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帝王生育状况一览表》中,夭亡者系指15岁以前死去的,有男女74人,占到出生总数146人的一半,死亡率之高是相当惊人的。在宋代皇子女状况表中,我们看到9岁以前的死亡率是43%。婴儿、少年死亡率之高,是否仅为宋代、清代所特有?其他王朝的皇子幼觞的情形如何呢?查阅“二十五史”的后妃传、皇子传、宫主传、外戚传,随处都可以看到早夭的记录。所谓“皇子连多夭逝”[184],“频丧皇子”[185]的记载,史不绝书。前面讲到的汉和帝、魏明帝、晋简文帝、金章宗等人,都是生得多而觞亡得多的帝王,他们的生育史从一个方面反映皇家的子女多夭折。李燕杰就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生育7个子女,有6个夭亡的事实,认为唐代皇室人口中婴儿死亡率是相当高了。[186]看来皇家子女多殇逝的现象已为学者所注意。
皇子女高比例的早觞,究其原因,一是养育不得其法,二是宫庭内部的争斗,伤害了母亲,殃及其子女。西汉民谣“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187],直接指责的是成帝赵皇后、赵婕妤姊妹迫害宫人和她们的子女,然而可以视作历史上后宫斗争皇子女遭殃的写照。这些儿童是无辜的受害者,“保护儿童的权力”这样的现代概念,想不到在古代最高贵的家庭竟也存在这类问题,有着至高无尚权力的皇帝,眼睁睁地看着后宫争斗中孩子的受害而无能为力。三是发育不健全,婴儿有先天性疾病或严重体弱,这同他们的父母亲自身少年时代的生育状况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发现清朝皇帝头生的几个子女死亡早,存活率较低,顺治帝的长子、长女是这类中人,康熙帝的头6个子女都在4岁以前殇逝,雍正帝的长女和头三个儿子也是早夭的,乾隆帝的长、次女及次子分别活了2岁、1岁、9岁,嘉庆帝的长子和长、次女皆死在4岁以前,道光帝的头六个子女和康熙帝的一样,没有一个人能活到成年,咸丰帝的长子也是幼殇的。上面提到的就有25人,占早卒总数74人的1/3。(www.xing528.com)
死亡的这些婴幼儿出生时,他们的父皇年龄都很小,顺治帝15岁得其长女;康熙帝14岁做了父亲,所夭亡的头六个孩子全部是他在18岁以前生育的;雍正帝所殁的长子、长女是他17岁那年出世的;乾隆帝18岁生的长女没有能够活下来。这类说的皇帝生育年龄都是虚龄,按实际年龄计算要减去1岁;生育要十月怀胎,又要减掉1岁。如此算来,康熙帝的第一个儿子是他12岁的精子,12岁还是少年时期,自身发育尚不完全;同时,夭亡者的生母亦是同皇帝一般大小的少女,发育也不成熟,他们结合生育的子女当然先天严重不足,缺陷甚多,再精心护养也难以久留于人世。帝王少年生子的现象,赵翼业已注意到了,他在《廿二史札记》中专门写出“魏齐诸帝皆早生子”一条,指明魏道武帝15岁(实际为13岁)生明元帝,景穆太子13岁生文成帝,文成帝15岁生献文帝,献文帝13岁生孝文帝,北齐后主高纬生子恒,纬弟俨被害时14岁,已有遗腹子4人。[188]看来帝王早育是一种普遍现象,正是这个“早”字,就出现崔光对孝文帝所说的情形,哪能生出强壮的子女!至于皇帝成年之后,自家身体可能在早先损伤了,也可能是健壮的,但妃嫔众多,若性生活没有节制,所生育的子女也会有不健全的,死亡率仍会居高不下。这种先天不健全的生育造成的觞逝,很可能是皇家子女夭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