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隆之战:晚清台湾历史映像

基隆之战:晚清台湾历史映像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月3日,利士比率舰从闽江出发,于次日抵达基隆。曹、苏等人不予回应,一面严防以待,一面飞报驻在台北的刘铭传。刘铭传于5日凌晨接报,急赴基隆督战。基隆一战牵动着正在进行中的中法谈判。法方认为清政府态度的转变与基隆之战有关:“中国人视基隆事件为我们的失败。据说,他们继续积极地备战并有首先开战之意思。”

基隆之战:晚清台湾历史映像

1884年8月2日,孤拔接到正式进攻基隆的命令,立即令副手利比士率“拉加利桑呢亚”号、“鲁汀”号赶赴基隆,与早两周驻扎在基隆的“费勒斯”号会合,准备发动对基隆的攻击。8月3日,利士比率舰从闽江出发,于次日抵达基隆。当天,利士比先行调查清军的防御,并据此做出部署,接着派人把劝降书递交给守军指挥官曹志忠、章高元、苏得胜,并通知外国侨民与泊在港湾内的船舶,声称将于翌晨攻击炮台。曹、苏等人不予回应,一面严防以待,一面飞报驻在台北的刘铭传。刘铭传于5日凌晨接报,急赴基隆督战。

8月5日8时整,法军开始炮击,三艘军舰上40多门火炮的强大火力,在一个多小时内便摧毁了清军大部分炮垒与营房。处于劣势的清军奋勇还击,主炮台上的17厘米克虏伯大炮发挥了威力,第一次排炮就击中了目标,“拉加利桑呢亚”号的铁甲被击穿,毁坏了一门24厘米船炮,“费勒斯”号也被附近小炮台的炮火击中。但法军旗舰“拉加利桑呢亚”号第一次排射便摧毁了清军的半数炮位,该舰装备的24厘米船炮轻易洞穿守军炮台,粉碎炮架。8:45,法军的炮火击中主炮台的火药库,引起剧烈爆炸。守军被迫撤退到港口高地,继续抵抗。

在舰炮的掩护下,“费勒斯”号上派出的80名海军陆战队先行登陆,迅速占领清军遗弃的阵地,接着“拉加利桑呢亚”号上的12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在马丁(Martin)中校的指挥下,也顺利登岸。两队会合后,向港口高地进攻。在三艘法舰猛烈的炮火协助下,守军再度撤退。协助防守的孙开华所部杨龙标未战即逃,使得法军陆战队几乎不费多少力气便达到了目的。至此,法军占领了基隆港,他们用炸药毁掉的清军阵地,彻底地清除清军的防御。利士比以为大功将成,他向巴德诺报告:“我未折一兵一卒,却获得如此辉煌的战绩,内心甚为欣喜。我同时准备攻占基隆市街,我认为,几乎可以兵不血刃地达到目的。”[53]战事的顺利让法军更加忘乎所以。

刘铭传看到力量悬殊,意识到“非诱之陆战,不足以折彼凶锋”[54],他命令除曹志忠部利用小山掩护坚守阵地外,其余守军主动退入后山,以躲避法军舰炮,等待时机。刘铭传还设法鼓舞士气,“激励各军,坚筹血战,誓挫凶威”,为翌日的决战做准备。

5日夜间骤降的大雨延缓了法军的进攻。直到8月6日午后2时,利比士才派雅格米埃(Jacquemier)上尉带领“费勒斯”号的陆战队前去侦察基隆的街市和衙门。侦察分队试图穿越曹志忠驻守的阵地时,遭到清军的顽强抵抗。曹志忠亲督副将王三星等率200名士兵应敌。短暂而激烈的枪战后,法军丢下一具尸首向后退却。停留在驻地的马丁中校见此,便令手下掩护法军撤退。此时,刘铭传令章高元、苏得胜率百余人从东面,邓长安率亲军小队60余人从西面两路夹攻,与曹志忠部一起试图包围法军。马丁中校很快便意识到手下的200名士兵无法与数倍于己的清军对抗,必须尽快撤退,以免陷于重围。在法舰炮火的支持下,马丁等人花了一个半小时,才走完从阵地到海滩1200米的路程,狼狈地回到舰上。此役,清军“夺获洋枪数十杆,帐房十余架,并获其二纛,斩首一级”[55]。法军统计阵亡2名,负伤11名。[56]遭受打击的法军无意再战,不久便返回马祖,基隆首战以清军的胜利告终。但是,清军也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伤亡则达70余人,[57]防御工事也全数被毁。(www.xing528.com)

基隆一战牵动着正在进行中的中法谈判。8月9日,巴德诺接到登陆基隆成功的消息后,立即按“据地为质”的既定政策,通过赫德向中国恫吓,把赔款要求由400万两提到1000万两:“前议四百万恤款,中国不允;现在情形不同,改恤款为边界经费,加至一千万两,如中国立刻允准,仍分十年清还,每年一百万两,仍可了结,基隆亦即退回中国,法不占据。如不肯允,定要轰夺船厂并福州(建)省,再驶船北来索款。到那时候,台湾地方即归法国,是不退还的了。”[58]但很快地,清军收复基隆的消息传来,清廷在谈判中的被动局面很快扭转。同时,主战派的态度更加坚决,彭玉麟、张树生、张之洞、倪文蔚等于8月13日联衔上书请“速定战和之计,电谕沿海各省,使有遵循,得以相机制敌”[59]。其他主战派也不断上书请战。次日,原本已对法国勒索表示“万难允许”的清廷,直接拒绝法国的要求:“此事中国理足,廷议佥谓难给津贴。”[60]同时,清廷抓住法军在谈判期间突袭基隆这一违背国际公法的做法,一再提出抗议,同时强硬地表示:“如法国固执地违犯国际公法,攻击各海口,将中国政府的通牒置诸不答,战争是必要的,中国将支持这个战争。”[61]

基隆的失利出乎法国政府的意料,他们甚至没有预备倘若失利如何应对,陷入骑虎难下的局面,因为“它不能放弃基隆的占领而不承认它的失败”。[62]为扭转基隆失利带来的被动局面,派遣更多的兵力进攻基隆就不可避免了。法方认为清政府态度的转变与基隆之战有关:“中国人视基隆事件为我们的失败。据说,他们继续积极地备战并有首先开战之意思。”[63]为了达到恐吓中国的目的,他们决定扩大战争。法国政府还同意了巴德诺等人向中国北部进攻的请求。8月16日,茹费理内阁得到议院的授权,可以“使用各种必要方法,使天津条约受到尊重”,于是令谢满禄照会中国政府,宣称“从本照会的日期起,四十八小时内,不接受这个(赔款)要求,谢满禄先生则依所奉命离开北京,孤拔海军提督则立刻采取他认为有用的一切步骤,以保证法国政府取得它有权获得的赔偿”[64]

法国这一公然的恫吓使得中法关系濒临破裂。8月17日,清廷又得到消息,法国政府很可能“允筹经费三十八兆,令向中国取押,逼照津约”[65]。加之巴德诺态度恶劣,让清廷认定“法使似此骄悍,势不能不以兵戎相见”[66],当即决定停止与巴德诺的谈判,“无理已甚,不必再议,惟有一意主战”,并下令沿海各处加紧备战,同时饬令刘永福及岑毓英、潘鼎新等迅速进兵,“规复北圻”。[67]8月21日,清政府拒绝答复法方的最后通牒,8月23日,谢满禄在未接到清廷答复的情况下离开北京,双方谈判破裂。次日,巴德诺向孤拔传达进攻福建马江的命令。[68]孤拔早在7月16日便以“游历”为名,强行率舰驶入马江港。但时任闽浙总督何璟、福州船政大臣何如璋等人,不愿与法军发生冲突,听任法舰自由出入,致使法舰与福建水师同泊一港长达40多天。8月22日,孤拔接到进攻命令。次日下午1时许,占据有利地形的法舰突然对福建水师发动袭击。福建水师仓促应战,但实力悬殊,虽奋勇反击,仍被各个击破,11艘舰船全部沉没或焚毁。24日至30日,法舰击毁了马尾造船厂及闽江入海口沿岸的炮台阵地,扬长而去。[69]8月26日,清廷下旨对法宣战。法军决定发动对基隆的第二次进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