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苗族风格低层砖石地面楼:季刀苗寨设计

苗族风格低层砖石地面楼:季刀苗寨设计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26潘应强宅黄建平宅是典型底层为砖石结构的地面楼,其底层和二层是居住层,厨房和餐厅位于底层,在底层还有两个卧室;二层主要承担的是对外接待的功能,堂屋、火塘等聚会空间位于二楼,是房屋的核心部分;三楼主要是作为卧室和储存空间混用,在中柱之间形成走廊,卧室和杂物间分居走廊两侧。

苗族风格低层砖石地面楼:季刀苗寨设计

1.两开间住宅:潘板朽宅、潘万宗宅、黄建河宅

潘板朽宅(图3-21)为百年老宅,该建筑原来总体呈田字格形式,一层楼面为素土地面。住宅主入口由后期修建的灶房进入,通过灶房左上角的门洞向前进入火塘间,堂屋与火塘间横向并列,两间卧室位于后方,类似前堂后室的布局形式;堂屋上方无阁楼,形成通高,通过堂屋的楼梯可上至二楼,二楼房间之间的隔板未至屋顶,呈半分隔状态。

图3-21 潘板朽宅

潘万宗宅(图3-22)没有堂屋,其房屋呈现串联关系。一层呈左右分隔状,内部不连通,唯有通过住宅前方的门逐个进入。住宅有两层,楼梯位于右侧的杂物间内,通过建筑右侧的偏房便可到达杂物间,它连着一间卧室,和一条半围绕式的走廊,供房屋主人休息及欣赏风景。二楼的房间则很少使用,基本都用来存放粮食及各种杂物。

图3-22 潘万宗宅

黄建河宅(图3-23)居住层主入口位于火塘间,从火塘间可以依次进入堂屋、卧室,整个房间呈现串联状态。楼梯位于右侧山墙处,可以直达二楼。

图3-23 黄建河宅

2.三开间住宅:潘应科宅(季刀下寨)、潘年武老宅(季刀上寨)、潘应强宅(季刀下寨)、黄建平宅(高坡苗寨)

潘应科宅(图3-24)居住层为典型的连廊堂屋型布局,主入口在左后边,通过连廊可以进入堂屋和厨房,再由堂屋进入左边房间,堂屋是该居住层的中心。右边的房间已经封闭,通过另一个次入口进入,这是分家导致,属于另一户人家,但由于没有人居住,房屋处于闲置状态。

图3-24 潘应科宅

潘年武老宅(图3-25)是季刀上寨的老宅之一,现在已经没有人居住了。该住宅在起初只有一个堂屋,居中布置,后来由于兄弟分家形成了双堂屋,两间堂屋并列居右。从大门进入堂屋,通过左边的杂物间到达左侧厨房,杂物间位于堂屋与厨房之间。

图3-25 潘年武老宅

潘应强宅(图3-26)为底层为砖木结构,底层建有一个打米机房,同时给居住层提供了入户平台。第一层为砖木结构,生活用房几乎都在这一层。该民居在一层和二层都有一个堂屋,但二层堂屋更加正规,形成了一明两暗的格局,一层堂屋是为了祭祀祖先更加便利而设置,因为苗族习惯在吃饭时对祖先进行祭祀,故将其设置在餐厅旁边。

(www.xing528.com)

图3-26 潘应强宅

黄建平宅(图3-27)是典型底层为砖石结构的地面楼,其底层和二层是居住层,厨房和餐厅位于底层,在底层还有两个卧室;二层主要承担的是对外接待的功能,堂屋、火塘等聚会空间位于二楼,是房屋的核心部分;三楼主要是作为卧室和储存空间混用,在中柱之间形成走廊,卧室和杂物间分居走廊两侧。

图3-27 黄建平宅

3.四开间住宅:周志英宅(高坡苗寨)

周志英宅(图3-28)由于地形限制,其房屋平面布局几乎为正方形,其主入口位于一层右侧的厨房处,其中轴线为厨房—堂屋—火塘间,其他房间都围绕这个轴心来布置,卧室一般位于空间的末端,空间较小;二层作为存储空间。

图3-28 周志英宅

4.五开间住宅:潘年荣宅(季刀下寨)

潘年荣宅(图3-29)为双堂屋组合结构,主入口在前面右侧过道处,次入口在右边扩建的房间内里,此房间是厨房,后面为工具室。通过厨房可以进入过道间,工具室内直通过道,方便取用。过道右边直通饭厅,饭厅的选择和过道相连更方便。饭厅前通火塘,方便吃饭和烤火;饭厅直通堂屋,堂屋直连左边饭厅;饭厅又连接着杂物间和火塘。通向二楼的楼梯在左前侧和右后侧均有。二楼三间卧室和客厅相连,中间堂屋和左边房间相连,左边楼梯直通走廊。

图3-29 潘年荣宅

5.七开间住宅:顾先秀宅(高坡苗寨)

顾先秀宅(图3-30)居住着两家人,第一主入口在左侧,进入厨房,通过走廊进入房间,由厨房处的门进入火塘,连接前面的房间;通过火塘进入客厅,客厅前面是房间。客厅两门分别进入小卖部和堂屋,由堂屋门进入走廊。另一主入口依次进入厨房、客厅和房间处。通过客厅处的门进入堂屋,由后面的门进入房间,另一门进入堂屋。堂屋连接着后面的房间。

图3-30 顾先秀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