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司馬遷和班固个性字研究·用字异文分析

司馬遷和班固个性字研究·用字异文分析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巳渡,皆湛舡,破釡甑,燒廬舎,持三日糧,視士必死,無還心。可見,在《史記》和《漢書》中“船”都是記録{舟}的習用字。綜上所述,“船”是漢代記録{舟}的社會習用字,司馬遷所用的“舩”是個性字,班固所用的“舡”也是個性字。

司馬遷和班固个性字研究·用字异文分析

【舩/舡】

(145a)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舩,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史記·項羽本紀》)

(145b)羽迺悉引兵渡河。巳渡,皆湛舡,破釡甑,燒廬舎,持三日糧,視士必死,無還心。(《漢書·陳勝項籍傳》)

按:“舩”和“舡”在這裏記録的義項是{舟}。

《説文》無“舩”,但漢代有其字,《隸釋·光尼和碑》:“乃乘小舩,至父没處哀哭。”《居延舊簡》:“肩水候官元康二年七月糞賣舩錢出img255·3”《鹽鐵論·取下》:“同牀旃席侍御滿側者,不知負輅輓舩登高絶流者之難也。”《字彙·舟部》:“舩,俗船字。”“舡”亦不見於《説文》,但許慎在給《淮南鴻烈解》作注時使用過“舡”字,如《淮南鴻烈解·原道訓》:“員者常轉,窽者主浮,自然之勢也。”許慎注:“窽,空也,舟舡之屬也。”《玉篇·舟部》:“舡,船也。”《揚子雲集》:“吉甫聞舡人之聲,疑似伯奇援琴作子安之操。”《説文·舟部》:“船,舟也。”《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丁卯不可以船行。六壬不可以船行。”《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賊律》:“其殺馬牛及傷人,船人贖耐;船嗇夫、吏贖䙴。”《張家山漢簡·奏讞書》:“朔病六十二日,行道六十日,乘恒馬及船行五千一百img六里,img之,日行八十五里,畸img六里不img。”《肩水金關漢簡(壹)》:“img……藉船……累計移□img73EJT1:278”《散見簡牘合輯》:“船一。683

《史記》用“舩”記録{舟}有7個用例,除(145a)外,其他6個用例分别見於《秦本紀》1、《酈生陸賈列傳》1、《淮南衡山列傳》1、《平津侯主父列傳》1和《西南夷列傳》2;没有用“舡”記録{舟}的用例;用“船”記録{舟}的用例有40個,分别見於《夏本紀》1、《秦本紀》1、《項羽本紀》2、《孝武本紀》1、《封禪書》3、《天官書》1、《平準書》7、《齊太公世家》2、《楚世家》1、《陳丞相世家》3、《晋世家》3、《管蔡世家》1、《張儀列傳》2、《淮隂侯列傳》1、《淮南衡山列傳》2、《南越列傳》5、《東越列傳》1、《大宛列傳》1、《佞幸列傳》1和《貨殖傳》1。《漢書》用“舡”記録{舟}有4個用例,除(145b),其他3個用例分别見於《陳勝項籍傳》2和《王莽傳》1;用“舩”記録{舟}有18個用例,分别見於《食貨志》3、《景十三王傳》5、《賈誼傳》1、《佞幸傳》1、《貨殖傳》1、《李廣蘇建傳》1、《韓彭英盧吴傳》1、《酈陸朱劉叔孫傳》1、《張陳王周傳》3和《元后傳》1;用“船”記録{舟}有45個用例,分别見於《武帝紀》1、《宣帝紀》1、《食貨志》4、《郊祀志》4、《天文志》1、《五行志》2、《地理志》7、《溝洫志》4、《蒯伍江息夫傳》2、《公孫弘卜式兒寬傳》2、《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6、《雋疏于薛平彭傳》2、《王商史丹傅喜傳》1、《何武王嘉師丹傳》1、《西南夷兩粵朝鮮傳》4和《西域傳》3。可見,在《史記》和《漢書》中“船”都是記録{舟}的習用字。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漢代其他傳世文獻中,“舩”“舡”和“船”記録{舟}的用字情况,《鹽鐵論》3∶1∶0、《韓詩外傳》0∶0∶1、《新書》0∶0∶2、《孔叢子》2∶0∶0、《淮南鴻烈解》3∶2∶5、《新序》0∶0∶2、《説苑》0∶0∶13、《論衡》7∶0∶7、《越絶書》0∶0∶16、《吴越春秋》0∶0∶7。可見,在漢代其他傳世文獻中,“船”也是記録{舟}的習用字。

綜上所述,“船”是漢代記録{舟}的社會習用字,司馬遷所用的“舩”是個性字,班固所用的“舡”也是個性字。

【訾/貲】

(146a)以訾爲騎郎,事孝文帝,十歲不得調,無所知名。(《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146b)以貲爲騎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調,亡所知名。(《漢書·張馮汲鄭傳》)

按:“訾”和“貲”在這裏記録的義項是{錢財}。

《説文·言部》:“訾,不思稱意也。從言,此聲。《詩》曰:‘翕翕訿訿。’”所以,“訾”的本義是{不想使其上級滿意}。以此本義爲出發點,“訾”引申不出{錢財},但“訾”與“資”讀音相近,可通假。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訾,叚借爲資。”《漢侍廷里父老僤買田約束石券》:“即僤中皆訾下不中父老,季、巨等共假賃田,它如約束。”

《説文·貝部》:“貲,小罰以財自贖也。從貝,此聲。漢律,民不繇,貲錢二十二。”《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關市》:“爲作務及官府市,受錢必輒入其錢缿中,令市者見其入,不從令者貲一甲。”所以,“貲”的本義是{罰繳}。以此本義爲出發點,“貲”引申不出{錢財},但“貲”與“資”讀音相同,可通假。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貲,叚借爲資。”《潛夫論·王符志氏姓》:“秦始皇滅韓,良弟死不葬,良散家貲千萬,爲韓報讎,撃始皇於博浪沙中,誤椎副車。”

《説文·貝部》:“資,貨也。”《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秦、韓之王劫於韓傰、張義而東兵以服魏,公常操□芥而責於[秦、韓,此其善於]公而[惡張]義多資矣。”《銀雀山漢簡·尉繚子》:“遇夫僮婦無不敝城盡資。513”《居延漢簡》:“資錢五百。2068: 合85.7”《居延新簡》:“資錢。E.P.T51:449”《居延舊簡》:“資錢五百。85·7”《華山廟碑》:“觸石興雲,雨我農桑。資糧品物,亦相瑶光。”《隸釋·無極山碑》:“百榖用成,家有其資。”所以,“資”的本義是{錢財}。(www.xing528.com)

《史記》用“訾”記録{錢財}有6個用例,除上文所舉用例外,其他5個用例分别見於《平準書》《五宗世家》《酷吏列傳》《游俠列傳》和《貨殖列傳》;用“貲”記録{錢財}有4個用例,分别見於《越王勾踐世家》《仲尼弟子列傳》《汲鄭列傳》和《司馬相如列傳》;用“資”記録{錢財}有14個用例,分别見於《周本紀》《平準書》《田仲敬完世家》《荆燕世家》《留侯世家》《陳丞相世家》《司馬穰苴列傳》《商君列傳》《張儀列傳》《刺客列傳》《魏其武安侯列傳》《平津侯主父列傳》《汲鄭列傳》和《儒林列傳》。《漢書》用“貲”記録{錢財}有11個用例,除上文所舉用例外,其他10個用例分别見於《成帝紀》2、《元帝紀》1、《哀帝紀》1、《平帝紀》1、《何武王嘉師丹傳》2、《王商史丹傅喜傳》1、《游俠傳》1和《敘傳》1;用“訾”記録{錢財}有32個用例,分别見於《景帝紀》3、《武帝紀》1、《宣帝紀》2、《食貨志》3、《地理志》1、《景十三王傳》1、《董仲舒傳》1、《司馬相如傳》1、《杜周傳》2、《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1、《雋疏于薛平彭傳》1、《王貢兩龔鮑傳》2、《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傳》1、《揚雄傳》2、《貨殖傳》5、《游俠傳》1、《佞幸傳》1和《王莽傳》3;用“資”記録{錢財}有25個用例,分别見於《武帝紀》1、《食貨志》5、《韓彭英盧吴傳》1、《荆燕吴傳》1、《張陳王周傳》4、《爰盎鼂錯傳》1、《竇田灌韓傳》2、《董仲舒傳》1、《公孫弘卜式兒寬傳》1、《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1、《眭兩夏侯京翼李傳》1、《匡張孔馬傳》1、《貨殖傳》2、《西南夷兩粵朝鮮傳》1和《王莽傳》2。可見,在《史記》中“資”是記録{錢財}的習用字,《漢書》中“訾”是記録{錢財}的習用字。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漢代其他傳世文獻中,“訾”、“貲”和“資”記録{錢財}的用字情况,《淮南鴻烈解》0∶0∶2、《孔叢子》0∶1∶2、《新序》0∶0∶2、《論衡》0∶2∶1、《潛夫論》0∶1∶1、《新書》0∶0∶3、《中論》0∶0∶2、《鹽鐵論》2∶1∶4、《説苑》0∶1∶4、《蔡中郎文集》1∶0∶4、《前漢紀》0∶5∶8、《春秋繁露》0∶1∶1、《韓詩外傳》0∶0∶2。可見,在漢代其他傳世文獻中,“資”是記録{錢財}的習用字。

綜上所述,“資”是漢代記録{錢財}的社會習用字,司馬遷所用的“訾”是個性字,班固所用的“貲”也是個性字。

【据/裾】

(147a)低卬夭蟜据以驕驁兮,詘折隆窮蠼以連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147b)低卬夭蟜裾以驕驁兮,詘折隆窮躩以連卷。(《漢書·司馬相如傳》)

按:“据”和“裾”在這裏記録的義項是{傲慢}。

《説文·手部》:“据,img挶也。”“拮,手口共有所作也。從手,吉聲。《詩》曰‘予手拮据。’”通過許慎在“拮”字説解中所舉的用例以及“据”的字形結構,可知“据”的本義是{辛苦}。以此本義爲出發點,“据”引申不出{傲慢},但“据”與“倨”讀音相近,可通假。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据,叚借爲倨。”《張家山漢簡·奏讞書》:“武發imgimg,信來不説,以謂武,武据不img,其應對有不善,信怒,扼劍驀詈,欲前就武,武去。”《論衡·順鼓》:“欲令人君高枕据卧,以俟其時,無惻怛憂民之心。”

《説文·衣部》:“裾,衣袌也。”段注:“袌各本作袍。今依《韵會》正。上文云袌,褱也。褱物謂之袌,因之衣前䘳謂之袌。”所以,“裾”的本義是{衣服的前襟}。以此本義爲出發點,“裾”引申不出{傲慢},但“裾”與“倨”讀音相近,可通假。《荀子·宥坐》:“其流也,卑下裾拘必循其理。”

《説文·人部》:“倨,不遜也。”《睡虎地秦簡·爲吏之道》:“臨事不敬,倨驕毋人,苛難留民,變民習浴,須身旞過,興事不時,緩令急徵,夬獄不正,不精於材,法置以私。”《淮南鴻烈解·繆稱訓》:“嫚生乎小人。”許慎注:“嫚倨,小人行也。”《論衡·率性篇》:“是故叔孫通制定禮儀,拔劒争功之臣,奉禮拜伏,初驕倨而後遜順,教威德,變易性也。”可見,“倨”的本義是{傲慢}。

《史記》用“据”記録{傲慢}衹有1個用例,即(147a);没有用“裾”記録{傲慢}的用例;用“倨”記録{傲慢}有19個用例,分别見於《吴太伯世家》1、《晋世家》1、《孔子世家》1、《老子韓非列傳》1、《蘇秦列傳》1、《范雎蔡澤列傳》1、《廉頗藺相如列傳》1、《刺客列傳》1、《張耳陳餘列傳》1、《酈生陸賈列傳》3、《匈奴列傳》2、《汲鄭列傳》1、《酷吏列傳》2和《游俠列傳》2。《漢書》用“裾”記録{傲慢}有2個用例,除(147b)外,還有1個用例見於《酷吏傳》;没有用“据”記録{傲慢}的用例;用“倨”記録{傲慢}有10個用例,分别見於《賈誼傳》1、《張馮汲鄭傳》1、《趙尹韓張兩王傳》3、《翟方進傳》1、《匈奴傳》3和《元后傳》1。可見,在《史記》和《漢書》中“倨”都是記録{傲慢}的習用字。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漢代其他傳世文獻中,“据”“裾”和“倨”記録{傲慢}的用字情况,《大戴禮記》0∶0∶4、《鹽鐵論》0∶0∶1、《新書》0∶0∶2、《孔叢子》0∶0∶2、《新序》0∶0∶2、《説苑》0∶0∶2、《論衡》1∶0∶1、《潛夫論》0∶0∶1、《越絶書》0∶0∶1。可見,在漢代其他傳世文獻中,“倨”是記録{傲慢}的習用字。

綜上所述,“倨”是漢代記録{傲慢}的社會習用字,司馬遷所用的“据”是個性字,班固所用的“裾”也是個性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