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者打出皇族、贵族旗号,以此作为号召,发展壮大力量。陈胜起兵,“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8]。扶苏,秦始皇长子,被秦二世矫诏所害;项燕,楚国贵族,项羽先人。希望以此二人名义获得起义者的拥护。西汉末年起义者中,樊崇自号“三老”,汉朝制度,十亭为一乡,乡设三老、乡官,主管教化。如此小官,怎么能有号召力,于是立刘盆子为帝,刘盆子是城阳景王刘章(朱虚侯,刘氏反诸吕战争中突出立功者)之后,其父刘萌已在王莽时代废为平民,平民的樊崇等认为他有高贵血统,可以有号召力。立他的时候,刘盆子还是15岁不懂事的少年,披发徒跣,穿着破旧衣服,吓得要哭,只知道和牧童玩耍。(《后汉书》第2册第478—480页)就是这么个主儿,仅仅因为有皇家血统,就被当作旗帜。平民造反,无社会地位,不懂礼制,作风行事,乃至衣着,为人所贱视,难于发展,也不易维持政权,故需向规范了的社会上层学习。如更始政权的官员头戴无官职之平民帽(帻),身穿像女人穿的褂子(“诸于”),上朝穿背心、短衣、锦裤,完全不像官样子,人们看着笑话,有识之士知道这种政权长不了,遂离去。北宋郓州李太造反,称李太子。康熙间,北京杨起隆造反,伪称崇祯帝的儿子“朱三太子”,以号召民众。其后反清者多称朱三太子,至少有五起。可见平民造反者不得不借重皇族、贵族及其遵行的制度。
打出皇族、贵族旗号的同时,是造反者自身称王称帝,是皇权主义与等级观念的表现,并用各种谶纬之说表现出来。造反者称王始见于“鱼腹丹书”“陈胜王”[9]。明末起义军书写“古元真龙皇帝”,也打出真龙天子的旗号。李自成名讳改曰“眘(shèn)成”,显现帝王避讳的气派。宋太宗继位,改名匡眘。李自成于他雷同,更显帝王之意。[10]
既利用皇族贵族,又自身称王称帝,充分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社会的等级观念。
等级观念是贯彻于古代社会的主导思想,主流意识,根深蒂固。所有的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等级之中,公侯伯子男,或者说王公,是贵族等级;大大小小的官员,是官僚等级;退职的官员与有功名的读书人,是绅衿等级;以上社会集团是特权等级。农、工、商是平民等级,有平民的完纳赋役义务;娼优隶卒、奴隶是贱民等级,被奴役,被侮辱与被损害。皇帝也在等级之列,“天子建国”,处于第一等级的地位。至高无上的帝王和权力,天子独尊。刘邦之父刘太公之家臣云“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刘太公尊重汉高祖,益发显示皇帝权威。秦汉以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权逐步加强,皇权无可动摇。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皇权加大,相权越往后越削弱,没有制度能够与皇权制衡。(www.xing528.com)
等级制产生名分观念,尊名定分,人们各有各的本分,依本分行事。君臣、官民、父子、夫妇、主仆之间都有其名分,故臣民、奴仆要忠,为子要孝。等级社会,是人身依附关系社会,民依附于君,所以是君父子民关系。百姓虽然造反,亦是胆战心惊。皇帝所定法律中的“十恶”,严惩谋反者,即谋危社稷,谋大逆(谋毁宗庙、山陵、宫阙),谋叛(背本国,潜从他国),大不敬(盗乘舆服御物、玉玺)。十恶不赦的法律及对民人心理的影响巨大,唯有服从,轻易哪敢造反。
血统论维护等级意识。君主世袭,在一个家族传承,幻想万世一系,如秦始皇的始皇帝。司马迁在《史记》的《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试图编制“上古万世皆一统,三代源于一系的世序”[11],尧舜夏商周皆轩辕黄帝的后裔。于是贵者恒贵,贱者恒贱。“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是血统论、等级观念和宿命论的混合物。专制主义皇权必然制造皇帝崇拜,仰仗天恩,君有予夺之权。血统论的上一层理论是天命论。
君主专制是一种人治,因而形成好皇帝、清官的崇拜、信仰。
社会上虽然也有限制君权的舆论,如孟子的民贵君轻论,天人感应说,谏官、史官,但是没有能够阻止皇权的膨胀。民间也有取代皇帝地位的不安分的觊觎。项羽“彼可取而代之”,刘邦“大丈夫当如是焉”,俗语“皇帝轮流坐”。归根到底,还是君主专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