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季刀苗寨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季刀苗寨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33堂屋布局堂屋是苗族干栏式民居最神圣的地方,一般位于居住层的中心,在堂屋正中后壁一般设置神龛,在神龛后面的墙壁上一般悬挂先辈照片,前置供桌,摆设祭品,见图3-34。堂屋是苗族干栏式民居面积和开间最大的房间,是一个公共仪式性空间。

季刀苗寨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季刀苗寨吊脚楼能充分适应山区地形进行灵活布置,其居住功能按层分区,简单明确合理,生产、生活和储存分工明确又相互结合,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时至今日依然是苗族人主要的居住形式。吊脚楼按功能分为三层,分别是以生产为中心的底层、以住为中心的居住层和以储存为中心的阁楼层[8],见图3-31。

图3-31 吊脚楼剖面图

季刀苗寨许多吊脚楼居住层的楼面是半素土半木板楼面,这类房屋为半吊脚楼房屋。房屋前半部分是吊脚层,后半部分是地面,所以兼具吊脚楼和地面楼的特点,是苗族人民充分利用环境的典型代表,见图3-32。

图3-32 吊脚楼半素土半木板地面

根据苗族干栏民居的实例,室内空间可以分为生活空间(堂屋、火塘、客厅、卧室)、生产空间(架空层、晒台、粮食储存间)和辅助空间(杂物间、厨房、卫生间)、交通空间(退堂、走廊、楼梯、美人靠)。

3.3.1.1 生活空间:堂屋、火塘、客厅、餐厅和卧室

1.堂 屋

苗族干栏式民居其居住层围绕堂屋为中心而布置,形成“前堂后室”或“堂屋居中贯通”的中心式平面布局,见图3-33。堂屋是苗族干栏式民居的交通枢纽,是室内外和房屋内部上下左右的联系中心,由堂屋可以自由进到各个房间,也可以通过楼梯或踏道进入架空层和阁楼层。

图3-33 堂屋布局

堂屋是苗族干栏式民居最神圣的地方,一般位于居住层的中心,在堂屋正中后壁一般设置神龛,在神龛后面的墙壁上一般悬挂先辈照片,前置供桌,摆设祭品,见图3-34。

图3-34 苗族吊脚楼堂屋

堂屋是一个家庭对外社交的活动场所,有外人来访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堂屋前端美人靠上落座,因为该处光线最好。在逢年过节、婚丧娶嫁等有众多客人来访的情况下, 一般都在堂屋摆上长桌宴,见图3-35。堂屋是苗族干栏式民居面积和开间最大的房间,是一个公共仪式性空间。堂屋一般与退堂连接,退堂外侧或堂屋向阳处布置美人靠,见图3-36。

图3-35 堂屋接待活动

平时堂屋摆设不多,显得空旷,有些家庭甚至把堂屋用来堆放粮食或将收获的玉米等作物挂在堂屋木梁上,很多苗族堂屋都有晾晒粮食的架子,见图3-36。

图3-36 堂屋布局

2.火塘间

黔东南山高地寒,潮湿多雨,苗族有向火而居的习惯。在黔东南,苗族很少像汉族一样炒菜,却有终年围火塘吃火锅的习惯。同时火塘也是冬天亲戚朋友聚会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吊脚楼中最活跃的部分,是苗族干栏式民居使用最为频繁的区域。

火塘间与堂屋、厨房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兼具堂屋和厨房的功能,不仅可用来取暖饮食,还可以兼作聚会场所,在部分民居里甚至祭祀祖先也是在此完成。所以在苗族民居里,火塘一般与堂屋和厨房相邻,或是位于两者之间,但也有与堂屋和厨房形成三角关系的,这个组合是苗族堂屋的核心地带。

火塘一般二尺见方,常有两种做法。一是在地面上掘坑,深半尺许,周拦以边石。另一种是在木楼面上开洞,上置木盒或垫板,围石盛土。火塘上立铁制圆形三脚架,上置锅烧煮,见图3-37。现在许多季刀苗寨的火塘间被取消,有的虽然有火塘间,但并没有火塘,而由火炉取代,但其与火塘的功能相同,可以用来取暖和加热食物,见图3-37。

图3-37 火塘间

冬天季刀苗寨居民依然是以火塘为中心,全家围着火塘取暖、聊天、吃饭、休息;当有亲朋好友来访时,也多在此设宴就餐,围坐火锅,畅饮苗族自家酿的米酒,酒歌互答。

苗族火塘间现在也面临新时代的冲击。首先是取暖的能源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前取暖都是用木材,所以火塘必不可少,现在更多的家庭取暖采用电暖桌,它能够完全代替火塘。而且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对木材砍伐控制越来越严格,木材资源也不断减少。其次火塘采用火炭,污染环境,传统的火塘间的四壁都是黑黑的,影响美观,同时火塘易发生火灾,而电暖桌就没有这个问题。最后,由于电视电脑的普及,家庭休息、娱乐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围坐火塘烤火聊天的生活方式已经难以维系,火塘间作为家庭中心发生了转移,更多的家庭将火塘间与电视间进行了合并。[9]

3.客厅和餐厅

现在苗族民居依然保留着很多历史的痕迹,但随着经济发展,整个民居规模比以前扩大了很多,房间数量增多,所以很多苗族吊脚楼里面出现了餐厅和客厅,其一般位于堂屋的两侧,取代了火塘间的功能,见图3-38。

图3-38 餐厅和客厅

4.卧 室

季刀苗寨吊脚楼的卧室不大,仅仅供夜间休息之用。主卧室多位于吊脚楼的前部,朝向较好,这里光线充足,空气清新,冬则阳光温暖,干燥舒适,见图3-39。

图3-39 卧室

3.3.1.2 生产空间:架空层、晒台、粮食储存间

1.架空层

架空层位于苗族吊脚楼底层,一般层高较低,在2米左右。为了保持居住层的相对整洁,苗民将架空层作为杂物存放和家禽牲畜饲养的场所,架空层在苗族吊脚楼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期苗族吊脚楼架空层几乎是用木板进行围挡,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架空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底层采用石、砖砌结构的越来越多,上面依然保留木结构的形式,形成了一种新的木构架加砖砌围合的混合形式。底层采用砖砌围护结构可以增加吊脚楼的稳定性,同时密封性也得到了增强[10],见图3-40。

图3-40 吊脚楼底层

苗族吊脚楼的架空层主要有如下功能:

(1)饲养家禽牲畜。

饲养家禽牲畜是架空层的基本功能之一。苗族将牲口棚放在底层是历史的产物,早期黔东南人烟稀少,一是为了节省空间,二是牲口可以抵御荒蛮时期的野兽,见图3-41。但现在随着人们对居住的舒适性和卫生要求越来越高,苗族越来越多地将牲口棚外迁,建在房子的外端,单独设立

图3-41 吊脚楼底层饲养

(2)舂磨加工。

黔东南山高路险,在几十年前,有的村寨会有公共的水碾房进行谷物加工,但更多的村寨没有水碾房,所以苗族会在底层配置石磨等加工工具进行粮食的处理,自给自足,这是早期许多苗族吊脚楼的必备设施。

(3)杂物堆放。

架空层内部空间有的不加隔断,为一通长雨道式空间,主要用途之一就是堆放杂物。苗民会把农用工具、柴禾木料、饲料肥料等放在架空层进行储存,见图3-42。

(www.xing528.com)

图3-42 吊脚楼底层存放杂物

苗居吊脚楼架空层可以将生活中的杂乱脏部分与居住层分开,克服了其不便居住又有碍观瞻的缺点。

2.晒 台

晒台是黔东南地区山地民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由于山地地区没有良好的场地条件供生产作物的晾晒,当地的人们就利用一些简易的木料、树枝、树皮等搭建简易的平台,可以晾晒谷物,闲暇时又可作为临时杂物搁置架,但现在已经很少存在,见图3-43。

图3-43 晒台

3.粮食储存间

由于黔东南天气潮湿雨水多,粮食谷物极易受潮,所以在苗族民居里面大部分都有粮仓储存间。苗居粮仓储存间主要位于阁楼层,苗族储存粮食大多为散堆,见图3-44。这样有利于粮食的自然风干,对粮食储存有利,但也存在容易被老鼠偷吃的风险,所以在季刀上寨就修建了集中的粮仓。粮仓采用干栏式架空设置,可以很好地防止鼠害

图3-44 阁楼储存粮食

阁楼通常连通为一个整体,横向各构架处不设间隔,有的房屋两面山墙封闭,有的房屋四周墙壁也不封板,设板壁围护者也多前后开窗,因此整个阁层空气连通为一体,对流良好,有利于风干粮食,见图3-45[11]。 阁层的交通联系除前述在居住层设搬梯或固定板梯外,有的则利用地形设置天桥与后坡相通。天桥为活动式跳板,必要时搭设,以供搬运粮食等专用,不影响居住层的生活。

图3-45 开敞的阁楼

3.3.1.3 辅助空间:杂物间、厨房、卫生间

1.杂物间

苗族是农耕民族,在生活生产过程中有许多东西要储存,所以大部分苗族民居里有杂物间,一般利用堂屋后面的小房间或“磨角”等来作为杂物间,见图3-46。杂物间一般空间较小。

图3-46 杂物间

2.厨 房

苗族民居厨房一般单独设置,许多民居的厨房是在正房之外,形成一个偏厦或披檐用来作为厨房。偏厦一般比正屋要矮60厘米左右,而且厨房与火塘相连,苗家人一般在厨房做饭,在火塘间吃饭。随着厨房用具的增多,苗族利用屋角设置简单的隔板以放置物品,见图3-47。

图3-47 厨房隔板

随着苗家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新修的苗族民居,厨房的设置已经发生了变化。很多家庭在修建吊脚楼时,将厨房单独修建,与主房吊脚楼分开,并多采用砖砌结构。这是由于苗族吊脚楼常采用木结构形式,木结构的重大缺点就是火灾隐患大,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火灾,导致许多村寨被烧毁。这是苗族村寨一直面临的重大灾害问题,而厨房是用火的主要场所,也是火灾的最重要源头。所以将厨房与主房吊脚楼分开,并采用砖砌结构,这样大大降低了火灾的发生率,见图3-48。[12]

图3-48 厨房

3.卫生间

原来旧式苗族木结构民居里面一般不设置卫生间,卫生间一般在房间外,便于收集农家肥。随着大量苗家人外出务工和对生活便捷、舒适度的要求,新建楼房中卫生间也与其他房间连接在一起

3.3.1.4 交通空间:退堂、走廊、楼梯、阳台

1.退 堂

退堂是苗族进行休息、晾衣、娱乐和与邻里交流的场所。它是由堂屋退进一步或两步并与走廊的一部分共同合成的一个半户外空间,是走廊进入室内堂屋的过渡区域,也是堂屋前的缓冲地带。其位于吊脚楼的向阳面,是苗族吊脚楼住宅光线最好、空气最流通的地方,也是对外的窗口。退堂靠外一侧一般设置美人靠,并加以简单装饰,有的在前部增加披檐,扩大空间,见图3-49。

随着人们生活要求越来越高,退堂外侧美人靠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美人靠主要发挥邻里沟通的作用,外观是开放式,见图3-50,但传统美人靠不防风雨,而且无法在冬天为房间保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吊脚楼采用窗户对美人靠上面进行封闭,可以防风雨和为房间保温,同时也有利于楼板的防腐。而且美人靠面向外界,用窗进行封闭,可以增加立面的层次,同时窗子上可以增加装饰,增强美观效果

图3-49 苗家民居中的退堂

图3-50 吊脚楼的美人靠

2.走 廊

许多苗族民居采用侧面入口的方式,在居住层外侧会形成走廊。苗族民居走廊一般是全开放的,并不进行封闭,宽度约为60厘米,外侧采用木栏杆进行围护。走廊的正面中部一般与退堂相连,外侧布置美人靠,是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的连接区域,见图3-51。

图3-51 走廊

3.楼 梯

苗族楼梯(图3-52)主要为木楼梯,按是否能够移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式楼梯,一种是移动式楼梯。在移动式楼梯中,有一种简易楼梯,这种楼梯是直接在一棵原木上进行简单加工,形成锯齿状。按位置分类,苗族楼梯可以分为户外楼梯和户内楼梯,一般为室外由地面层通向二楼居住层的入户楼梯。有部分苗族民居会将第二层和第三层通道设置在外面,在居住层入口处会形成一个平台,这种楼梯一般比较简单,只由梯梁和踏步组成,而且由于日晒雨淋容易腐蚀;还有一种是室内楼梯,是苗族民居各层之间的主要通道,这种楼梯一般较为正规,跨度根据房屋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置。

图3-52 楼梯

季刀苗寨许多苗居在室外设置楼梯,其上下楼通过室外的楼梯和平台来进行,见图3-53,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将不同楼层的功能完全分开,不会互相影响。这种房间的三层功能清晰明了且互不干扰。以该民居为例,底层为厨房和杂物间,二层是居住层,三层为储物层,这也是现在季刀苗族吊脚楼的主要分布方式之一。而且室外楼梯可以节约内部空间,达到最大利用的目的。

图3-53 户外楼梯苗居

4.阳 台

阳台也是许多苗族民居的标准设置,特别是卧室位于向阳面,有的房屋在向阳面设置阳台,主要是为了晾晒物品方便,见图3-54。

图3-54 阳台

苗居吊脚楼居住功能按层分区,简单明确合理,生活起居、生产、储藏都得到了妥善安排。上中下三层各以某一种使用要求为主,但相互间功能又可调剂渗透,空间具有很大的伸缩性。苗居吊脚楼建筑形式,由于具有满足居住功能的合理性,成为他们较为理想的居住空间模式,被当作一种通用居住单元,在广大苗疆的腹心地区得以普及,历久不衰。[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