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坡苗寨有潘、黄、杨姓。根据村民口耳相传,高坡苗寨杨氏是从江西来到贵州,先在榕江居住,再迁徙至雷山的永乐镇,后又搬迁到现在高坡苗寨对面山岭居住。为了纪念原来的居住地,杨氏先祖将这处山岭取名为永乐,再迁徙到荒寨和排乐。在排乐生活一段时间,杨氏的其中一位祖先杨留育搬到现在的高坡苗寨,后来黄氏和潘氏陆陆续续迁入。由于高坡苗寨杨氏是最早迁徙到这里的家族,所以高坡所有的集体活动,都是由杨氏牵头,例如跳芦笙舞必由杨氏女儿和媳妇进行领舞。2014年,高坡苗寨杨氏子孙在后山重修了其先祖之墓,见图1-10。
图1-10 杨氏先祖之墓 (www.xing528.com)
根据季刀上寨黄氏族谱的记载,黄氏祖先黄荣礼到平乐时,巧遇到杨氏家族祭敬“雷公神”(须十七人祭敬,一头牛为祭品,在寨边进行且将祭品吃完方能进家),当时杨氏兄弟人少不足数,即邀黄荣礼凑数。之后杨氏老人看中黄荣礼忠厚老实又勤劳,再说杨姓也觉得兄弟少而感到孤独,加上黄荣礼又处于举目无亲的境地,双方情愿,黄荣礼被杨氏老人挽留与两个亲生儿子做伴,共同生活。后黄氏第四代黄显堂迁入高坡,在高坡与杨氏仍是结拜兄弟,杨氏先入为主即寨主,也是本寨的活路头(每年春耕动土先由寨主开个头),后来潘姓又陆续迁入,于是杨、黄、潘三大姓都称兄道弟,到20世纪60年代后又相互通婚,共同开发计都上寨(高坡苗寨),世世代代和睦相处至今。
高坡苗寨潘氏家谱认为潘氏是西周毕公之季孙食采,居于潘,以潘为姓,始源河南,后迁江西南昌朱寺巷,随后迁湖南黔阳钟方一带,后迁到贵州天柱懂达,再又迁到翁项下司,最后定居凯里平乐高坡,后又搬到洋嘎(今季刀下寨往东1 000米处,现有一棵老梨树仍然挺立在那里),17世纪初迁到八梭(今高坡对门),19世纪中叶回居高坡村。本家族的习俗是吃鼓藏节(每13年欢庆一次),铜鼓场设在甘站牛河岸,是当时这一带最热闹的地方。后被一名叫洋乱的村民破坏后,鼓藏节就终止没办。为了报答亲朋好友,人们每隔13年吃一次“咧丹洋”[16],但这个节庆,如今已不再举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