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天人合一”,与现在说的“中庸之道”在认识论上相为表里,天人合一是宇宙观,中庸之道以之为理论基础,讲究“用中”,处事中正平和,为政“执两用中”,强调行政协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是道德标准,更是伦理践履之学。我这里思考的是清朝皇帝怎样对待中庸之道,怎样运用于治理朝政,从中明了中庸之道对从政的价值。
乾隆帝反复说“治天下之道,贵在其‘中’”,“以中平之道治天下”。他的中庸之道执政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呢?有其客观与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他在《世宗宪皇帝圣德神功碑》讲到康雍两朝为什么会有相异的治理方针:“圣祖时,疮痍初复,非遍复包涵,不足以厚生养而定民志”,但是“政宽而奸伏,物盛而孽萌”,如果皇考不来“廓清厘剔,大为之防,其流将溢漫而不可以长久”,因此进行整顿改制。他讲了康熙、雍正各自施行其政的客观条件和原因,那么他呢?因乃父之政出现烦苛之弊,不得不予以改变,实行宽严相济的方针政策。总之,乾隆帝认为康熙帝实行的是“宽仁”政策,雍正帝施行的是“严猛”(不好听的话是严刑峻法)方针,他追求的是“宽严相济”的境界。康熙帝宽仁政治的实践,企盼社会的稳定,但是出现政事废弛的现象;雍正帝纠之以严猛之策,于是产生暴虐的弊病,他也知道被整饬者对他的不满,他认为不得已才施行严政,希望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恢复到仁政方面,以为出现那种情形才是他的福气;乾隆帝试图用宽严结合的办法弥补前朝的缺失,争取达到中庸的境地。康雍乾三帝的作为,揭示传统社会的君主在理论上讲是憧憬中庸之道的,期望出现中庸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康雍乾三帝是名君,在运用中庸之道方针中,能够审时度势,根据社会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方针政策。(www.xing528.com)
今日世界性恐怖主义的暴力祸害越来越严重,恐怖主义者有其狂热的宗教信仰,虔诚到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为其理想献身,是暴力崇奉者的非理智行为,是危害全人类的坏事。要消除它,需要了解它产生的思想根源和社会原因,从而创造条件消除它。人类社会总会出现虚幻的极端的观念,蛊惑人心,祸害世界,人类如何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而发展。例如霸权主义、种族歧视、财富占有不均的消解,话语权不均衡现象的改变,多元文化的全面发展,使得国际社会自然地增强和谐因素。中庸之道如果为人类信奉,人人都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行事就可能理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