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工作?”你是否这样问过自己?1954年,社会学家怀兹等人对数百名美国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当你发现自己拥有一笔不必工作也能维持生计的遗产时,你会不会脱离职业人的行列?调查结果发现,竟然有80%的人回答:“即使自己生活富裕,仍然愿意继续工作。”至于理由则有下列种种。
——工作是一种乐趣;
——希望自己的内心经常保持充实感;
——以此维持自己的健康;
——工作可以促进人际关系;
——工作着证明自己是活生生的人;
——保持自尊心……
对于另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工作,你会怎样?”大多数人是这样认为的:
——每天将会无所事事,感到极为无聊;(www.xing528.com)
——不再觉得自己是活泼、有生气的;
——觉得自己似乎成了废人……
工作、职业的英文是“calling”,又有“召唤”之意,在西方人的眼中,工作就是上天的召唤,是神圣的任务。人是社会的人,要维持社会运转,人类社会要不断地向前发展,我们必须要工作。工作也是现代人赖以生存的方式,每一个健全的人必须自食其力。一方面,通过工作人们获得了经济收入,养活了自己;另一方面,人们通过勤劳工作提高自己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消费,创造了社会财富。不仅如此,工作还使一个人获得乐趣,有充实感,身心健康,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充满活力,增强自尊心等。如果没有工作,人会无所事事,感到无聊,没有生气,失去自信。
布堪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特别迷恋美式足球,是一位铁杆球迷。他从不错过每年一月间的季后赛,但是一场60分钟的比赛,少不了犯规、换场、中场休息、教练叫停等,这样要耗费很多时间。有一天,布堪纳突然感到浪费时间的罪恶感。然而,球赛又不能不看。为了在心理上找到平衡,他决定给自己找点事情做,于是就把核桃搬到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敲核桃。与此同时,布堪纳还在不停地思考:为什么自己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会有罪恶感,为什么自己这么一会儿没劳动心里就觉得不踏实……在不断地敲核桃的过程中,布堪纳悟出一个道理——社会赞许工作,劳动不仅对个人有好处,对其他人也有好处。如果一个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那么除了他自己的损失之外,别人也享受不到他从事生产带来的“交易价值”。
无所事事是幸福的杀手,无所事事形成碌碌无为的人生。社会对工作赋予了正面价值,工作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如果有一天,人类停止了劳动,那就意味着人类社会自身的毁灭。我们工作不仅仅为了赚钱。凭借每天的工作,人们还可以满足心理上的欲望,并借此肯定人生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是一种快乐。
帕特里克·费希尔先生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看管旋钉机器的工人,每天从早到晚所接触的都是钉子,他天天在钉子堆里打滚,工作对他来说真是枯燥透顶。他想,世界之大,为什么要把一生都消磨在钉子堆里呢?何况这无聊的工作永无出头之日:做出一批制品,另一批制品便又接连而来。费希尔先生满腹牢骚,怨言不断。在费希尔身旁工作的另一位工人听了,认为他的话正好说出了自己想要说的,不知不觉地也抱怨起来。费希尔先生想:难道没有办法把工作改成有趣的游戏吗?于是他开始研究怎样改进工作和增加工作乐趣。他对同事说:“我们来一场比赛,你负责做旋钉机上磨钉子的工作,把钉子外面的粗糙磨光,我负责做旋钉子的工作,谁做得最快谁就赢了。”他的提议立即得到同事的响应,于是他们开始竞赛,结果工作效率竟提高了一倍,受到老板夸奖,不久他们便升迁了。费希尔先生后来升为休斯敦机器制造厂的厂长,因为他懂得如何对待工作,与其勉强忍耐,不如用积极的态度去做。
通过工作我们可以获取经验、知识和信心。投入的热情越多、决心越大,工作起来效率就会越高。当抱有这种热情与执着时,工作将不再是苦差事,而是一件全身心热爱的事,而且是有人愿意付钱请你来做你喜欢的事。你的工作是为自己找乐趣,假定你每天工作8小时,你就等于在快乐的泳池里游泳,工作等于快乐,这是一个多么合算的公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