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最近半年内,思考中华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问题,写了两篇小文,为《略论当代中华文化建设与资源利用》(已刊于《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从“杀熟”说到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二题)》,而在春节前后,从台北经香港到天津,从北京到新加坡,在飞机上阅读几种中文报纸,发现很有几则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信息,因之再为思索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这些报道是:
香港《大公报》2003年1月31日通讯:曲阜孔子文化节举办首届华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赛和“首届海内外经典诵读与素质教育高层研讨会”,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在闭幕式致词及研讨会上发言,谓诵经大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全面的社会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认为儒家强调“明德格物”,重视素质教育,因此应当弘扬儒家文化。这一报道告诉读者:有诵读儒家经典竞赛及研讨会的举行;儒家文化对人的素质教育有重要作用;应当弘扬儒家文化。
由于所阅报纸是在春节期间的,有关亲情的内容较多。新加坡《新明日报》2003年2月2日第22版《年初一至初十天地人物各有生日》,其中初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该报第14版《向云阖家拜年礼俗不能少》,大约是演艺圈中人的向云,每年过农历新年,一定与丈夫、儿子到双方的父母家拜年,然后去长辈及亲友家拜年,两天要走十多家,趁这个时候看亲友的孩子模样,以便在路上认出来。她的丈夫看上去一副很洋派的样子,但是最“坚守传统”。第20版报道文豪巴金过年,儿孙绕膝,跨入百岁大门。同版有个不幸消息,是马来西亚华人林耀财被人勒毙,生前其兄林耀华每日按时为其送饭。
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羊年祝词,冀望国人像山羊那样,脚踏实地又刻苦耐劳,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中稳健地前进。刻苦耐劳的精神,是华人的传统财富,吴作栋适时地提醒人们继承传统。此报导见于《新明日报》2003年2月2日第7版。
广州《南方周末》2003年1月29日A12,摘登《羊城晚报》1月22日文章,因有女性遭遇强暴失身,自戕或自残,而媒体多予赞扬,近期一项民意调查表明,大多数妇女对此类赞扬不满,认为这是在宣扬传统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观念。这类女性贞操的话题,《新明日报》2003年2月2日第23版亦有文章论及。新加坡某电台的设有“空中谈性”节目,受众明翠女士就此撰文提出见解,认为谈论性行为和观念,固然不应保守,但传统美德不能全丢光,“东方社会,尤其是发扬儒家思想的社会,一些华族传统的美德与贞操,当真一点不讲吗”?她还说,不要以为年轻人真的什么都懂了,也不要一讲到人生观就认为过时或老土,期望谈性节目灌输听众准确的性知识和人生观。(www.xing528.com)
春节期间,中华文化传统在人们的生活中表现得特别的明显、集中,不是通常的情形,但是从这里仍然向我们揭示,她充满活力,她就在人们生活中,为人们须臾所不能离;她在一定程度上依旧起着规范人们生活的作用,仍在鼓舞人们前进,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中华文化传统的精神,从上述报道来看,主要是祖先崇敬与亲情,伦理道德和吃苦耐劳精神,集中起来就是儒家道德观念和行为,是关于做人的准则,也就是汤恩佳所说的素质教育的内涵。
回顾八九十年前,有人进行尊孔读经,组织孔教会,被视作逆潮流而动,为千夫所指,今日新的孔教会活动,境域则不同了,也是值得反思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