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材是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它包括钢结构用钢材(如钢板、型钢、钢管等)和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如钢筋、钢丝等)。钢材是在严格的技术控制条件下生产的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相比,具有品质均匀稳定、强度高、塑性韧性好、可焊接和铆接等优异性能。钢材主要的缺点是易锈蚀、维护费用大、耐火性差、生产能耗大。
(一)钢的冶炼
钢是由生铁冶炼而成的。生铁的冶炼过程是:将铁矿石、熔剂(石灰石)、燃料(焦炭)置于高炉中,在1 750℃高温下,石灰石与铁矿石中的硅、锰、硫、磷等经过化学反应生成铁渣,浮于铁水表面;铁渣和铁水分别从出渣口和出铁口放出,铁渣排出时用水急冷可得水淬矿渣,排出的生铁中含有碳、硫、磷、锰等杂质。生铁又分为炼钢生铁(白口铁)和铸造生铁(灰口铁),生铁硬而脆、无塑性和韧性,不能焊接、锻造、轧制。
炼钢的过程就是将生铁进行精炼,使碳的含量降低到一定限度,同时把其他杂质的含量也降低到允许范围内。所以,在理论上凡含碳量在2%以下,含有害杂质较少的Fe-c 合金可称为钢。
根据炼钢设备的不同,常用的炼钢方法有空气转炉法、氧气转炉法、平炉法、电炉法。
1.空气转炉炼钢法
空气转炉炼钢法是:以熔融状态的铁水为原料,在转炉底部或侧面吹人高压热空气,使杂质在空气中氧化而被除去。其缺点是在吹炼过程中,易混入空气中的氮、氢等有害气体,且熔炼时间短,化学成分难以精确控制,这种钢质量较差,但成本较低,生产效率高。
2.氧气转炉炼钢法
氧气转炉炼钢法是:以熔融铁水为原料,用纯氧代替空气,由炉顶向转炉内吹入高压氧气,能有效地除去磷、硫等杂质,使钢的质量显著提高,而成本却较低。常用来炼制优质碳素钢和合金钢。
3.平炉炼钢法
以固体或液体生铁、铁矿石或废钢做原料,用煤气或重油为燃料进行冶炼。平炉钢由于熔炼时间长,化学成分可以精确控制,杂质含量少,成品质量高。其缺点是能耗大、成本高、冶炼周期长。
4.电炉炼钢法
电炉炼钢法是:以生铁或废钢原料,利用电能迅速加热,进行高温冶炼。其熔炼温度高,而且温度可以自由调节,清除杂质容易。因此,电炉钢的质量最好,但成本高。主要用于冶炼优质碳素钢及特殊合金钢。
在铸锭冷却过程中,由于钢内某些元素在铁的液相中的溶解度高于固相,使这些元素向凝固较迟的钢锭中心集中,导致化学成分在钢锭截面上分布不均匀,这种现象称为化学偏析,其中尤以硫、磷最为严重。偏析现象对钢的质量有很大影响。
(二)钢的分类
钢的品种繁多,分类方法很多,通常有按化学成分、质量、用途等几种分类方法。钢的分类见表8-1。(www.xing528.com)
表8-1 钢的分类
续表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钢种是普通碳素结构钢和普通低合金结构钢。
(三)钢的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用生铁冶炼钢时,会从原料、燃料中引入一些其他元素,这些元素存在于钢材的组织结构中,对钢材的结构和性能有重要影响。可分为两类:一类能改善钢材的性能称为合金元素,主要有硅、锰、钛、钒等;另一类能劣化钢材的性能,属钢材的杂质元素,主要有氧、硫、氮、磷等。
1.碳
碳是决定钢材性质的主要元素。钢材随含碳量的增加,强度和硬度相应提高,而塑性和韧性相应降低。当含碳量超过1%时,因钢材变脆,强度反而下降,同时,钢材的含碳量增加,还将使钢材冷弯性、焊接性及耐锈蚀性质下降,并增加钢材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降低抗腐蚀性和可焊性。建筑工程中用钢材含碳量不大于0.8%。
2.硅、锰
硅和锰是在炼钢时为了脱氧去硫而加入的元素。硅是钢的主要合金元素,含量小于1%时,能提高钢材的强度,而对塑性和韧性没有明显影响。但硅含量超过1%时,冷脆性增加,可焊性变差。锰是低合金结构钢的主要合金元素,含量一般在1%~2%,能消除钢热脆性,改善热加工性质。
3.硫、磷
硫、磷是钢材的有害元素。硫和磷合成硫化铁,散布在纯铁体层中,当温度在800 ~1 200℃时熔化而使钢材出现裂纹,称为“热脆”现象,使钢的焊接性变差,硫还能降低钢材的塑性和冲击韧性;磷使钢材在低温时韧性降低并容易产生脆性破坏,称为“冷脆”现象。
4.氧、氮
氧、氮是在炼钢过程中进入钢液的,也是有害元素,可显著降低钢材的塑性、韧性、冷弯性及可焊性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