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妃的主要任务既然是生育男儿,就出现选择会生儿子的妇人为皇后的问题,当然这不是单纯的事情,它同选取皇后的其他条件联系在一起。
选择和册立皇后的条件,或者说是标准,各个时代要求不完全相同,有时差异很大,但总观起来,似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家世清白,早先要求贵族和社会上层家庭的女子,选取社会下层,乃至半贱民、贱民女子是偶然的现象,后来社会层次下移,倒不需要是高门大户,但一定要身家清白。(2)贤德人品,女家或女子本人贤德名声为人们传扬,这里所说的贤慧主要是指宽容,没有女性的嫉妒,接受皇帝的众多妃嫔。(3)相貌端正。(4)有时某种政治因素起一些作用,系适应皇室、外戚的政治需要。此外,是女家甚至女子个人生育的状况,这是这一节所要论述的事情。
古人依据家族的生育历史或个人的体质相貌特征,认为某个家族或个人适合于生育男儿。西汉成帝因为他的兄弟中山孝王没有儿子,以“卫氏吉祥,以(卫)子豪少女配孝王,元延四年,生平帝”。卫子豪家族的生育、婚配状况是:子豪妹为宣帝的婕妤,生楚孝王;子豪至少生有二男二女,长女被元帝纳为婕妤,生平阳公主,至是成帝认为他家吉祥,主动为自己的弟弟联姻,倒不是卫家要高攀皇室。那么成帝所说的吉祥,在这里应当是指善于生育,虽没有确切地说能生男,但这个婚姻就是为中山王生子的,所以在成帝的观念里,卫家是适宜于生育男儿的,而且目的也达到了。[44]但是成帝并未提出宜子的概念,而就笔者所知,最早讲出的是比成帝略晚的王莽。他的侄儿王光私自买了侍婢,王莽为掩盖他的不良行为,将那个侍婢赠送给还没有儿子的后将军朱博,并矫情地说,这个婢女“种宜子”,才给你买的。[45]种宜子,就是生男儿的种子,或者说是适合于生儿子的。由王莽的说话状态来看,种宜子说法不是他的发明,应是社会上业已形成的一种观念。这种情形表明女人能否生育儿郎可能已是某些人选择配偶的一种条件了。
正式提出宜子标准的是晋武帝。武帝要给太子选妃,有关人员建议从卫瓘和贾充两家挑选,武帝倾向于卫家,理由是:“卫公女有五可,贾公女有五不可。卫家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46]一个是种贤多子,另一个是种妒少子家族,多子与少子成为选择婚姻的一项目标,在社会上已形成明确的概念。宜子多男之说,此后不时地出现在皇家的婚姻史上。北齐文宣帝为其弟博陵王纳妃崔的妹妹,在结婚的晚宴上,文宣帝祝酒词曰:“新妇宜男,孝顺富贵。”这是祝福弟妇生男儿,但这不是一般的喜庆话,是针对崔氏家族的实际情形说的。崔家是多男子的家族,崔有九弟兄,显然是种宜子的了。[47]辽道宗册立萧坦思为皇后,已经几年了,没生子嗣,帝后双方都着了急,大约皇后尤其不安,说她的妹妹“宜子”,推荐给道宗,皇帝也动了心,这时皇后的妹子已嫁人,硬使其离婚,入宫为妃,但是这位妃子并未生子,于是又让她回到原来的丈夫家,而皇后也降为惠妃。[48]萧皇后的妹妹宜子之说并无根据,可能是皇后的愿望,或者她是以此来欺骗道宗的。不过这个故事反映道宗夫妇是相信宜子说的。明武宗是位荒唐的君主,因无男儿,将已有身孕的马氏召进他常驻跸的豹房,引起朝臣的反对,御史徐文德上言:“是姬殊色多技能,而又宜子,陛下悦彼甘言,误蒙宠纳,已纳已婚未婚,有身无身,皆所不计。”六科都给事中石天柱等谏诤,问皇帝明知马氏怀孕,为什么还要宠幸她,是不是“急于宗嗣”?![49]言官都怀疑武宗相信马氏宜子,希望从她那里得到子嗣。武宗是否真是这样想的,很难说。然而事情表明明朝人笃信宜子说,并同皇家育嗣联系起来。(www.xing528.com)
宜子说是从家族和个人的生育史作出考查,另从相貌和生辰八字选择后妃,前面说过明宣宗相信术士的“中宫禄命不利子息”的话,废掉胡皇后。现在再看晋简文帝的行为。他早年的三个儿子俱已夭亡,此后一个儿子被废,一子早卒,将近十年,后宫诸姬再没有受孕的,他很着急,将相面人召进宫中,一一审阅他的众位爱妾,相面人说她们都不能生育,这时有一位在织坊中作粗活的李姓宫女,是个黑高个,同伴给她起个绰号叫“崑仑”,相面人见到她吃惊地说,就是她善于生子。她虽然出身卑微,形容丑陋,但简文帝思虑到子息大计,将李氏收入后宫,竟然如相面人所说,连生孝武帝和会稽王两个儿子。这位李夫人在儿子孝武帝继位后,尊为皇太后。[50]刘宋太宗为太子选妃,以“卜筮最吉”选中了江简珪,后来太子(后废帝)继位,江氏成为皇后。[51]唐宪宗的郑姬原来是李的妾,李之所以收纳她,是因为相面的人说她“有奇相,当生天子”,李造反失败,郑氏没入掖庭,为宪宗生了宣宗,宣宗继位,尊她为皇太后。[52]郑氏倒是合了相士之言,生出天子,至于唐宪宗是否信了相士的话才看重郑氏的,不得而知,但是以相貌观察妇女能否生子,乃是社会上层娶妻纳妾的一种选择条件。
皇家为多得子,特别是在乏嗣息的情形下,笃信宜子说和术士之言,作为选择皇后和妃嫔的一种重要的因素。有的家族生男儿多,这是事实,卫瓘、崔等家族就是男性出生的多,同这类家族的女子结婚,生儿郎的机率可能会大一些,因此皇家的选择宜子皇后,有其一定的道理,但若以此要求皇后一定生产儿郎,否则即行废黜,显然是无理的苛求于人,显示出皇家择偶条件的苛刻性。皇家处于高高在上的社会最高层级的地位,选取后妃,占据着绝对的主动位置,才有可能提出选后的宜子原则。宜子的条件,在民间行不通。民间虽有嫁女往高门,娶妇不如我家的说法,实际上没有多大的选择空间,很难挑三拣四,把宜子的因素加以强调。所以“宜子”作为选婚的一项原则,只能出现在皇家,使之成为皇家婚姻的一个特点。[53]这里还要指出,宜子的选择对象,主要适用于皇后,其他妃嫔的征用基本上不以此为目标,这也说明极端重视皇后的人选及皇后的地位,因为皇位继承人要由她生育,她的地位一般也不宜于更换,为求婚姻的稳定,希望有“宜子”的皇后,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