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负心理
有的毕业生还没有从精英意识里清醒过来,以为自己高人一等、身价不凡,应该会得到社会的优待,让人感觉浮躁、不踏实。有的毕业生面对学校、社会提供的众多需求信息仍不满足,挑三拣四,自认为“英雄无用武之地”。有的毕业生择业多变,“这山望着那山高,这花望着那花俏”,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有些毕业生只看重收入高、条件好、工作舒适安定的单位,与用人单位见面洽谈时,一开口就是“收入”“奖金”“住房”等,结果往往因为过多考虑个人利益而被单位拒之门外。这些毕业生在择业上要求过高,过分挑剔,往往难以及时找到满意的单位。
(二)虚荣心理
有些毕业生由于虚荣心过强,不从发挥自己的优势出发,不考虑自己的竞争能力,不顾及自己的专长爱好;择业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大城市、社会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的单位。这类人的失败往往是由于他们择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羡慕,而不是为自己寻找用武之地。也有一些毕业生看到别人进了大公司、大企业,就一定要找个差不多或更好的单位,否则便觉得“丢人”。他们全然不考虑自身条件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今天跑这家,明天找那家,到头来,“狗熊掰玉米,两头都落空”。
(三)依赖心理
有些毕业生对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不了解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在择业去向上缺乏个人独立的决断,犹豫观望,优柔寡断,左顾右盼,举棋不定,坐失良机。他们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在职业选择上,寄希望于父母、学校、老师和社会关系,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自卑心理
由于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出现偏差,一些人总是处于自我怀疑和自我贬低的心态当中。具有这种心理的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缺乏对自己的认识和自信心,总觉得自己竞争力不强,畏首畏尾,表现怯懦,即使社会需求中有符合自己要求的单位也不敢前去应聘,不敢主动、大胆地与用人单位交谈,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在“双向选择”中往往一次受挫,情绪便一落千丈,悲观失望,听天由命。事实上,越是躲躲闪闪、胆小、畏缩,越不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这种心理严重妨碍了一部分毕业生正常的就业竞争,使得那些原本在某些方面比较出色的毕业生也陷入了“不战自败”的困惑。
(五)焦虑心理(www.xing528.com)
对于处于压力下的人们来说,焦虑是比较广泛的存在。适度的焦虑可以防止惰性,增强进取精神。对毕业生来说,可以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出击,寻找就业机会。但是如果过度焦躁不安,忧心忡忡,沮丧消沉,长期不能化解,那么就会成为心理障碍,不利于主动性的发挥,给就业带来困难。在面对中意的岗位时,会因为过分小心谨慎而失去常态,无法成功应对。在面对别人择业成功或个人遇到挫折时,焦虑心理就会进一步加剧。
(六)嫉妒心理
嫉妒心重的人,在择业中唯恐别人超过自己,有时还以别人的失败为自己的安慰。培根说过:“每一个埋头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在择业过程中,如果发现平时与自己“平起平坐”甚至不如自己的同学、同乡、同龄人略胜自己一筹时,应当注意采取积极的态度,变嫉妒为动力,奋起直追,“你行我也行,我比你更行”,通过不懈的努力,缩小差距。
(七)怯懦心理
面对择业这样一件人生大事,多数学生都承认会有些紧张,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过于紧张、害怕,就会导致心神不宁、面红耳赤、手足无措、谈吐失常,甚至语无伦次、答非所问。这不仅会影响自己水平的发挥,甚至“到手的鸭子也会飞了”。怯懦是成功的大敌。这种现象与心理负担过重、患得患失有关,也与应变能力差、自我克制力不强有关,因此需要在平时多参加社会活动,积累临场经验,丰富实践经验。
(八)急躁心理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为了早日确定就业去向,落实就业单位,有的毕业生常常担心落到最后没人要,便急于求成,“病急乱投医”。他们匆匆忙忙的和一些并不了解的单位签约,等到发现自己不适合或遇到更好的工作时,就开始后悔,要求毁约。这不仅会浪费宝贵的就业机会,给别人带来损失,也会让自己在别人眼里失去诚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