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糖红白糖产量飙升,刷新历史纪录,瓦尔帕莱索港远销智利

台糖红白糖产量飙升,刷新历史纪录,瓦尔帕莱索港远销智利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台糖主要产于台湾南部,以打狗和安平附近所出为最多,品种有两种:一为红糖,一为白糖,红糖占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一时期台糖生产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红糖的输出总额和外销额屡次刷新历史纪录,其中尤以1874年、1876年及1880年最引人注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船台糖远销到智利的瓦尔帕莱索港。这对拓展台糖销路、提高台糖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无疑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台糖红白糖产量飙升,刷新历史纪录,瓦尔帕莱索港远销智利

台糖的贸易具有相当长的历史,自荷兰占领时代就有台糖输往海外。清平定台湾之后,台糖开始大量输往大陆。郊行兴起后,这项贸易遂为其所垄断。台糖主要产于台湾南部,以打狗和安平附近所出为最多,品种有两种:一为红糖,一为白糖,红糖占总产量的绝大部分。[14]19世纪中期,台湾每年输往华北一带的红糖即达16万担之谱。[15]1856年罗宾纳特洋行自台湾输出米、糖到香港可算是近代台糖外销的滥觞。开港后对外的贸易往来刺激了台糖出口的发展。1867年7500担红糖首次直接运销日本(见表2-1),这标志着台糖开始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表2-1 1867—1894年台湾(安平和打狗)红糖外销统计表 单位:担

续表

资料来源:Statistics of Trade at the Port of Takow[R].1863—1872;Commercial Reports from Her Masjesty's Consuls in China,Taiwan[R].1878,1885;Diplomatic and Consular Reports on Trade and Finance,China,Tainan[R].1892—1894;P.H.S.Montgomery.1882—1891年台湾台南海关报告书[J].台湾银行季刊,1957,9(1).其中1892年、1893年和1894三年输出总数中包括白糖在内,外销部分绝大多数是输往日本。

台湾之所以有大量红糖出口,是因为台湾土壤肥沃,高温多雨,非常适合甘蔗生长(最初甚至不用施肥即可获得好收成),比起种水稻,花费既省,获利又多。[16]此时江南地区米价暴跌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台湾甘蔗的种植。植蔗面积的扩大,为台糖出口的增加提供了保证。而台糖的质量,经许多精于此项贸易的外商评定,认为一点也不比马尼拉糖逊色,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17]1870年台糖的输出除了运往日本和香港外,还首次远销澳大利亚。1872年台糖更打入欧美市场,直接销往加利福尼亚和伦敦。国际市场的扩大使台糖的外销额在台糖输出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1869年台糖的外销额仅有17212担,占输出总额的6.7%;1872年台糖的外销额即达到303074担,相当于输出总额的一半。1873年尽管台糖的总产量降低,但外销额的比例仍然保持着同上年一样的水平(参见表2-1)。

这段时期台糖输出的特点是从无到有,逐渐增加,年出口量稳定上升,台糖外销的国际市场基本形成。

1874—1884年为台糖出口的全盛时期。1874年台糖的外销额第一次超过了输往大陆国内市场的数量。以后,随着国际市场需求量增加,外销的红糖在台糖输出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由1874年的56%增加到1877年的75%。在其后的两年内虽然略有下降,但到1880年又恢复到这一水平。从1874年到1884年的11年间,外销的红糖占台湾岛上红糖输出总额的比例年平均为66%。在这一时期台糖生产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红糖的输出总额和外销额屡次刷新历史纪录,其中尤以1874年、1876年及1880年最引人注目。

1874年甘蔗获得丰收,台糖的输出大增,销往日本的数量比上一年增加70500担。此时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新建了一座炼糖厂,与悉尼原来的炼糖厂竞争,双方为了控制原料来源,争相进口原糖,因而销往澳大利亚的台糖比上年增加27560担;[18]销往美国旧金山的红糖也比前两年增加了近一半。国际市场销路畅旺,使台湾红糖的外销额第一次超过了内销。

1876年台糖的总输出量为851488担,相当于1865年的7倍多。单是直接销往国外的数量就相当于上一年输往国内外的红糖数量的总和,创开港以来台糖输出的最高纪录。国际市场上,虽然对澳大利亚和美国的销量减少,但对日本的销量增加。英国市场在停顿了三年之后又恢复了进口,大量红糖运往伦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船台糖远销到智利的瓦尔帕莱索港。

1880年台糖的输出达到最高峰,比1876年的纪录还多146137担。国际市场上,除了日本的进口量增加之外,输往纽约和伦敦的数量也特别多,外销的红糖数量达752630担。

1884年,台糖输出仅次于最高峰的1880年,达到897110担。其中外销额占总额的70%,单单输往日本的就达42万担以上,接近输出总额的一半。其他的主要是销往加拿大和新西兰。(www.xing528.com)

这一时期台糖在国际市场上销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种蔗面积扩大,糖产量增加。如上所述,由于大陆谷价低廉及种蔗获利较大,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许多农民放弃了种稻而改植甘蔗。据1880年海关贸易报告中台湾产糖区示意图的数字,打狗和“台湾府”(指今台南市周边地区)这两个产糖区的蔗田面积分别达到11170英亩和7260英亩,在正常年景下可产糖94万担。

第二,国际市场糖货短缺。1876年和1880年毛里求斯、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及法国的甜菜歉收,国际市场糖货供应减少,而这时日本、英国等对糖的需求恰好又大量增加,世界市场食糖供不应求。台湾的甘蔗却连连获得丰收,外商趁此良机把台湾产的大量红糖运售欧美各地,大获其利。

第三,甘蔗丰收使台糖价格降低。这段时期内,除1877年干旱外,其他年景天气适宜,甘蔗生长良好,连获丰收,糖的成本相应降低,这样蔗农即使以比较低的价格售出红糖也能获利。海关贸易报告和英国领事商务报告对此均有提到。如1876年的报告指出台糖价格很便宜;[19]1880年每担红糖的平均价格为2.15海关两;[20]1884年由于甘蔗大丰收,台糖价格每担“由2.80元跌至1.80元,在安平甚至跌到1.65元”。[21]

第四,白银汇率的降低。1875年1海关两相当于英镑6先令8便士,而1876年跌为6先令,1878年又跌为5先令10便士,在1880至1884年间又跌到5先令9便士。[22]白银对比英镑汇率下降,使得原来已经比较便宜的台糖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显得更为低廉。这对拓展台糖销路、提高台糖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无疑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中法战争之后,台糖的外销便一蹶不振,开始走下坡路,国际市场渐渐丧失。1883年以后已经停止输往澳大利亚市场;1885年前后直接输往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的也分别停止。1887年以后,台湾红糖的欧、美、澳市场全部丧失,除了少量输到香港之外,仅剩日本一隅(1890年外销的红糖中99%是销往日本的)。随着台糖国际市场的缩小,台糖外销的数量及其在全部输出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也明显地降低了。自1885年至1894年每年外销的台糖平均仅有286000担之谱,占全部输出额的一半左右。日本的消费者比较喜爱打狗糖区所出之糖,而大陆华北各地却欢迎台南府糖区所出之糖,据海关报告,打狗所出之糖多系前往日本,而台南府之糖全系运往内地通商口岸。[23]这种市场结构一直保持到台湾被日本占领为止。

关于1885年之后台糖外销衰落的原因可归结为如下两点:

第一,国际市场上糖货产量增加,供过于求,竞争激烈。自1880年代初期开始,世界上糖料作物种植增加,糖的产量激增,1884年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国际市场上糖货价格大幅度下落,台糖运往欧美已是无利可图。1886年澳大利亚糖开始出口,结果不仅使台糖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市场,而且澳糖还打入了台糖的其他市场。日本原是台糖最稳固的市场,但因其他产糖地的竞争,台糖也失去了原来垄断的局面。如1886年,由于爪哇糖和马尼拉糖的大量倾销,运到日本的5200吨台湾红糖竟无法卖出,最后不得不以每吨近3镑的亏累降价求售。[24]

第二,台糖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面对其他产糖地的竞争,台糖本应降低成本价格,以提高竞争能力;然而,这个时期台糖的价格不仅未能降低,反而大大地上升了。台湾植蔗的全都是贫苦农民,个体的经营方式使他们没有改良土壤和品种的余力。甘蔗种植日久,地力衰退,产量下降,而且压蔗制糖全在小糖廍里进行,方法落后,浪费严重,费用极高。100磅的甘蔗在西方国家用铁磨压榨一次就可以获得68磅糖汁,而在台湾,同样重量的甘蔗用石磨压三次仅能获得50磅糖汁。也就是说,以台湾这种落后的方法,大量糖被白白浪费掉。若以打狗地区每年生产的357232英担红糖计算,每年浪费的糖就达128751英担之多。[25]在这种粗放的耕作技术和落后的加工方法之下生产出来的台糖的价格必然大大地高于那些在政府的补贴之下用先进的方法生产出来的洋糖的价格。此外,高利贷及中间商人的重利盘剥,道路难行、运输不便、运费极贵,再加上自1886年起首任巡抚刘铭传对台糖每担征课0.40元的出口厘金等等,均增加了台糖成本。此外,1886年、1888年和1892年,台湾风雨灾害迭见,甘蔗的生产大受影响,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使得这一时期内台糖的价格一直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1886年台湾红糖每担价为3.50元;[26]1893年“打狗糖价最高者每担售银四元,低者三元三角;安平糖价高者每担四元一角五尖,低者二元九角五尖”;[27]1894年“打狗糖市始于正月,其时每担售价三元一角……嗣后糖价腾贵,每担估值三元六角至三元八角五尖之多”。[28]总之,这一时期的糖价比前一阶段高出不少,使得那些将台糖输到海外进行精炼的外商望而却步。尽管白银汇价继续下跌,仍无济于事。

应当指出,除了增课厘金、自然灾害之外,台糖的生产及外销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在此之前就一直存在着,只不过前一个时期被国际市场上的一些有利因素所掩盖罢了。现在这些有利因素一经消失,台糖生产和外销中原来所存在的所有不利因素都一一暴露出来,导致了1885年以后台糖输出的衰落,直到日据之前,台糖的输出也未能恢复到1884年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