈奴单于率领十万骑兵入塞,半途察觉有诈,退兵远遁。从此,汉王朝和匈奴之间,拉开长达三十余年的征战。其中值得一提的有三次战役。

一次是公元前127年。

这一年,匈奴入侵上谷、渔阳。汉武帝遣卫青出征。卫青率领三万骑兵出云中,西至陇西,收复了河套一带,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随即,汉王朝在那里设立朔方郡,并重新修缮了秦时筑建的边塞。同年夏,汉朝又募民十万,徙于朔方,以充实边境。

一次是公元前121年。

汉武帝命霍去病率兵远征匈奴。霍去病自陇西出兵,过焉支山,西入匈奴境内千余里,和匈奴军短兵相接,贴身肉搏,大获全胜。同年夏,霍去病又由北地出击,越过居延海,南下祁连山,大破匈奴。这次出击致使匈奴内部分裂,浑邪王杀死休屠王,率领四万余部众归顺汉朝。

一次是公元前119年。

这次战役规模最大。汉武帝命令卫青、霍去病率领骑兵十万、步兵数十万,分别自定襄、代郡出击。匈奴单于在漠北布下精兵,严阵以待,却被卫青击败,只得狼狈遁走。而霍去病也取得不凡功绩,他深入漠北两千余里,追击匈奴左贤王,直至狼居胥山。在那里,霍去病举行了隆重的封山仪式,筑坛祭奠上天神灵,以悼念为国战死沙场的将士,奖励立下军功的英雄,祭奠完毕凯旋。(www.xing528.com)

这便是世人常说的“封狼居胥”的典故。

此后,汉王朝和匈奴虽然多次交战,但规模和战绩都不及以上三次战役。对于这些战役,我们只是简单地罗列,看不出那些名将的风采,也看不出战争的残酷,更看不出屡次出征,致使汉王朝逐步衰落的内情。

我们先来说说绝世名将,比如卫青。

卫青的少年生活可谓平庸。他出身卑微,只是日复一日地牧羊,谋求一份生路。有一次,他随人前往甘泉宫的监狱,那里一位囚徒盯着他很久,忽然说:“你命贵不可言,将来会被封侯。”听完,卫青忍不住一笑。他说:“我只是奴婢之子,只要将来能不被打骂鞭笞,便很满足了,岂敢奢望封侯?”

不被人打骂鞭笞即可,这便是少年卫青的愿望。然而,待他长大,却屡次征战沙场,立下不凡功业,被封为长平侯。

再说说霍去病。他是卫青的外甥。有一次出征,他竟然率领八百骑兵突袭匈奴营帐,杀死匈奴两千士卒,并活捉两名俘虏—单于的叔父和相国。这可算得勇猛。霍去病年少功高,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汉武帝决意重赏霍去病。他召集诸多能工巧匠,建造了一座豪华府邸想赐予霍去病,然而霍去病断然拒绝。汉武帝不解,询问原因。霍去病昂然说:“匈奴不灭,我是不会安家的!”霍去病这种一心为国的精神为世人传颂。其实,除去卫青、霍去病,活跃在汉王朝抗击匈奴战场上的,还有李广、李广利等名将。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似乎可以认为,击溃匈奴依靠的是这些绝世名将。

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在这些绝世名将的身后是难以计数的士卒,他们死在茫茫大漠之中,尸骨化为沙砾。比如公元前119年那次战役,死亡的士卒便数以万计,死亡的战马有十余万匹,是他们支撑起了绝世名将的赫赫战功。

除此之外,在这些士卒身后,还有难以计数的庶民,他们用血汗支撑着这一次又一次的战役。征伐并不仅仅是兵卒之间的交锋,还有粮草的供给。然而,要将粮食运送至战场,在古时并非一件易事。

你可以想一想,他们就那样或担挑,或牛拉,或马驮,翻山越岭赶往战场。一路上风霜雨雪,他们要历经无数艰辛。因此,支撑起绝世名将风姿的还有整个汉王朝的庶民。

付出如此巨大,抗击匈奴的收效又如何呢?

我们知道,匈奴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遇到不可战胜的对手,便会远遁。汉武帝要想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将其铲除,便只能遣出大量的军队,逐步搜索,使其不能逃离,硬战到底。虽然汉王朝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但数年之后,匈奴又死灰复燃,再次出现在边疆,宛若潮水,一波接一波。

这些战役,加上汉武帝的开河、建楼、封禅……一点点地削弱着汉王朝的根基。

公元前98年,桑弘羊建议汉武帝增加兵力到轮台镇守,不料年事已高的汉武帝拒绝了,他认真反思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下了一道诏书,颁布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等法令。这是史上有名的汉武帝罪己诏。

汉武帝为何会下这道罪己诏?

因为他意识到,每一次对匈奴的征讨,都是对国力的消耗。汉武帝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国库渐渐亏空,匈奴却在草原上顽强地生发。其实,农耕文明和游牧民族之间的关系,将是长期的胶着和融合。即便匈奴败落了,还有其他民族再次崛起,如鲜卑、突厥契丹等。在以后的历史中,我们会一再地看到他们的身影。不管怎么说,汉王朝至汉武帝时达到巅峰,也从他开始逐步走向衰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