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季刀苗寨的自然环境-一个苗族村落的村寨聚落和建筑风格

季刀苗寨的自然环境-一个苗族村落的村寨聚落和建筑风格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季刀系苗语音译,意为深潭,因寨脚巴拉河中有深潭而得名。寨中有110余户,近500人,主要为潘姓和黄姓。2014年,季刀上寨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图1-3季刀上寨全景1.百年粮仓季刀上寨的百年粮仓,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此后,村寨再也没有发生过火灾。

季刀苗寨的自然环境-一个苗族村落的村寨聚落和建筑风格

季刀系苗语音译,意为深潭,因寨脚巴拉河中有深潭而得名。季刀上寨坐落在山脚、巴拉河畔,依山傍水,古树参天建筑古朴,风景秀丽,吊脚楼木房错落整齐,坐东朝西,呈三角形。寨中有110余户,近500人,主要为潘姓和黄姓。2004年,季刀上寨被贵州省列为巴拉河乡村旅游区的村寨之一,有百年粮仓、百年步道、神仙洞、埋坛山、牛马脚印、鼓藏场等景点,隔河为凯榕公路,见图1-3。2014年,季刀上寨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图1-3 季刀上寨全景

1.百年粮仓

季刀上寨的百年粮仓,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年)。当时,寨子人口少,住房分散,粮仓也随各户修建,由于社会治安差,盗贼抢劫和火灾时有发生,粮食遭受严重损失,人们为之惶恐不安。因山谷溪水从寨中顺流而下,此地又是寨子的中心地带,在村寨长老的建议下,人们都把粮食搬到此地集中修建粮仓,在粮仓四周修建住房防守,并安置寨门。这样,既防火又防盗,粮食不再遭受损失,人们安居乐业,百年粮仓从此世世代代保存下来。[7]

2.牛马脚印

关于牛马脚印的来历,村寨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远古时代,天上有十个太阳炙烤着整个天地。大地上,树木枯焦、岩石都被烧烤熔化,天河也干涸了,人畜都找不到水喝,人们艰难地在烈日和缺水下生活。而寨中还幸存一股小水源长年不断,人们从四面八方到这里取水。天上的仙人也拉着神牛、神马到这里来饮水,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牛马脚印。[8]

3.埋坛山(www.xing528.com)

古时,苗寨经常发生火灾。人们经过大火洗劫后,都很重视防火工作,但火灾还是时有发生。寨老们便请巫师来看,巫师说:寨子对面的山是个火把,对着寨子烧,必须在村背后的大山顶上安放一个大坛,并择吉日良辰念佛咒经,请天上神灵保佑。从此,安放大坛的这座山就叫“埋坛山”。此后,村寨再也没有发生过火灾。[9]

4.鼓藏场

苗族聚族而居,季刀苗族以血统宗族形成的地域组织“鼓社”为单位维系其生存发展。“鼓”是祖先神灵的象征,所以鼓藏节的仪式活动都以“鼓”为核心来进行。季刀上寨曾和其他苗寨一样过鼓藏节,吹芦笙、跳踩鼓舞,热闹非凡。但现在季刀上寨是凯里、雷山周边少数不过鼓藏节的苗寨之一。民间传说有一年,铜鼓场架鼓的木柱腐朽,需要进行更换,寨老们上山反复挑选,最后选中了一根笔直树木,并择好吉日上山去砍树,却发现有一人被老虎咬死在树脚下,寨老们觉得此事不吉利,认为若用这棵树来架鼓会“引狼入室”。[10]因此,寨老们决定不砍树,村里的铜鼓也被埋在鼓藏场,并立下遗嘱:后代不得铸造铜鼓和过鼓藏节。鼓藏场遗址见图1-4。

5.苗族古歌

图1-4 季刀上寨鼓藏场遗址

远古时期,苗族人民饱受着战争苦难,为了躲避战乱,多次大迁徙,同时,苗族先民将本族历史文化等信息寄存于古歌之中,留存于民族记忆之中。苗文创制前,苗族人 民在生产生活中,其社会习俗、伦理道德自然科学等主要依靠一代又一代人口耳相传、言传身教,苗家人会说话就会唱歌,唱歌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内容包罗万象,集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文化于一体,是苗族古代“百科全书”,叙述了苗族生命起源、宇宙诞生、苗族大迁徙、苗族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等。季刀苗寨古歌多为五言体,经常传唱的有:《开天辟地》《铸造日月》《枫木歌》《跋山涉水》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