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季刀苗寨的聚落和建筑风格分析

季刀苗寨的聚落和建筑风格分析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29畜牧房2.6.2.2公共建筑1.寨门贵州山区村寨一般不设寨墙,村寨领域主要依靠几个寨门的提示作用加以限定。图2-36季刀风雨桥2.6.2.3公共空间1.鼓藏场根据村寨里的传说,季刀上寨村不过鼓藏节,但村寨里依然保留鼓藏场遗址,其位于村寨后山的古树下,见图2-37。

季刀苗寨的聚落和建筑风格分析

2.6.2.1 居住建筑

由于经济的发展,季刀苗寨和许多苗寨一样出现了一些砖房和混凝土房屋,对整个村寨的整体面貌有一定影响。2014年季刀上寨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出于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对混凝土房和砖房的建造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对已经存在的砖房采用增加小青瓦屋面的方式进行覆盖,使建筑风格从远处看起来一致。季刀苗寨传统民居典型形式为吊脚楼和地面楼。

1.吊脚楼

季刀苗寨的居民迁入这里后,为了留下平地作耕种用田,为了适应这里的自然条件,为了自己的繁衍生息,在建造住居时,选在30~70度的斜坡陡坎上,建造穿斗式吊脚木结构房屋,见图2-26。这种结构形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结构简单而稳固性强,它是以柱、枋为基本构件,通过穿斗形成完整空间。二是充分利用当地木材及其强度,由于采用的是穿斗结构,用小材可以盖大房。三是既节约了耕地,又适应于山地斜坡建屋,并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潮效果。

图2-26 吊脚楼

2.地面楼

地面楼也是民居的一种典型形式。地面楼的特点是底部不架空,房屋的底层是居住层,二层是卧室和存储空间,见图2-27。最为典型的是季刀上寨,在粮仓和古歌堂附近区域为巴拉河形成的阶地,这一块地势比较平坦,这里修建的民居大部分为地面楼,特别是许多百年老屋都是地面楼。

图2-27 地面楼

3.柴 房

柴房作为吊脚楼主体的配置型房屋建筑,其主要的功能是储存从山里砍回来的干木材,或者湿木。一般在太阳天,村民会将湿木进行砍细暴晒,储存后再用于生火做饭,见图2-28。

图2-28 柴房

4.畜牧

与柴房相同,畜牧房也是作为吊脚楼主体的配置型房屋,其主要功能是用于饲养牲畜,猪、牛、鸡、鸭、鹅为主要牲畜,见图2-29。

图2-29 畜牧房

2.6.2.2 公共建筑

1.寨 门

贵州山区村寨一般不设寨墙,村寨领域主要依靠几个寨门的提示作用加以限定。村寨内外之间无实际上的阻隔,就是说寨门是村寨的重要限定要素,设立了寨门就算是确定了村寨的范围,见图2-30。[5]

图2-30 季刀苗寨寨门

苗族人的心目中,寨门具有防灾辟邪、保寨平安的作用,同时这里也是迎送的场所。迎宾时,村民群聚寨门外,摆下一碗碗拦路酒,唱出一曲曲拦路歌;送客时,也是酒相拦,唱吟难舍的分离歌,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6]

(1)季刀苗寨寨门。

季刀苗寨寨门位于季刀上寨和季刀下寨对面巴拉河岸边的炉榕公路边,寨门有大小门之分,都属于干栏式建筑。大门八根柱子支撑框架,两边各分四根,两边都是矩形结构,高约9m,石基边长2.5m,两边小亭高2.6m,亭正面柱距2.3m,侧面柱距2.3m,寨门内高5.2m,亭子设置有护栏(美人靠),见图2-30。

小寨门高4.6m,内高3m,总长6m,两边是展示区,柱距1m,小门右边写有对季刀苗寨的介绍,左边画的是季刀苗寨的地形图,见图2-31。

季刀苗寨寨门属于穿斗式结构,是悬山式屋面加歇山顶的形式,屋面盖的是小青瓦,石基是为了固定整体结构的位置,同时石基也是为找水平而设置的,也有防水防潮的作用。

图2-31 小寨门

紧邻季刀苗寨寨门是停车场和观景台,这是为了发展旅游业而修建的,供游客停放车辆,同时可以很好地观看季刀上寨的全景,在观景台后面修建有民族文化浮雕,见图2-32。

图2-32 停车场和民族文化浮雕

季刀苗寨景观台民族文化浮雕由“九神图”、浮雕柱和碑文组成,见图2-33。碑文对民族文化浮雕修建的时间、单位以及“九神图”内容进行了介绍,具体如下:

图2-33 季刀苗寨停车场景观台民族文化浮雕

建筑是凝固的语言,是诗化的符号。凯里至雷山沿途著名的寨瓦、南花、季刀和西江千户苗寨等建筑群,是串联山水生态的深刻诠释,是绿色长廊的耀眼明珠。风格迥异的苗寨建筑群,以对生灵和大自然的敬畏及天人合一的理念为主要元素,生动地表达了原生态文化的丰富内涵。

“九神图”以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苗族传统文化中九尊天神巡游的宏大场景,自左至右分别为龙神、火神、雨神、山神以及苗族祖先蚩尤、水井神、猎神、财神及树神。苗族传统文化认为,苗寨是“神灵庇护之地,人神共存之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九神图”反映了苗民对神灵的虔诚膜拜、对风调雨顺和睦日子的向往。

刻刀作笔,万里幅尺,予石头以生命,让其讲述人与神的古老传说。此举为生态文明路凯雷线增添了民族文化之历史厚重感,又为旅途添加了几许亮色。

(2)高坡苗寨寨门。

高坡苗寨为三层小青瓦屋面的门阙式寨门,其位于高坡苗寨半山的入口处,是这几年为了改善村寨环境和发展旅游业而新建的寨门,见图2-34。

图2-34 高坡苗寨寨门

2.百年粮仓

季刀上寨的百年粮仓现在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建于1368—1643年,距今四百余年,粮仓都是两层的穿斗悬山顶木结构,一层堆放杂物,二层用于存储粮食,按类型分可以分为单仓、双仓和联排多仓,见图2-35。

(www.xing528.com)

图2-35 季刀上寨百年粮仓

百年粮仓群位于村寨中心位置,坐西南面东北,长29.5米。村中的百年古道从粮仓正中贯穿而过,目前还有31间,每间粮仓的平均面积为十多平方米,高5米左右,大部分保存完好,现在仍然能够发挥其功效,充分体现了苗族智慧。按照村民的说法,当年是为了防范人祸天灾,现在依然可以用来防火防盗、防鼠防潮,每当秋天谷物丰收的时候,粮仓里都会满载粮食。

3.风雨桥

季刀上寨风雨桥的建筑风格与吊脚楼有其相似之处,它们是以柱、枋为基本构件,通过穿斗形成的完整空间,见图2-36。平时是村里的老人交谈、小孩嬉戏的休息与休闲之地。

图2-36 季刀风雨桥

2.6.2.3 公共空间

1.鼓藏场

根据村寨里的传说,季刀上寨村不过鼓藏节,但村寨里依然保留鼓藏场遗址,其位于村寨后山的古树下,见图2-37。但每当扫寨的时候,村寨的人也会汇聚到鼓藏场进行全寨的扫寨仪式。

图2-37 鼓藏场位置

2.古歌堂

季刀古歌堂位于季刀上寨的寨中央,是一个边长为13米的正方形广场,里面由5个圆组成,有一个比较大的圆位于正中心,直径4.6米,它代表整个村寨;其余4个小圆分布在周围,直径4.0米,代表4个家族,两个潘姓,两个黄姓,见图2-38。

图2-38 古歌堂

在隆重的节日,季刀上寨各家族的长者到此进行古歌颂唱。颂唱的内容根据节日来定,吃新节唱吃新古歌,苗年节唱苗年古歌。当村里有重要的客人过来的时候,家族的长者便会唱开天辟地的古歌。

唱古歌时,寨里的老者成排相对而坐,由寨老行完歌前礼数后,领唱一个歌头,其他老者就唱和起来,顿时古歌堂上回荡起朴素而绵长的唱音。歌的曲调并不高亢华丽,却不失悠扬,以同样的旋律往复爬升,似乎讲述着一段曲折的往事。

现今,古歌因作为旅游开发的一个亮点而受人喜爱,也给季刀上寨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季刀上寨在进行旅游开发之前,古歌的传承和其他的村寨一样,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才会唱,进行旅游开发之后,季刀苗寨中古歌传承者人数、年龄、传唱概率、传承方式、听众情况、唱词内容以及歌唱场合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目前,季刀苗寨会唱苗族古歌的人有30多个,组建成了一支古歌演唱队伍,这支古歌队年龄最大的80多岁,年轻的也有30多岁。

3.芦笙广场

季刀下寨的芦笙广场是在2012年11月17日建成的,得到了凯里市政法委和三棵树镇镇政府的资助,为了感谢各单位和个人捐资修建芦笙场,立下一个纪念碑,上面刻有个人和单位的捐资,此纪念碑立于公元2012年12月1日。

在芦笙广场两面有环形的凉亭,该凉亭建成时间与季刀苗寨下寨芦笙场完成时间相同。芦笙场旁的凉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L形和弧形两种形状,见图2-39。L形在芦笙场的西边,凉亭总长18.8米、宽2米,亭顶高3.6米,地面到第一根梁高2.4米,而柱与柱之间的间距是3.4米,凉亭的立面图为两柱三弧。“弧形”在芦笙场的北边,亭弧长18.2米、宽2米,顶高3.6米,凉亭总共有六排,每排两柱三弧。在凉亭的两边设置有“美人靠”,供村民休息。

图2-39 季刀下寨芦笙广场

每每在重大节日之时,季刀下寨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这里跳芦笙舞,附近村寨也会赶来一起进行庆祝。

芦笙广场是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建成的。建成后,在庆典那天寨民杀水牛庆祝,如今牛角仍然高挂凉亭边上。凉亭内挂有许多祝福牌,它们是其他单位及人士和村寨里出嫁的女儿在芦笙广场落成时挂上去的,见图2-40。

图2-40 季刀下寨芦笙广场凉亭内装饰

2.6.2.4 交通空间

1.百年步道

季刀上寨的百年步道已有上百年历史,已成为季刀上寨的一个标志。百年步道作为村寨的主干道,将整个村寨连接在一起。铺设步道的青石是从河流中取来的,其晴天不积灰,雨天不积水。曾经有人提议在寨子里重修水泥步道,搞旅游开发,遭到村民的一致反对。

2.三级道路

季刀苗寨村内的道路为树枝形式,村内道路主要分为三级:第一级是与外界联系的主干道,路面较宽,约为4米;第二级为进寨以后居民的主要步行道,路道宽2米;第三级为主干道分支到达每个居住建筑的次要步行空间,这种道路一般较窄,宽1米左右。这三级道路形成了寨内道路网,将整个村寨连成整体。

3.季刀大桥

季刀大桥位于河流转角处,用于与对岸沟通,同时也成为季刀上寨和季刀下寨的一条分割界线。

2.6.2.5 水空间

1.蓄水池/水井

苗寨内一般都分布有很多的泉眼,在泉眼处会形成水井或蓄水池,为苗寨提供充足的饮用水,这是苗寨生命之水,在苗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以高坡苗寨为例,其选址就是以泉眼和水井为依托的。

季刀苗寨蓄水池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供消防使用的开敞式蓄水池,一种是提供生活用水的封闭式蓄水池,见图2-41。

图2-41 蓄水池

2.排水沟

由于季刀苗寨的村寨都是依山而建的,村寨内部布满了纵横交错的排水沟,将村寨内部的雨水等有组织地进行排放,以保证村寨内部的安全。村寨早期的排水沟都用石头堆砌而成,后期的排水沟则用水泥进行修葺,见图2-42。

图2-42 排水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