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年刘铭传奉谕旨,补授福建巡抚,驻台督办防务。十一年,中法战争结束,法军撤出基隆之后,刘铭传即深感台防善后事繁任重,闽抚实难省台两地兼顾,遂于六月初五日上《法兵已退请开闽抚缺专办台防折》,称:
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一有衅端,辄欲攘为根据。今大局虽云粗定,而前车可鉴,后患方殷,一切设防、练兵、抚番、清赋诸大端,均须次第筹办。纵使专心壹志,经营十年,尚恐难收实效。福建巡抚曾经前两江督臣沈葆桢奏请移驻台湾,寻以通省事繁,殊难兼顾,于是议令半岁驻台,究之倏往忽来,终属有名无实。虽若前抚岑毓英勤明果锐,不遑启居,卒乃于台奚补。臣平居私议,常谓台湾孤悬海外,土沃产饶,宜使台地之财足供台地之用,不须取给内地,而后处常处变,均可自全。此次莅台经年,访求利病,深见台事实可有为,深叹前此因循之误。固知补牢未晚,而时会所迫,势不能并日兼营。况臣才质驽庸,即竭力谋台,已恐才难胜任。若更加疆寄,内地九府,公事繁多;而又远阻重洋,凡督臣所商榷,司道所禀承,函牍往来,究形间隔。若驻台日久,则顾此失彼,必致远旷闽官;若驻台不常,则一曝十寒,更属何裨台局?臣宿患目疾,到台后瘴烟风雨,昏障益深,公牍稍多,汗流眦赤,昏眊痛涩,几不自持。况乃全省簿书,病目安能胜任?与其贻误于后,曷若陈乞于前。再四思维,惟有乘此未受抚篆之时,仰恳天恩,准开臣福建巡抚本缺,俾得专办台防,庶几勉效寸长,或可无致陨越。台事幸甚!微臣幸甚![39]
从这一奏折可以看出刘铭传以台防为重,辞闽抚而就台防,舍安就危,舍逸就劳,勇于任事的精神,也是刘铭传从台湾防务和建设的实际考虑,既不同意巡抚分驻、省台兼顾的方案,也不赞成左宗棠于十多天后所议闽台立即分省的主张,而与丁日昌原先提出的简派重臣专办台防的主张较为相似。奏折呈上之后,刘铭传所请开缺之处,并未得到朝廷的批准,但另降旨由闽浙总督杨昌浚兼署福建巡抚,而着令刘铭传“将台湾善后事宜认真整顿”[40],实际上也是同意刘铭传专办台湾善后事务。
十月十九日,福建督、抚接奉筹议台湾改设行省的懿旨。时局的快速发展,出乎刘铭传的意料,也打乱了他原来对台湾善后建设事宜的规划与设想。十月二十七日,刘铭传上《台湾暂难改省折》。刘在奏疏中虽然表示台湾一岛,孤悬海外,为南洋门户要枢,关系紧要,自应因时变通,改设巡抚,以资控制,但也认为台湾沿海八县之地,番居其六,民居其四,重洋远隔,倚傍一空,猝有难端,全恃闽疆为根本,声气联络,痛痒相关,以助孤危之境。“若改设台湾巡抚,与闽省划界分疆,即督臣顾全大局,一视同仁,司道以下,畛域分明,势必不相关顾。”[41]而且原来所陈善后折,以办防、练兵、清赋、抚番为急图。现既诏设台湾巡抚,必先渐抚“生番”,清除内患,扩疆招垦,广布耕民,方足自成一省。台番与云贵苗民、甘肃番回迥异。台“番”不相统属,各社所占膏腴之地,高山宜茶,平地宜谷,一旦教之耕种,皆成富区。若认真招抚,示以恩威,五年之间,全台“生番”,计可尽行归化。然后再筹分省,土地既广,财赋自充,庶可无劳内地。刻下外办防务,内抚“生番”,巨款难筹,时形竭蹶。一经改设巡抚,省城必建彰化县北适中之地。前抚臣岑毓英察勘,形势昭然。核计建造城垣、衙署、庙宇之需,又非百万不可。自己目疾沉重,业经奏乞假归,如蒙恩准,无论何人接替,若外办防务,内办清赋、抚番,又造城垣、衙署,万端草创,纵使经费有着,亦恐才力难支。最后,刘铭传在奏折中提出:“台湾重地,经醇亲王等统筹全局,冀保海疆,自应派大员驻扎。似可仿照江宁、江苏规制,添设藩司一员,巡抚以台湾为行台,一切规模无须更动。全台兵政吏治,由巡抚主持,内地由总督兼管。如此分而不分,不合而合,一俟全‘番’归化,再行改省,以重岩疆。既可宽此数年,从容筹办,目下又可节省巨款,腾出资财抚‘番’、设防,先其所急。此臣审度事势,拟从缓设巡抚之大略也。”[42]
闽浙总督杨昌浚对台湾改省的态度则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他于十二月二十日上《筹议台湾改设事宜折》,首先认为“台湾为南洋门户、七省藩篱,有事之秋,非但闽、台唇齿相依,不容稍分畛域;即沿海各省亦当通力合作,仍可相与有成。就现在情形而论,以两府、八县设立行省,似觉名实不称”。[43]不过他又认为“然前明京兆、宣大两府曾设总督,国朝湖南曾设偏沅巡抚,皆因地制宜,随时变通,以期尽善。今为筹办台防计,非设大员驻扎其地,恐心力不专,作辍无常,难收实效”[44],似乎又是同意台湾改省。尽管如此,他还是同意刘铭传的意见,在台湾添设藩司一员,并主张改省以后,向由台湾道管辖的澎湖,仍划归台湾管辖。
尽管刘铭传在议复疏中对台湾改省表达了不同意见,但朝廷的主意已经拿定。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颁下上谕,称:“台湾为南洋门户,业经钦奉懿旨,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刘铭传所称从缓改设,着毋庸议。”驳回了刘铭传暂缓改省的建议。不过,朝廷也接受了闽台不容稍分轸域的意见,指出:“台湾虽设行省,必须与福建联成一气,如甘肃、新疆之制,庶可内外相维。”[45]上谕还指出杨昌浚所奏尚系大概情形,所有一切应办事宜,均未筹商定妥。着令杨昌浚、刘铭传就台湾建省相关事宜详细会商,奏明办理。
为了遵旨会商改设事宜,杨昌浚于光绪十二年二月间渡台,刘铭传于四月间赴省,两人经过几度面商,于六月十三日会衔上《遵议台湾建省事宜折》,提出台湾改省的相关事宜十六条。
首先提出请改台湾巡抚为“福建台湾巡抚”。奏折称“查台湾为南洋门户,七省藩篱,奉旨改设巡抚,外资控制,内杜觊觎,实为保固海疆至计。惟沿海仅数县之地,其余‘番’地尚归化外,气局未成,海外孤悬,与新疆情势迥异。闽、台本为一省,今虽分疆划界,仍须唇齿相依,方可以资臂助。诚应遵旨内外相维,不分畛域,乃能相与有成”;“查新疆新设巡抚关防内称‘甘肃新疆巡抚’,台湾本隶福建,巡抚应照新疆名曰‘福建台湾巡抚’。凡司道以下各官,考核大计,闽省由总督主政,台湾由巡抚主政,照旧会衔。巡抚一切赏罚之权,仍巡抚自主,庶可联成一气,内外相维,不致明分畛域”。[46]
经费是台湾改省中最大的困难之一,杨、刘二人悉心筹划,商定每年拟由闽省各库协银24万两、闽海关照旧协银20万两,并请旨敕下粤海、江海、浙海、九江、江汉五关,每年协济银36万两,共成80万两,以五年为期。[47]
另其他与建省相关的事项,会奏中也一一列举如下:
一、学政向归台湾道兼理,光绪元年曾有议归巡抚明文,现应查照前议,由道将学政关防文卷呈送巡抚管理。文武乡闱,援照安徽赴江南汇考之例,仍归福建应试,中额亦仍旧例。
一、旗后、沪尾两海关,向归将军管理,近年税项所征,均经拨充台饷。现台湾既设行省,两关均隶台疆,可否援照浙江之制,改归巡抚监督,应请敕下福州将军奏办。
一、澎湖为闽台门户,须设重镇,以固要区。拟将澎湖副将与海坛镇对调,如蒙俞允,应饬先行互调,以重海防。一切事宜,另行奏办。
一、新疆以迪化州为省垣,城署无须建造;台湾改设行省,必须以彰化中路为省垣,方可南北兼顾。另造城池衙署,需费浩繁,一时万难猝办,所有官制,暂仍旧章,将来添设厅县,改派营防,再行奏办。(www.xing528.com)
一、福建巡抚既已改归台湾,所有抚一标左右两营,即须移归台省;惟省垣未定,安置无从,以后遇有空名,无须募补,暂留闽省,仍归总督兼管,兵饷亦由闽支发;俟台湾巡抚移住中路,再行调归台湾,不愿移者听。
一、台湾改省之后,应遵旨添设藩司一员,综核钱粮、兵马,整顿厅县各官,并设布库大使一员,兼经历事。所有建造衙署、添设印官,百端草创,将来须仿照新疆章程,奉旨后再行会同请简。
一、台湾道向兼按察使衔,一切刑名由道审转,其驿传事务亦由道兼治,添设司狱一员,毋庸另设臬使;惟会典职官有按司狱、府司狱,无道司狱,应以候补按司狱、府司狱轮流借补。
一、台湾盐务,场产不足,半由内地运售,名曰唐盐。内地长泰、南靖等县澳引额定例拨归台湾代销,所征正溢课厘,虽留台拨充防费,尚有抵解各款,归内地盐务杂支,每届奏销,由福建盐法道汇核造报。各省盐场引地多行外省,闽台盐务分办,窒碍殊多,应请仍照旧章办理。
一、台湾各县,地舆太广,最大如彰化、嘉义、淡水、新竹四县,亟须添官分治。统计四县,按周围百里为城,约可分出四五厅县。将来彰化即可改驻首府,另设首县为台湾县,将台湾县改为安平县,应俟添设藩司再行酌办。
一、台湾烟瘴之地,内地官吏渡台,咸视为畏途。向章:曾补台湾府、厅、县佐杂等缺,如回内地,即属调简,故稍有才智者不肯渡台。今拟仿照新疆章程,凡到台湾实任,如逾三年,着有劳绩,准回内地,不计繁简,均须调补优缺,芟除调简旧章,无缺当差,酌委优差一次;惟必得本营官切实考语,以免滥邀。两省如有停委撤差之员,督抚互咨,均不委用,以杜钻营。
一、台湾“生番”,归化已多,日渐开辟,急须分治添官。若照部章,厅县佐杂各员均须循例补署,台湾民“番”杂处,人地苟不相宜,万难迁就,恐酿事端。仅用合例人员,又未必尽能得力。拟请旨饬部,声明台湾新设省治,暂行不论资格,俾得人地相宜。俟全台“生番”归化,一律分治设官,再请循照部章,以求实效。
一、“番”地日开,必添营汛。查新疆添设总兵、副将、参、游、千、把等官甚多,台湾情势既殊,须俟尽抚“生番”,全局方能酌定,目前但能随时察夺具奏,或添或改,以节饷需。
一、台湾改设巡抚,本拟仿照江苏分苏、分宁成案,于各班人员到省,积有三员掣签一次,以两员分闽,一员渡台,惟全台现仅两府、八县,缺分无多,若照三分掣一,来台必无位置。拟俟全台“生番”归化,一律设官,再行照办。目前需员差遣,或由司申送,或由抚调咨,暂难定数,免致分发人员到省,积滞向隅。
一、台湾改设巡抚,台湾镇总兵应销去“挂印”字样,与新调澎湖镇总兵统归巡抚节制。
一、抚辕原设经制书吏十二名,各有清书、帮书,今福建巡抚事归总督兼治,拟留经制书吏六人,酌用帮、清各书留督署办公,尚有经制书吏六人,酌带帮、清各书赴台供役。抚辕档案造册登开,关涉闽者径留督辕,关涉台者送台备考。[48]
折上之后,刘铭传即按所奏台湾善后以设防、练兵、抚番、清赋四大端为主要施政内容,开展工作,于十三年八月十七日会同杨昌浚上《台湾郡县添改撤裁折》,对台湾的行政区划添改撤裁,重新规划。将原台湾府改为台南府,台湾县改为安平县,合嘉义、凤山、恒春三县及澎湖厅,共领四县一厅;彰化桥孜图地方恰当全台适中之地,拟于该地建立省城。分彰化东北之境,设首府曰台湾府,附郭首县曰台湾县。在嘉义之东,彰化之南,添设云林县。分新竹西南各境,添设苗栗县。合原有之彰化县及埔里社通判共四县一厅,隶台湾府。同时撤裁鹿港同知;北部台北府仍领淡水、新竹、宜兰三县和基隆一厅,但淡水之北,东抵三貂岭,“番”社分歧,距城过远;基隆为台北第一门户,通商建埠,交涉纷繁,又值开采煤矿,修造铁路,商民麇集,尤赖抚绥;分淡水东北四保之地拨归基隆厅管辖,将原设通判改为抚民理事同知,以重事权;后山添设台东直隶州,治水尾。另于卑南厅改设直隶州同知一员,花莲港添设直隶州判一员,均隶台东直隶州。[49]经添改撤裁重新规划后,统计全省为三府十一县五厅一直隶州,奠定了此后台湾行政区划发展的基础。
光绪十三年八月初一日,布政使邵友濂就任,初二日,刘铭传奏请饬部将新铸“福建台湾巡抚”关防并布政使印、布库大使、按司狱印各一颗“迅速颁发,以资钤用”。十四年正月二十一日,“福建台湾巡抚”关防正式开印启用。[50]闽台实现分治,台湾建省工作基本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