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度现代建筑:孟买新城规划与城市发展

印度现代建筑:孟买新城规划与城市发展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房荒的后果是孟买的贫民窟日趋增多。为了缓解孟买人口和其他职能,需要扩建新城。兴建新城的同时,对孟买岛旧城实施严格控制,限制其经济职能的进一步扩大,以此来改善城市社会的生活环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孟买城市规划进入第二阶段,城市发展重心从塔纳地区推进到新孟买地区,开始了城市空间发展上的又一次跳跃。

印度现代建筑:孟买新城规划与城市发展

孟买(Mumbai)是印度西海岸的城市和印度最大海港,是印度马哈特拉施特邦的首府。1534年孟买被葡萄牙占领,1661年葡萄牙国王将孟买作为公主的嫁妆割让给英国,之后英国在此地设立了东印度公司,将其作为吞并印度的桥头堡。1849年英国全面占领印度,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此后孟买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变得越来越重要,被称为“女王颈上的项链”。随着铁路的建成和连接海岛和大陆的大堤的修筑,孟买迅速发展起来。孟买成为印度的商业和娱乐之都,拥有众多金融机构,诸如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印度储备银行、印度最大集团塔塔集团总部等。孟买还是印度影视业——宝莱坞的大本营

孟买在印度西海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西海岸的门户,其东面的德干高原,拥有肥沃的黑土,是印度重要的棉花种植区,这为孟买的纺织工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在交通条件方面,孟买也具有优势,它是印度最大的港口且拥有完善的铁路体系。但是长久以来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印度的西部和南部经济发展较快,而东部发展则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现象。

发展不平衡也造成了城市人口的不均衡。马哈特拉施特邦的人口占印度全国人口的9.33%,集中了全国工业就业人口的20%。在马哈特拉施特邦内部,由于工业分布不均,人口又高度集中在孟买—塔纳地区。这个地区的面积尚不及马哈特拉施特邦的0.1%,却集中了全邦工业就业人口的63%和城市人口的41%。1991年在大孟买城市区(图4-25)的1 257万人口中,孟买岛68.71 平方公里的旧城区就生活着高达316万人口,这一地区的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约46 000人,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若再加上大量的流动人口,如季节性涌入城市的农村人口非正式部门就业人口、不定期流动的商人和旅游人口等,那么孟买的拥挤程度更加严重,每天往返城市和郊区的人口流量极为可观[9]

人口高度集中,给孟买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地价高昂、交通堵塞、住房紧张、贫困、供水困难和环境污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批的难民涌入孟买,给孟买的住房造成空前的困难。而印度出台的房租管制法令闲置租金保持在战前水平,导致私人营造商对建新房失去积极性,又加上地价上涨、建材和劳动力短缺和价格上涨,住房问题日趋严重。房荒的后果是孟买的贫民窟日趋增多。在交通方面,连接南、北两个群岛的两座海堤是市区和郊区的交通瓶颈地段,而工作岗位有2/3 集中在市区,每天经过两座海堤的人数在高峰期能够达到100万。非法修建居民点的问题也很严重,贫民窟的人口剧增,与此同时流浪人口达到10 余万。这些问题都给孟买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阻碍[10]

在孟买的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之时,当地政府规划要扩大孟买城市,1970年查尔斯·柯里亚主持“新孟买”(Navi Mumbai)的规划(图4-26)。参与规划的人还有希利斯·帕泰雨(Shirish Patel)、普拉维亚·梅雨塔(Pravina Mehta)和总规划师亚哈(R.K.Jha)。

图4-25 大孟买地图

图4-26 新孟买发展方向

城市的发展一般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呈同心圆向外扩散;二是沿着主要交通轴线呈放射状向外扩散[11]。但由于孟买位于岛屿上,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限制了两种基本发展模式,以前独特的港口优势,如今也成为限制孟买发展的不利因素,四面环水的天然屏障束缚了城市连续向外扩展。

为了缓解孟买人口和其他职能,需要扩建新城。1970年,孟买都市区域规划局(BMRDB)完成的规划提出建设一个“新孟买”、和旧城相对独立的方案。建设的新城可以吸纳从旧城疏散出来的人口和企业,缓解旧城压力。兴建新城的同时,对孟买岛旧城实施严格控制,限制其经济职能的进一步扩大,以此来改善城市社会生活环境。通过限制旧城的就业机会,来控制人口的增长,逐步削弱旧城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让新城代替旧城,吸引膨胀的人口。为了刺激新城的经济活力增长,有关部门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有计划地将旧城的一些商业机构搬迁至新城。

在具体规划上,鉴于孟买的自然条件限制,采用了孟买岛(旧城)—塔纳(大孟买)—新孟买—纳瓦·锡瓦港逐级跳跃,环绕孟买湾形成半封闭带状形式推进空间发展格局。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各城镇区在空间上达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和协调发展,既能发挥特大城市的聚拢效应,又可以减轻城市所造成的社会生活环境方面的压力,为城市发展创造所需的有利条件,解决新城和旧城之间的矛盾。(www.xing528.com)

从1970年开始,整个70年代,孟买开始实施以塔纳为中心的大孟买计划,城市向孟买的郊区发展,实现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第一次跳跃。该阶段从跨塔纳湾工业区和塔洛贾工业发展区建立开始,到70年代中期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来为扩大工业产品的出口能力,在1974年建立了桑塔克卢斯电子出口加工区,进一步刺激了该区发展。目前在孟买和塔纳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综合性工业地带。在这一阶段新孟买和纳瓦·锡瓦港的发展相对缓慢。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孟买城市规划进入第二阶段,城市发展重心从塔纳地区推进到新孟买地区,开始了城市空间发展上的又一次跳跃。新孟买位于塔纳湾东面的大陆本土,通过跨越塔纳湾的大桥和孟买岛相连。新孟买包括行政、商业、工业和居住等功能,计划容纳200万人口,并建设新的港口来减轻老孟买港的压力,新港口(纳瓦·锡瓦港)区和塔纳区开发融为一体。

新孟买城市布局分为两部分:一侧是卡尔瓦—比拉普工业区,一侧是居住区。规划两条前后建成的大道构成环状快车道,将整个居住区和商业区包围其中,老孟买至浦那的公路经过横跨塔纳湾的新桥,自西向东穿越新孟买城中心。居住区被划分为若干规划区,每一个区配备必需的社区基础设施,三至四个小区为一组,设置一个公共的区中心。规划在新孟买开发三个商业区,北部、中部和南部各一个,中部商业区靠近孟买的出入口。主要的娱乐休闲区和公园规划分散在城市绿化带中,绿地面积共为5 000公顷,每千人占有绿地1.5公顷。

新孟买拥有650公里的道路网络,这些网络连接着节点和临近的城镇。除此之外还有5 座主要的桥梁、8个天桥、15个立交桥和一些步行桥梁。整个道路系统按照规划和人口实现同步增长。

铁路系统构成新孟买的生命线,覆盖在长度为200公里、占地面积900公顷的土地上,铁路网络共包括6 条铁路和30个站台。铁路网中还包括一条瓦西(Vashi)铁路桥,这条铁路桥连接着孟买和新孟买,是这两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纽带,将孟买的发展延伸到新孟买,这条跨海铁路桥帮助舒缓了孟买城区的居住压力,让住在新孟买地区的人们也能在孟买老城区工作。新孟买主要的职能是创造就业机会,转移老城区就业压力。新孟买规划将为200万人提供75万个工作岗位,因此新孟买定位为一个独立的新城,而不是为孟买老城区解决住宿问题的“宿舍”区。新孟买的经济特区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从制造业到金融服务业的商业环境。新孟买经济特区(Navi Mumbai Special Economic Zone,NMSEZ,图4-27、图4-28)位于新孟买中心,由四个区域组成,其目标是为商业、居住、学习发展提供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服务[12]

图4-27 新孟买地图

新孟买的规划从现在城市发展来看,能够很好地根据自己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扬长避短,因地制宜,使很多方面都发挥了优势作用。首先它采用逐层跳级的方法,以交通干线的发展来连接各个城区,在各个城区之间留有一定的乡村,对于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印度来说,这样既有利于吸收广大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又有利于利用交通干线组织交通,有效分散城市的中心职能。除此之外,还在城市发展结构上留有一定的弹性。这样的规划不仅解决了岛屿城市难以扩张的难题,而且在环孟买湾地区形成城市,更充分地利用了天然良港的优势。但是新孟买的城市发展受到一定的无计划因素的影响,从如今的发展来看,其城市发展模式的弊端正在逐步显现,新城区的生活服务设施在短期内不容易配套,因此影响了它对人口和工业的吸引力,形不成规模,到2011年为止,新孟买人口约110万。

虽然孟买的发展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查尔斯·柯里亚及其团队规划的新孟买给沿海湾的分散型城市的规划带来了很大的借鉴作用。

图4-28 新孟买鸟瞰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