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职业素养:内涵与构成

大学生职业素养:内涵与构成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职业素养的内涵职业素养是人们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等方面。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职业道德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大学生职业素养:内涵与构成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人们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等方面。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

如果把职业生涯比作一棵树,那么一个人的职业素养就相当于这棵树的根系。要想枝繁叶茂,就必须根系发达。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职业素养的构成

1.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每个从业人员,无论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比如,教师遵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医生要遵守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要遵守廉洁自律、坚持准则、保守秘密的职业道德。不同的职业都有与其性质、任务相适应的特殊的道德规范。职业道德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爱岗敬业。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培养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爱岗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敬业精神孔子称为“执事敬”,朱熹解释敬业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爱岗与敬业总的精神是相通的,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爱岗是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爱岗的具体表现。

(2)诚实守信。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原则。诚实和守信二者是相通的,是互相联系的,是真、善、美的统一。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诚实的人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篡改事实,同时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光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事实在。守信的人能讲信誉,重信用,履行应承担的义务,毫无保留地实践自己的诺言。

(3)办事公道。办事公道是指从业人员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按照同一标准和同一原则办理的职业道德规范。法治社会和契约社会要求我们处事公平、公开、公正。办事不公道,就会导致价值观扭曲,把本应为人民服务的职业变成为个人和小集团谋取私利的工具。

(4)服务群众。服务群众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也就是通过职业劳动,向群众提供产品或劳务,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当今社会,每个从业人员都是社会中的一员,既是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主体,又是被服务的对象。拥有服务意识的人,常常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为了他人满意,不惜自我谦让、妥协甚至奉献或牺牲。服务意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

(5)奉献社会。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者把职业活动与社会发展、国家繁荣联系起来,通过职业活动为社会做贡献。从业者应充分认识并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把个人的人生价值体现于社会价值。奉献是自觉的、不断的,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2.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的认知、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职业态度、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是每一个人在从事工作时对自我的约束。一个人只有有了良好的职业意识,才能有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职业意识包括以下几点。

(1)专业精神。专业精神并不仅仅简单指示着对于本专业领域知识的精通、业务的熟练、业绩的卓著,而是对于一种职业信念的坚持和对于专业伦理近似于理想主义的追求。专业精神,来源于每个人对自身职业担负的社会责任的深刻领悟。具有专业精神的人对工作有一种近乎疯狂的热爱,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能够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在不同的领域,专业精神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差异。比如营销员的专业精神,就是指营销员能以营销为业,在工作中不思其他,能够对公司分配的任务做到义无反顾,不断训练自己推销的技巧,不断吸收新知,不管工作如何细小,只要对公司的销售有利,他都会全力以赴,即使在销售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苦难和挫折,都能咬紧牙,不断自我激励,坚持到底;同时还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主动充电,自行提高业务能力。

大学生特别是职业教育院校的大学生要想在现代社会成为优秀人才,就必须做到有以专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以生存为导向的职业心理素质,以价值为导向的职业观念,培养以服务为导向的职业态度,其核心在于具有非同一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精神。

(2)责任意识。责任就是分内应做的事。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是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据调查,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方面素质的注重程度中,责任感列于首位。在大学毕业生中存在缺乏责任心的现象,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录用大学毕业生的信心不足,因此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一项学习修炼内容。

(3)团队精神。中国谚语有云:“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又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个说的就是团队。

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能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

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常常通过各种手段来测评应聘者团队意识的强弱。(www.xing528.com)

(4)规范意识。规范是一种行为规则。规范意识是指员工自觉遵守规范的意识,在这种意识作用下自觉地接受规范的约束,是对自身行为的一种管理。行为管理,首先是要求自己的行为遵循社会伦理、法律和道德规范。其次是要增强自觉性,加强自律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对于职业人来说,还需要使自己的行为达到职业化行为规范的要求,坚持职业操守,这是优良职业素质的表现。

大学生在校期间由于缺乏规范意识的训练,平时对自己的约束较少,加之思想又较活跃,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最不适应的就是单位的纪律管理及工作的流程化操作,甚至对单位的规范管理产生抵触,因此对于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规范意识的培养尤为迫切,否则就难以融入企业的环境。培养规范意识应当从自己做起,在校就要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的作风。进入就业单位要自觉以单位的规范作为行为准则,在执行上要弱化“自我”“个性”意识,而增强“服从意识”。

3.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具体到大学生而言,职业能力则是指为将来完成某一职业所储备的必需的知识、技能及与之相关的通用技能,是大学生当前就业和将来发展所需要的能力。

由于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因此我们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任何职业岗位的工作都需要与人打交道。所以,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我们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职业的专业能力。在求职过程中,招聘方最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例如,你去应聘教学工作岗位,对方最看重你是否具备最基本的教学能力。

综合能力:这里主要介绍国际上普遍注重培养的“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跨职业的专业能力。一是运用数学和测量方法的能力;二是计算机应用能力;三是运用外语解决技术问题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2)方法能力。一是信息收集和筛选的能力;二是掌握制订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三是具备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力,并能够从成败经历中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

(3)社会能力。社会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善于沟通的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协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对他人公正宽容,具有准确裁定事物的判断力和自律能力等,这是岗位胜任和在工作中开拓进取的重要条件。

(4)个体通用能力。个体通用能力是相对于专业能力而言的,是个体在职业活动中的综合体现。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通用技能大体上包括以下7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①人际交往。人际交往能力是指运用语言、行为等方式向他人传递思想感情与信息的能力。

②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③分析判断。分析判断的能力就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特定的问题而独立制订行动方案并优化选择的能力。分析判断往往包含问题分析,确定目标、拟订方案、方案评估和方案选择等环节。

④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是通过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化解矛盾,实现工作的目标。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换位思考能力、高超的总结能力、解决问题时的逆向思维能力和方案制订能力等。

⑤学习创新。学习创新就是在学习和工作中善于归纳、总结并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是“闻一以知十”“举一而反三”的能力,也是人们革旧布新、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⑥沟通合作。沟通是指通过听、说、读、写等思维载体,将个人思想、观点、意见或建议恰当地表达出来,促使对方接受自己的能力。合作是个人在工作中与同事和谐共事的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强调个体在团队中既要敢于表达自己的创意想法,又能为既定的目标与他人相互协调配合、互相帮助。

⑦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指成功地运用管理者的知识和能力影响机构的活动,并达到最佳的工作目标。组织管理能力是一种对人性的把握与引导能力,组织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评价一项工作、一个单位工作好坏的重要因素。

应变能力。应变能力就是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反馈、随机应变地进行调节的能力。应变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如果事态得不到迅速控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这就要求应对者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要临危不乱和快速决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