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樟脑产地。[48]在开港之前,樟脑是台湾北部最大宗的出口货,几乎全部输往香港,然后再转售欧美各地。[49]其后,樟脑的地位虽为茶叶所取代,但其丰厚诱人的商业利润,使得这项贸易经常成为台湾地方政府、华商和外商争夺的对象:1863年台湾道台第一次实行樟脑专卖,1868年因遭到外商反对而废除;1885年台湾建省后,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又宣布恢复樟脑专卖,至1891年再次被取消。以下根据这几个不同时期樟脑输出的不同特点分次述之。
(一)1863—1868年第一次专卖时期的樟脑输出
台湾内山“番”界盛产樟木,居民入山伐樟熬脑由来已久。康熙时曾严禁民人私越“番”界,然私熬之事仍时有发生。雍正三年(1725),台湾南北二路设立军工料馆,派匠采木以供造船之用。因北路料多工繁,特准匠首利用料余根梢熬制樟脑销售,补贴工资。道光五年(1825)又在艋舺设立军工料馆,兼办脑务,所有民户熬制樟脑尽归该馆收购销售,嗣是北路匠首乃获得樟脑专卖的特权。[50]台湾的樟脑亦是最早引起外国人注意的物产之一,1825年英国商人就曾私运鸦片到鸡笼交换樟脑。[51]1855年前后,美国的琼记洋行和罗宾纳特洋行在台湾南北进行非法贸易活动时,也都曾从台湾输出大量樟脑。
19世纪60年代初台湾开港后,樟脑贸易即为资本最为雄厚的英商怡和及邓特两家洋行所独占。这两家洋行委派本地的华人买办驻在沿岸各主要港口,随时雇用帆船前往收集樟脑。吴子光《台湾纪事》云:“初,台地所产樟脑,皆私贩于夷人。”[52]外商的这项贸易“最初进行得极为顺利,而他们的订货又是如此之多,致使所出的樟脑悉数为其购去”。[53]每年数量在七八千担,在台湾每担的收购价格为8元,运到香港可售16元,获利甚厚。[54]
台湾南北两地海关设立以后,规定沿岸各地并非全部对外开放,外商贸易仅限于淡水、打狗等通商口岸进行。1863年台湾道陈懋烈宣布将军工料馆改为脑馆,同时实行樟脑专卖,规定岛内所产樟脑尽归脑馆收购,外商输出时须向脑馆转买。于是,外商不得不从各地撤回人员、船只,樟脑贸易基本上为地方政府所控制。最初樟脑专卖的业务采取承包形式,由承包的华商向台湾地方政府缴纳一定的费用。据说这种承包商一天的收入可达200元,其中须交给地方政府125元。[55]不久,樟脑专卖又取消承包制,改由地方政府直接经营。1864年香港市场上樟脑价格每担15元左右,而台湾脑馆的售价为12.5~14元,[56]如果扣除运费及水分的损耗,樟脑贸易已是无利可图。
对于樟脑专卖一事,外商十分不满。先是由英国领事郇和出面向台湾道台提出交涉,要求废除樟脑专卖政策,但未能如愿。1868年初,美国对樟脑的需求量增加,国际市场上樟脑价格陡涨,外商见有利可图,遂不顾专卖禁令,纷纷潜入樟脑产地,向民间私购。英国怡记洋行职员毕麒麟竟在台湾中部的梧栖擅自设栈,收购樟脑。同年六月间,该行私购的价值6000元之樟脑在准备驳运出洋之际,被鹿港同知截获扣留,后来遭风漂没。英国领事吉必勋为此向台湾道梁元桂提出抗议和索赔,不遂。此时恰好台湾南部基督教徒与民众发生冲突,激起公愤,并引发了民众拆毁教堂的反洋教事件。英国领事吉必勋以保护英侨为借口,请求派英国军舰到台。闽浙总督英桂见形势紧张,即委派兴泉永道曾宪德赴台办理诸案。英领事吉必勋为了趁机扩大侵略权益,决定进行战争讹诈。他一面与曾宪德谈判,一面暗中调派兵船于十月十二日(11月25日)炮击安平炮台,英海军少校戈登还带兵夜袭安平镇,杀死杀伤中国士兵多名(副将江国珍亦因仓促应变,受伤自杀)。接着,英兵又焚毁军火库,强索赔款4万银圆。此即为震动一时的樟脑战争。中国方面担心事态扩大,被迫答应赔偿基督教教会之财产及怡记公司损失之脑价,撤换台湾原来有关地方官员,最后还与英国专门订立了《樟脑条约》,规定:裁撤台湾樟脑官厂,废除樟脑专卖制度,任从华洋商民自行买卖;外商凭三联单并照章完纳子口税后即可赴台属内山向民人采买。[57]就这样,在炮舰政策的威胁之下,第一次樟脑专卖被迫废除了。
(二)1868—1885年专卖制度废除之后的樟脑输出
第一次樟脑专卖废除之后,外商凭借《樟脑条约》中规定的特权,挟其雄厚之资本,或亲自或委派买办深入内山,设铺建栈采买樟脑,甚至贷款给脑丁,指挥制脑。按条约规定,持有三联单的外商自内地运出樟脑时每担需交纳0.55元的子口税。然而,外商往往违反规定,拒纳子口税。同治九年(1870)台湾道黎兆棠“查洋商入山采买樟脑,并未按照章程,先完子口税,札饬委员候补府胡斌会同淡水同知,设卡抽厘。每樟脑百斤,抽厘五角五点,与半税同”。[58]
在樟脑专卖制度废除之前,外商出口樟脑时必须按每担12~16元的规定价格向脑厂购买。专卖制度废除之后,外商直接向制脑者购买,每担价仅9元,最低的仅7.8元。[59]所以,“樟脑专卖的废除,意味着台湾地方政府每年将失去6万元的收入”,[60]而外商的利润则大大增加。由于外商可以自由采买,专卖制度废除之后台湾樟脑的输出量骤增:1865—1867年平均每年输出7012担,1868—1870年平均每年输出达14240担。当时樟脑除了少量供制造烟火和香料外,主要供医药和防腐之用,消费量不多。台湾樟脑出口量大增使得世界市场脑货充斥,供过于求,从而导致樟脑价格大幅下降。以1869年欧洲市场的樟脑价格为例,即比专卖制度废除之前的一般价格下跌了30%~40%之多。[61]由于出口利润的降低,樟脑的输出量自1871年起明显减少。自同治十三年台湾“开山抚番”开始,民“番”冲突时有发生,“番”民“出草”渐见频繁,[62]脑丁被杀,脑灶荒废,1875年樟脑的出口量降为7139担。1877年香港市场脑价的上涨曾经一度引起出口量的增加,但1881年起出口量又直线下降。其后由于中法战争的影响,1885年全年的樟脑出口仅有3.14担。这一时期樟脑出口的减少除了因为外贸获利不多外,汉“番”冲突的加剧亦是重要原因。
(三)1885年台湾建省后的樟脑输出(www.xing528.com)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台湾正式建省,其时百废待举,费用浩繁,财政支绌。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乃采纳林维源、林朝栋等人的建议,于1886年奏请将台湾所产樟脑、硫黄两项,“归官收买出售,发给执照出口”,以所得盈利,补贴“抚番”经费。[63]获准之后,乃设立全台脑黄总局,隶巡抚;于北路大嵙崁、中路彰化分设脑务总局,并于属下各地设立分局,各处所产樟脑尽归官局定价收买,不准走漏。刘铭传时期的专卖采取承包制,在1890年5月之前,由德商公泰洋行缴纳保证金3000元包买官脑局全部樟脑,贩运香港销售。此时利用樟脑制造无烟火药及赛璐珞的试验获得成功,樟脑遂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销量激增,国际市场供不应求,欧洲的樟脑价格极其昂贵。香港的价格亦随之上涨,1890年1月每担的价格达40元,随后又涨到60元。[64]包买樟脑的外商大获暴利。是年5月,粤商蔡南生的恒丰公司以缴纳保证金3.6万元的条件取代公泰洋行,获得台北樟脑的包买权;中部则由林朝栋承购(由公泰洋行的布德拉提供资金4.5万元,在彰化脑务局辖区内收购)。政府还提高价格,规定承包者每担樟脑缴官价30元(包括厘金、防费在内),其中12元归脑户收入,余下18元归省库。[65]外商因樟脑出口利润丰厚,乃潜入内地,以资金贷放制脑者,大量收购。政府虽屡申禁令,但均置若罔闻。1890年英商怡和洋行在集集收购樟脑4万余斤运至鹿港,企图输出,被巡察官吏缉获充公。同年9月又缉获私货3.2万余公斤。[66]英国驻台领事照会巡抚索还,不允,乃由英国驻京公使出面与总理衙门交涉。其他列强也对樟脑专卖不满,趁机群起反对。在列强的压力下,刘铭传被迫取消樟脑专卖。“自光绪十七年正月起,所有台湾樟脑由脑户自行觅售,价值高低,出数多寡,地方官概不过问,惟设局弹压稽查,按灶抽收防费。倘有奸民盗伐樟树私熬,抗纳防费或拖欠不缴,地方官应随时查封惩办,洋商不得干预包揽。”[67]于是,外商又挟资进入内地,贷款予脑户,大量收购樟脑,樟脑的出口量遂成倍激增。1891—1893年的三年间每年平均输出23232担,1894年一年输出即达39547担,由于国际市场脑价猛涨,外商从中获利之多可想而知。
表2-4 1863—1894年台湾樟脑输出统计表 单位:担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Commercial Reports from Her Masjesty's Consuls in China,Taiwan,Tamsuy[R].1863—1885;Diplomatic and Consular Reports on Trade and Finance,China,Taiwan(Tainan),Tamsui[R].1886—18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