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季刀苗寨:苗族村寨聚落与建筑风格

季刀苗寨:苗族村寨聚落与建筑风格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图3-7潘某住宅黄仁福宅建筑为砖木结构形式,整个房屋由底层砖结构,二、三层木结构构成,屋顶是以青瓦为材料的重檐双坡悬山屋顶。图3-14潘年恒宅图3-15黄银宅潘年洪宅为木质吊脚楼,主入口位于侧面中部,房屋前部功能较为完整,后部构造不规则,主要作为过渡空间使用,楼梯位于楼层中部,可以较为方便地进入阁楼层。

1.两开间住宅:杨少先宅(高坡苗寨)、杨忠兴宅(高坡苗寨)

杨少先宅(图3-5)是一座两开间的木屋吊脚楼房屋,底层是牲口棚和杂物间,从侧面进入,没有楼梯上到居住层,与居住层完全隔离。居住层与地面在同一等高线上,主入口位于房屋后侧,可直接进入堂屋,堂屋位于居住层的核心,由堂屋可以进入火塘间、卧室和厨房,堂屋前侧是美人靠,厨房是后面加建的砌体,这种情况现在很常见;堂屋后侧有上到二楼的楼梯,二楼主要是杂物间和卧室。

图3-5 杨少先宅

图3-6 杨忠兴宅

杨忠兴宅(图3-6)是砖木混合结构,为侧吊脚结构,木结构只有两开间,在两侧有加建的砖房。在底层,木结构只有一个开间,主要是草料间和牛圈,加建了工具室和杂 物室;在居住层,加建了厨房、客厅和卧室,主入口从加建的厨房进入,是一种现代布局和传统民居混搭的形式,加建部分的客厅代替了原来堂屋的核心地位;阁楼层由于功能单一,只是作为杂物间使用,故没有进行绘制。

2.三开间住宅:某住宅(季刀上寨)、黄仁福宅(高坡苗寨)、杨胜才宅 (高坡苗寨)

该住宅(图3-7)为错层吊脚楼,主结构为四排架三开间格局,在外侧添加立柱形成走廊,美人靠就设置在这个走廊的中部。该住宅依缓坡而建,为了充分利用地形,住宅入口设置在缓坡最高层,入口处为厨房,与其他房间形成错层。卧室紧邻走廊和美人靠,其采光效果是整个住宅中最好的。由于充分利用地形,住宅屋檐错落有致。二层平面主要作为住房和杂物间使用。

图3-7 潘某住宅

黄仁福宅(图3-8)建筑为砖木结构形式,整个房屋由底层砖结构,二、三层木结构构成,屋顶是以青瓦为材料的重檐双坡悬山屋顶。底层主要用来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第二层主要是家人活动的场所,第二层楼板的前半部分为木楼板,后半部分为水泥地面。在2017年调研期间,由于房屋施工还没有完全完成,只将卧室进行简单的隔离,房屋的外表面用树皮进行遮挡来满足居住要求;在苗族地区部分民居会出现建设周期比较长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屋主资金不到位,黄仁福宅就是如此,到2019年进行数据复核的时候,房屋才建设完成。

图3-8 黄仁福宅

杨胜才宅(图3-9)底层和第一层都为木柱加砖墙的结构,第二层为木结构房屋,在砖木结构旁边加建了两层纯砖石结构,底层作为猪圈,在居住层有厨房、洗漱间和餐厅;居住层以堂屋为中心,堂屋居中,两侧为卧室,具有明显的一明两暗的布局形式;第三层主要作为住宅和储物使用。

图3-9 杨胜才宅

3.四开间住宅:潘德智宅(高坡苗寨)、黄仁清宅(高坡苗寨)、黄德芳宅 (高坡苗寨)、潘年军宅(高坡苗寨)

潘德智宅(图3-10)底层为三个单间,依次为牛圈、猪圈、杂物间。居住层有两个入口。一个主入口在最左侧扩建的厨房,通过厨房进入餐厅,然后进入客厅。另一主入口在右侧通过走廊依次进入扩建的房间客厅和厨房,然后进入火塘间,再由火塘和客厅进入堂屋,形成了一个主中心、两个副中心的布局形式:主中心为堂屋,其位于整个楼层中心,且向阳布置;两个副中心为客厅和火塘,分居左右,其分别联通卧室、餐厅等房间。二楼有两个楼梯分别位于客厅和火塘间,通过二楼右侧进入相连着的三间杂物室。左侧楼梯进入两间房间,通入杂物室。

图3-10 潘德智宅

黄仁清宅(图3-11)为土木结合的结构形式,底层是砖结构,二、三层是木结构,屋顶是以青瓦为材料的歇山屋顶,建筑主要以木隔板为装饰。模板和柱都被刷成亮黄色。在正面中间处设有美人靠,外加窗口形成了木制房屋的装饰美。底层是杂物间和牲畜间,材料以砖为主配上木制柱子,二楼是人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厨房和杂物间主要采用砖结构,居住空间是木结构,在二层的大厅没有用木板隔断,形成了较大活动空间。

图3-11 黄仁清宅

黄德芳宅(图3-12),也是砖木混合结构,底层是砖结构,二、三层是木结构,屋顶是双坡悬山屋顶,房屋主要以木隔板为装饰。底层是厕所、杂物间和牲畜间,其入口位于左侧。居住层的主入口位于加建的厨房中,堂屋位于中心,楼梯间和过厅形成过渡空间,居住层右侧为房屋的私密区域,大部分卧室和上楼通道都位于过渡空间。

图3-12 黄德芳宅

潘年军宅(图3-13)在居住层后侧有一个主通道,从外进入民居房屋,在两侧加建有砖房,居住层形成了一明两暗和前堂后室的混合布局形式:堂屋位于房屋中心,通长布置;餐厅、过间等位于居住层的后侧,与入口连通;卧室主要位于房间前侧,保证了其私密性。(www.xing528.com)

图3-13 潘年军宅

4.五开间住宅:潘年恒宅(季刀下寨)、黄银宅(高坡苗寨)、潘年洪宅(高坡苗寨)、潘年成宅(高坡苗寨)、杨绍花宅

潘年恒宅(图3-14)为半吊脚楼,其楼面中柱以后为素土地面,中柱以前为木楼板。该房屋居住层从两侧进入;在居住层堂屋和餐厅位于中心地位,其贯穿整个跨度;卧室位于中柱的前面,面积较小,但采光和通风较好;火塘和厨房位于中柱后侧靠近山体的部分,便于用火。通向二楼的楼梯在房屋外面,这也是季刀苗寨许多苗族民居进入阁楼层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居住层已经有三个房间,能够满足生活需要,所以二层主要是杂物间,平时很少使用。

黄银宅(图3-15)为三层,底层是家畜和杂物间,从左边门进入,右侧两间相通。一层主入口位于右侧后部,该处为加建的厨房,与厨房相邻的是饭厅。居住层的堂屋跨度很大,宽度为两个排架的距离,形成了大空间,这种格局在传统苗居中较为少见。在该层按面积大小排序依次为堂屋、客厅、火塘、卧室,从面积大小就可以看出其在苗族民居中的重要性顺序。二楼入口是在厨房的楼梯处,二层主要为储藏室和杂物间。

图3-14 潘年恒宅

图3-15 黄银宅

潘年洪宅(图3-16)为木质吊脚楼,主入口位于侧面中部,房屋前部功能较为完整,后部构造不规则,主要作为过渡空间使用,楼梯位于楼层中部,可以较为方便地进入阁楼层。

图3-16 潘年洪宅

户主为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木匠,从小跟随父亲学木匠,这房子大多数构件和板块都由自己加工制作,儿女不在家,只剩他和老伴儿住这栋大房子。在房屋阁楼层,除了常规的储存室外,还有一个木匠工作间,是老人平时工作的地方,里面存放着老木匠的许多工具。

潘年成宅(图3-17)为双堂屋格局,房屋的主入口在后面加建的厨房处。和季刀苗寨的许多民居一样,这也是两兄弟合建的房屋,两户人家各自空间相对完整,两户人家共同使用底层和打米机房。

图3-17 潘年成宅

杨绍花宅(图3-18)完整地来说是四个半开间,在主入口处只有半开间,形成了一个卧室,体现了苗族人对空间的充分利用,居住层的大开间为堂屋、餐厅、客厅,卧室大部分位于大开间剩余相对狭小的部分,反映了在苗族民居里卧室的地位较低的特性。

图3-18 杨绍花宅

5.七开间住宅:潘正则宅、潘万军宅

潘正则宅(图3-19)建筑类型是砖木结构半吊脚类型,其主要包括新旧两部分,新房子和老房子建在一起,用一个砖结构的厨房连接,居住层主入口位于中间的厨房处。厨房左侧是老房子,保留堂屋和火塘间,右侧是新房子。新房子有一个很大的客厅,在客厅前设置了美人靠,保留着苗族的审美特性。底层部分,旧房子为牲畜间,而新房底层是一个杂物间。

图3-19 潘正则宅

潘万军宅(图3-20)是个三户混住的民居,为了满足三户对空间的要求,在房屋的后部进行了扩建,三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堂屋、火塘、厨房、卧室等。但三户人家没有完全进行分隔,而是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融合,是一种大家庭的居住形式。

图3-20 潘万军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