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方式应当先有习惯,稍后或同时就有规范的出现,讲求饮食中的礼节,并以此规范人们之间的关系,以辅助社会等级制度的实现。在《论语》《孟子》中我们看到如下饮食伦理的要求,关于家庭方面的,上一目已经道及,其他方面的是:
尊卑有序。《论语·乡党》:“君赐食,必先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对于国君赏赐的食品,必须端正恭谨地坐好品尝,表示感谢君主的赐予;所赐熟食,拿回家先祭祀祖宗,然后食用;若给的是牲畜,应当饲养备用;如果侍奉君主吃饭,先替君主尝试食品是否洁净。这是臣下与君主共餐和接受食物的礼节,系依据君臣等级差别而决定。
尊重长者。孔子讲乡饮酒礼,“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党》)。持杖的老人受到尊敬,饮酒散席,老人先离开,他人才有序地退出。
治丧节制饮食。《论语·述而》:“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人家丧事哀戚,客人参与发丧,大吃大喝,无有戚容,哪里是来办丧事的样子,需要在节制饮食方面表现出悲伤之情。
克己待人。《论语·泰伯》:“禹,吾无闻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大禹自奉甚薄,饮食简单,但是祭祀的食品却很丰盛。这虽是人神之间关系,实际上是在饮食方面要求宽于待人,严于律己,“杀鸡为黍”的好客之道即是这种观念的体现。(www.xing528.com)
慎于接受食物。《孟子·滕文公》:“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孟子的意思,接受礼品应有原则,若没有理由,虽是一篓食品也不能够接受;他的学生彭更特别指明士人尤其不可受人非分之物。
欢迎王师之礼。若以仁义之师,攻打使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暴政之国,百姓应当怎样对待呢?孟子认为正确的做法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梁惠王》)。“箪食壶浆”,就是用干粮酒水去迎接胜利者。后世的亡国之君、败军之将即以此表示投降,或者再扶着棺材,乞求胜利者的饶恕。
吃饭不是单纯的进食问题,上述种种饮食中,无论是在家庭,在王宫、官邸,在民间的公共场所,就餐者有就座、坐席、举箸、吃法、退席的礼仪,真是吃有吃相。用餐中的礼仪、授受食物的仪式和观念、尊重长者与尊者的原则,无不表明饮食有规范、有制度,即受赐制度、侍食制度、归降礼仪。这些礼仪又同五礼(吉礼、凶礼、嘉礼、宾礼、军礼)相联系和一致。
这些规范体现了社会等级制度、宗法精神、敬老精神和无功不受禄的处世之道,在饮食生活领域处理了君臣、长幼、宾主,乃至胜利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