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義項在有本字的情况下,因其本字經常用於記録引申義或假借義致使本義不明,通過在本字的基礎上增加形符生成新字記録本義,這個新本字叫作重造本字,原來的本字叫作古本字。古本字与重造本字在《史記》和《漢書》中有兩種情况:一種是《史記》用古本字《漢書》用重造本字,另一種是《史記》用重造本字《漢書》用古本字。
(一)《史記》用古本字《漢書》用重造本字
【匈/胷】
(92a)漢王傷匈,乃捫足曰:“虜中吾指!”(《史記·高祖本紀》)
(92b)漢王傷胷,乃捫足曰:“虜中吾指!”(《漢書·高帝紀上》)
按:“匈”字小篆寫作。《説文·勹部》:“匈,膺也。从勹,凶聲。,匈或从肉。”段注:“今字胷行而匈廢矣。”邵瑛《群經正字》:“今經典作胷……《史》《漢》多作匈……與《説文》合。”《張家山漢簡·引書》:“敦蹱以利匈中。102”由於“匈”經常借用於記録{匈奴},人們就在其基礎上增加形符“肉”生成新字“胷”。“胷”在楚系簡帛中寫作,“速□其胷禱之。(望一·五二)”“胷”不見於《説文》字頭,但許慎在分析其他字的字義時,用“胷”記録{胸膛},如“肊,胷骨也。”“揖,攘也。从手咠聲。一曰手箸胷曰揖”並且在給其他文獻作注時也使用“胷”,如《淮南鴻烈解》:“禹生於石。”許慎注:“禹母脩紀感石而生禹,折胷而出。”“胷”也寫作“胸”,《馬王堆漢墓帛書·陰陽十一脈灸經乙本》:“其所産病:胸甬……爲五病。”可見,用“匈”記録{胸膛}在字詞關係上屬於本字記本詞,用“胷”記録{胸膛}从字詞關係上看也屬於本字記本詞。所以,在字際關係上,《史記》中的“匈”和《漢書》中的“胷”屬於古本字和重造本字的關係。
【右/佑】
(93a)髙祖爲亭長,常左右之。(《史記·蕭相國世家》)
(93b)髙祖爲亭長,常佑之。(《漢書·蕭何曹參傳》)
按:《説文·又部》:“右,手口相助也。從又,從口。”《説文·口部》:“右,助也。從口,從又。”段注:“又者,手也。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今人以左右爲又字,則又製佐佑爲左右字。”《書·益稷》:“予欲左右有民,汝翼。”孔傳:“左右,助也。”所以,“右”的本義是{輔助}。由於“右”經常用於記録{右手},人們就在其基礎上增加形旁“人”生成新字“佑”記録“右”的本義{輔助}。《説文》無“佑”,但漢代有其字,《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子勿言佑,交爲之備,□將因其事,盈其寺,其力,而投之代,子勿言也。”《玉篇·人部》:“佑,助也。”《風俗通義》:“今變異屢臻,此天以佑助漢室,覺悟國家也。”可見,用“右”記録{輔助}在字詞關係上屬於本字記本詞,用“佑”記録{輔助}从字詞關係上看也屬於本字記本詞。所以,在字際關係上,《史記》中的“右”和《漢書》中的“佑”屬於古本字和重造本字的關係。
(二)《史記》用重造本字《漢書》用古本字
【源/原】(www.xing528.com)
(94a)今自張騫使大夏之後也,窮河源,惡睹本紀所謂崑崙者乎?(《史記·大宛列傳》)
(94b)自張騫使大夏之後,窮河原,惡睹所謂昆侖者乎?(《漢書·張騫李廣利傳》)
按:《説文》:“,水本也。从灥出廠下,原,篆文从泉。”段注:“以小篆作原,知乃古文、籒文也。後人以原代高平曰邍之邍,而别制源字爲本厡之厡,積非成是久矣。”這句話的意思是説,由於“原”常用於借指高原之原,於是後人就造“源”字來記録“原”的本義{水流起頭的地方}。《廣韻》:“源,水原曰源。”《淮南鴻烈解·齊俗訓》:“而欲民之去末反本,是由發其原而壅其流也。”《新序》:“江出汶山,其源若甕口。”東漢《太室石闕銘》:“潤施原流,鴻濛沛宣。”《桐柏淮源廟碑》:“泫泫淮源,聖禹所導。”《劉熊碑》:“分源而流,枝葉扶疏。”可見,用“原”記録{水流起頭的地方}在字詞關係上屬於本字記本詞,用“源”記録{水流起頭的地方}从字詞關係上看也屬於本字記本詞。所以,在字際關係上,《史記》中的“源”和《漢書》中的“原”屬於重造本字和古本字的關係。
【暮/莫】
(95a)越素聞伏波名,日暮,不知其兵多少。(《史記·南越列傳》)
(95b)粵素聞伏波,莫,不知其兵多少。(《漢書·西南夷兩粵朝鮮傳》)
(96a)薄暮,單于遂乗六驘,壯騎可數百,直冒漢圍西北馳去。(《史記·衞將軍驃騎列傳》)
(96b)薄莫,單于遂乗六臝,壯騎可數百,直冒漢圍西北馳去。(《漢書·衞青霍去病傳》)
按:“莫”甲骨文寫作(甲二〇三四)、金文寫作(散盤),小篆寫作。《説文·茻部》:“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詩·齊风·東方未明》:“不夙則莫。”《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何以知劍之爲陳也?旦莫服之,未必用也。351”《漢成陽令唐扶頌》:“朝益莫习,衎衎誾誾,尼父授鲁,曷以复加。”可見,“莫”的本義是{傍晚}。在記録本義之外,“莫”還經常被借用於記録否定副詞。《張家山漢簡·脈書》:“夫六痛者皆存於身而人莫之智治。55”這樣一來,“莫”的記録職能變得不再單一,在具體的文本中,它可能用於記録本義,也可能用於記録假借義。爲了减少“莫”在閲讀時帶來的理解上的障礙,人們就在它的基礎上增加義符“日”,生成新字“暮”,專門用於記録“莫”的本義{傍晚}。《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可以禱祠,利朝不利暮。”古人對於“暮”和“莫”的關係已經有所論述,如《詩·周頌·臣工》:“嗟嗟保介,維莫之春。”正義曰:“……古暮字作莫。《説文》云‘日在茻中’爲莫,是晚之義也。”這種歷時角度的古今字分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們閲讀理解上的困難,但是没有揭示二者之間的字詞關係和字際關係。我們認爲用“莫”記録{傍晚}在字詞關係上屬於本字記本詞,用“暮”記録{傍晚}從字詞關係上看也屬於本字記本詞。因而,在字際關係上,《史記》中的“暮”和《漢書》中的“莫”是重造本字和古本字的關係。
《史記》和《漢書》中屬於古本字和重造本字關係的用字異文共有25個,除上文所舉之例外,還有21個,詳見表11:
表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