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有共同之点的《悦心集》与《好了歌》放在一起研究,是使用的历史比较法。笔者相信这是尊重历史事实的方法。因为有联系的两种或多种事物才能比较,而共同点只能从诸事物的实际中寻觅出来。比如在《红楼梦》与宗教关系的问题讨论中,孤立地分析《红楼梦》,就不易得出正确的结论。事实上,这一问题的研讨已出现两种倾向:红学问世之初,《红楼梦》被一些学者视为宣扬色空观念的、教人“成佛之要道”的书,它的伟大的社会价值还没有为人们所认识,是以这种观点得以部分地流行。后来红学发展,《红楼梦》不再被误解为宣传出世的书,连真正体现色空观念的《好了歌》和“注”也被理解为具有朴素辩证法的积极意义的内容,有的研究者虽也承认它的问题,但尽力替曹雪芹开脱,说《好了歌》和“注”思想矛盾,“注”没有出世思想,《好了歌》有,也是为了描写跛道传教的情节。此种情况,和前一时期正好相反。这就使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不是从书中固有情节分析出来的,而是从《红楼梦》是什么样的书的概念中衍化出来的。如果撇开《红楼梦》是什么样的书的概念,拿它的内容同其他书籍(如《悦心集》)的类似内容做比较,不管对被比较的书怎样评定,仅仅比较它们相近的东西,就可以抛开概念,进行从实际出发的分析。
正确运用历史比较法,可以对历史做出比较公正的评价。《悦心集》中宣扬儒佛两家思想,这是大家比较容易承认的,因为清世宗是以暴君的形象出现在相当多的人的头脑中,说他编辑的书不好,人们接受起来不会产生什么障碍。把它同《红楼梦》进行比较,那么《好了歌》和“注”的佛家思想明显地暴露出来,易于被人们认识,有利于帮助排除因《红楼梦》是杰作而干扰对它的局部问题的认识,有利于人们承认它的以为是糟粕的成分。同样道理,清世宗和曹雪芹都出入佛老,尽管他们与佛教过从有异同,因之评论可以不一样,但是不能不顾事实地厚此薄彼,一味高抬曹雪芹,一味贬斥清世宗,就是不公允的了。
(载《南开学报》1983年第6期,现副题“思想观念似同而实异趣”为2018年11月15日复阅时所加)
【注释】
[1]《悦心集序》。
[2]《养吉斋余录》卷3。
[3]《题布袋和尚》。
[5]《六如居士全集》卷5《与文徵明书》。
[6]《六如居士全集》卷7尤侗《明史拟稿唐寅传》。(www.xing528.com)
[7]《红楼梦》是小说,其中的僧、道形象,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佛教徒或道教徒,而是佛道的综合体。故本文不把他们做严格的区别,只以佛老名之。
[8]《清圣祖实录》卷234,四十七年九月壬寅条。
[10]如在另外的场合,清世宗不只一次地说“朕向无希望大位之心”,“朕在藩邸时坦易光明,不树私恩小惠,与满汉臣工素无交往,有欲往来门下者,严加拒绝”。(《雍正朝起居注册》,元年四月初七日条,七月初六日条)以瞎话欺愚世人,企图把自己从朋党中(也即争夺储位中)洗脱出来。
[11]雍正十一年四月初八日上谕,见《拣魔辨异录》。
[12]《永宪录·续编》,中华书局,1959年,第358页。
[13]今日所见《红楼梦》前八十回并没有写完贾宝玉当和尚的全过程,但曹雪芹是要把他写成出家的。高鹗续书写了,符合原作之意,只是披着大红猩猩毡子斗篷出走,并被御封为文妙真人,违背了原著精神。
[14]张宜泉:《春柳堂诗稿·题芹溪居士》,见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第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