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刀上寨于2014年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为了保持村寨风貌,村寨内限制砖混房屋的修建,对已经修建的房屋增加小青瓦坡屋顶,使村寨总体风貌保持一致,这是近几年许多传统村落经常进行的修建工程。
调研期间,季刀上寨一栋民居正在进行屋顶加层,该工程由文继成师傅团队进行营造,相关的构件加工已经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木构件的架立,见图4-8。
虽然屋顶加层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修建却很考验掌墨师的功力。以该加顶为例,该屋顶有个楼梯间要高出屋顶2.5米左右,掌墨师必须在设计过程中就要考虑清楚,画出丈杆,这样才能正确下料和加工构件,保证组装的时候不出现问题,屋顶加层的相关布置和尺寸见图4-9。
图4-8 屋顶加层施工
图4-9 屋顶加层的平面图、排架图和丈杆图
4.3.2.1 丈杆制作
在黔东南进行木结构制作必须绘制丈杆。丈杆主要用来控制柱的高度和开孔位置,而房屋的跨度主要靠掌墨师根据地基和屋主的要求进行设计,在丈杆上没有体现。吊脚楼柱子的柱口(柱子上开孔的高度与尺寸)主要通过丈杆来显示,文继成师傅说每栋吊脚楼的柱口尺寸都不一样,要根据房主的要求及建筑场地来确定,每栋吊脚楼都要制作一根丈杆。该栋屋顶加层的丈杆见图4-9,该楼顶加层的底层挑手方柱口高为170毫米,第一层柱口为110毫米,第一层瓜方为120毫米;第二层柱口为100毫米,第二层瓜方为140毫米,中柱楼层柱口为110毫米,第三层瓜方为140毫米,中柱顶柱口为110毫米,柱口宽度为50毫米(根据杉木材料的实际情况作调整)。
加层一榀排架中每个柱子的图见图4-10。以中柱为例,其中柱与丈杆的关系见图4-11,其每个孔都在丈杆上表示出来,为了区分两个方向,一个方向用竖线表示,一个用斜线表示,其高度就是孔高,见图4-11。
图4-10 屋顶加层的立柱瓜柱
(www.xing528.com)
图4-11 屋顶加层的中柱与丈杆的关系
4.3.2.2 构件加工
构件加工是建造苗族民居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加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居质量。季刀上寨由于地方比较紧张,没有固定的加工地点,一般都选择在建造地基附近较开阔的空地作为加工场所。这栋房屋屋顶加层的加工场地是靠近河边的一块废弃的篮球场,位于加层房屋的下方,构件加工完成后便于将其运输到屋顶。掌墨师文继成师傅说苗族民居构件尺寸一般根据主人家提供的材料来进行选择,圆柱的直径一般为16~20厘米,枋的尺寸一般为(5~8厘米)×(14~20厘米),但也有部分构件可能比上述尺寸大或小,这都可根据实际工程中的材料和受力来确定。由于该工程是屋顶加层,层数只有一层,荷载小,所以比常规民居的构件尺寸要小,柱子的柱顶直径要求不得小于130毫米,木枋的小端高度不应小于120毫米。部分枋与柱之间的连接采用燕尾榫的形式,这样做使得梁与柱子的连接恰好吻合,相互咬合使结构更加稳定。
在与掌墨师文继成交流的时候,他给我们展示该建筑的柱口大小图纸,他说所有柱口的大小都按照该图来进行加工,加工好后会在相关构件上命名,见图4-12。
图4-12 柱加工图纸和加工过程
4.3.2.3 立房架
该屋顶加层工程量不大,文继成团队的四位工匠(一位掌墨师、三位工匠)只用了四天时间就全部完成了。屋顶加层木构架只有三排,排架为七柱六瓜结构类型,第一排柱与第二排柱距离为3280毫米,第二排柱子与第三排柱子距离为2300毫米。瓜柱排在两根柱子的中间,一般距离为600~700毫米,由于本结构是附属结构,其瓜柱之间间距为1050毫米,比常规瓜柱间距略大。
苗民在立屋架之前会进行祭祀,该屋顶加层屋架也仍然按照本地习俗搭建祭台举行祭祀。祭台由几根小树和一块木板简单搭建而成,上面铺有三片树叶,当地老人说树叶有特殊讲究,树叶上放有糯米饭和肉以及鸡肝;另有一根小杉树和一块杉木板做成一个酒台,板上放有一个酒杯和纸轮;此外还有11根小树苗竖立摆放在祭祀台前,其中10根两两相并,每两根中有一根枝头上插有一条小鱼,剩余一根放在中间,顶上插有很多纸人和8根鸡尾毛;下面还有三根嫩竹各插有一根纸人,见图4-13。祭祀主要是祭拜神灵,保佑此次搭建人员安全。建筑吊脚楼的时候,除了做这个祭祀之外,还要由掌墨师来做一个立房仪式,需要一只公鸡、一斗米以及鱼酒肉和鸡蛋,有一些掌墨师还会念一些词,有些掌墨师不会念亦可不念。
图4-13 立屋架祭祀仪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