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的此时,正值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到达天津,将要北上京都和承德。多年来,稍知马使之行者莫不欲晓其在避暑山庄觐谒乾隆皇帝是否按照清朝礼仪行了三跪九叩首礼,抑或按马戛尔尼自己的说法,是依照对英国君主的礼节屈一膝鞠躬礼。其实他是遵照清朝礼仪行事的,本文且不管它,唯思考马使之行的结局——双方外交的失败,谈点感想。
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华的目标,在马使给内政大臣单打士的函件和英国政府给马使的训令中,可知英国的意图是:(1)两国互换常驻使节,英国派公使驻北京;(2)通商互利,为正常进行贸易,英国可以不进行鸦片贸易;(3)清朝开放浙江宁波、舟山和天津、广东通商口岸;(4)给予英国一小岛或片土,作英商储存货物和居住之用。英国和马使为达此目的,采取一些措施。诸如投乾隆帝之好,宣称乾隆皇帝八十大寿未能朝贺,如今特送贺礼补行祝寿,又因礼品极大极好,怕由广州转陆路运送损坏,要求由海路直达天津,仍以水运进京。交往中要展示英国强盛威严,异于清朝藩属。
清朝对于马使来意似乎考虑不多,而对如何接待倒是谋划周详。清朝以为英使之来就是为朝贡祝嘏,又是极西国家使节,决定接待的隆重礼仪,昭示天朝怀柔远人的政策,同时要显示天朝国富兵强民殷。于是准许英使船只到大沽口转水路进京,而后携带部分礼品至承德,朝见后,返程走水路,经过江浙富裕地区,到广州后离去,整个行程,清朝给予优厚生活待遇和赏赐。
对于英国的要求,清朝一概拒绝。理由是驻使节,“与天朝礼制不合,断不可行”;做生意,是天朝“贵重之物”“无所不有”,“更无需尔国制办物件”;占小岛,是“天朝尺土俱为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这后一点义正辞严,维护国家主权,实属正当,他则纯系自大之词,不达国际事体。
如上所述,马戛尔尼的要求完全落空,他虽然创了西方使臣由海道到达天津、北京的事例,也为后来鸦片战争英军欲北上、英法联军由大沽登陆进京作了预演,但这不是使命本身的内容。他多少获知清朝的虚实,冒出武力侵华的念头,给日后军事侵略以启示,同样是使团之行的副产品。所以说马戛尔尼使团的活动,以失败而告终。清朝方面并没有像预想的迎来一个恭顺的使团,获得一个虔诚的属国,以致乾隆帝越来越讨厌马使,斥之为贪得无厌,殊为可恶,从而一度降低对使团的供应规格,清朝也是大失所望。
马戛尔尼使华,要循着正常的外交途径与清朝谈判,毫无结果。这次中英外交接触,由英方主动,失望更多于中方。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次失败的外交,对双方均是一样。(www.xing528.com)
为什么结局与双方愿望相左?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这里仅就双方思维方式不同而言。马戛尔尼和英国政府决策人按照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考虑中英谈判和英国的条件。他们以为可以按西方的习惯,两国通过谈判,建立平等关系,互派使臣驻节对方政府所在地,发展两国关系和商业贸易,以利其商品输出。马戛尔尼未到中国之前,以为循着外交途径,通知中国欲来谈判,就会被接待。在东方的英国人比马使多懂得一些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办事原则和程序,如东印度公司董事会主席百灵知道马使想派领事驻广州,并通知中国政府他来华的意向,这种方式行不通,应由东印度公司常驻广州代表通知两广总督,请其代达马使来华意愿,果然成功。这是具体事情上,而在大的谈判条件上,英国人真是不理解中国人的思维逻辑和事体。清朝皇帝、官员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只能接受附属国的贡使,不能考虑与外夷的平等关系,所以把马使看作贡使,在载运使团船只上插上“英吉利贡使”的旗子,便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现实表达。
两种思路不同,各按自身思路,想把观点强加给对方,双方又是不可一世的国家,一方面是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强国,一方面是尚未被识破的中华老大帝国,互不相让,必然的结果是外交谈判失败。
这一历史事件告诉人们,凡外交、涉外事务,任何一方要获成功,用中国古语说是知己知彼,这知彼,就是要用文化系统、思维方式考虑交谈事务的内容,我之愿望其将如何考虑,能否接受,或接受到何种程度,以便调整自家的要求及实现方法。这种道理看似简单,但不见得容易明白。20世纪初的《皇朝经世文五编》的辑录者蛟川求是斋主人曾随薛福成出使英、法、意、比等国,开阔了眼界,看到当时讲求学习西方、倡导变法的人,不真正懂得西法为何物,他批评说:“言西法者,仍以中国言西法,非以西人言西法也。”即不按照西人观念及思维方式考察西方,而按照中国观念及传统思维方式认识西法,当然就不能准确认识西法和把它正确运用于中国。不幸求是斋主的批评对象并未在当时改变态度,多年后还有不少人达不到求是斋主的认识水平。任何外国优秀文化传到中国,都有个中国化的问题,但其前提却是要对它有正确认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懂得西方文化和能运用西方思维方式。反之,西方人认识东方也一样,也要能具有东方文化知识和东方人的思维意识。1793年中英外交失败史,引发笔者这番思考,可能是从历史事件的固有内容得出的。
(写于1993年8月12日,2019年4月7日阅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