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老工业区更新评价方法与体系:基于产业发展和环境风险思考

城市老工业区更新评价方法与体系:基于产业发展和环境风险思考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老工业建筑因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活动而最终影响到城市规划的例子在国外比较常见,例如纽约苏荷区由旧工业建筑区变成了时髦地段,最近20年,这一地区的工业建筑都被重新改造为居住、商业混合使用的街区,获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这种独特的模式在美国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围绕现有的这些独特条件,所谓自下而上的自我更新运动实际上是城市特殊群体寻求特定的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进而支持了城市复苏和保护的运动。

城市老工业区更新评价方法与体系:基于产业发展和环境风险思考

城市老工业用地更新的第三种力量来自民间,特别是艺术家和部分艺术品投资者这个特殊的群体。

城市老工业建筑因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活动而最终影响到城市规划的例子在国外比较常见,例如纽约苏荷区由旧工业建筑区变成了时髦地段,最近20年,这一地区的工业建筑都被重新改造为居住、商业混合使用的街区,获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这种独特的模式在美国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苏荷区的出现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因为美国其他城市也都像纽约一样一开始对这种没有规划的自发性独立活动持反对态度,彻底拆除重建的“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思想是当时的主流观念,但苏荷区的出现和成功使人们认识到旧工业建筑的新价值,许多城市政府开始鼓励这种发展。

但是因为这种自下而上的活动受城市街区本身的特点、建筑、社会机构等独特条件的影响,甚至还有一些偶发因素,因此不是政府所能预计或主持的。围绕现有的这些独特条件,所谓自下而上的自我更新运动实际上是城市特殊群体寻求特定的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进而支持了城市复苏和保护的运动。(www.xing528.com)

尽管这类自发性活动达到一定规模后通常都会影响到城市规划和规划决策,但其影响性往往是暂时的,在我国“大政府、小社会”这种民间力量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形态中更是如此。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早已形成了政府包办一切规划的思维定势,而多方参与的机制远未形成,规划系统的相对封闭与普通公民规划话语权的缺失使我国自下而上的城市更新模式比较罕见、影响不大。北京798的存废之争、开发之争、租户与业主之争,以及至今仍未解决的管理体制矛盾都反映了其背后深刻复杂的利益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