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起源于莫卧儿[23]君主的宗教观念,并被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精美程度。14—15世纪,印度工匠学会拱券和穹顶的砌筑方法后将其应用到陵墓建筑中。1540年修建在人工湖中的舍尔沙陵墓是印度莫卧儿陵墓建筑艺术的不朽之作。苏丹统治时期的陵墓体量较小,造型是在四方形的建筑上加一个穹顶,方和圆的组合成为伊斯兰建筑常见的造型样式。印度伊斯兰陵墓的平面通常是方形或者是由方形变形的多边形,轴对称,有的是四面对称。在建筑造型上,通常是正中为巨大的穹顶,四角设计高塔、凉亭等,四面入口开大拱券,庄严肃穆,气势宏伟。后期的陵墓结合园林建造,在设计上尽力营造出《古兰经》[24]中天堂花园的意境。陵墓建筑是上层阶级的坟墓,建造不惜人力、物力、财力,精心雕刻,极尽奢华之能事,是炫耀家族势力、阶级地位的重要工具,陵墓的修建同时也体现了印度普通工匠的精湛工艺水平和设计能力。
图1-43 胡马雍陵平面
图1-44 胡马雍陵
胡马雍陵(图1-43、图1-44)是印度莫卧儿王朝建筑中的第一个杰作,由阿克巴[25]皇帝为他父亲建造,于1574年完成。胡马雍陵建造在长约90米的方形大平台上,平台周围是带围墙的大花园。陵墓正面中间开大尖券拱门,通向殿内,两侧为尖拱门通向侧厅,四面造型相仿。屋顶是伊斯兰建筑典型的白色葱形拱券。整个建筑使用红砂石和白色大理石建造。胡马雍陵是伊斯兰风格和印度建筑的结合,四个带有小亭子的形式源自于印度建筑。
图1-45 泰姬·玛哈尔陵总平面(www.xing528.com)
图1-46 泰姬·玛哈尔陵北门
图1-47 泰姬·玛哈尔陵陵堂
印度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其爱妻泰姬·玛哈尔修建的泰姬陵是印度的瑰宝,被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誉为“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对建筑痴迷的沙贾汗在爱妻去世后,于1632年开始动工,历时21年,将欧洲、伊朗、中国和印度等艺术家的心血和百万工匠的汗水凝结成举世无双的泰姬陵。
泰姬·玛哈尔陵(图1-45)受胡马雍陵布局启发,强调轴对称,陵园整体布局为长方形,南面为两个大小不同的庭院,前院有东、西、南三门,北门(图1-46)通向主院。主院场地开阔,通过十字形水道分成四个花园,十字形中心为方形水池,每个花园再用十字形石砌道路划分成田字格,这种花园样式是伊斯兰园林的典范。
花园尽头处是陵墓的主体建筑——陵堂(图1-47),陵堂位于方形平台中央,四角是四座高耸的圆形塔楼。主殿平面为方形切去四角所成的八角形,内部有五个室,正中心的主室通过走廊连接着四个小室。四个立面入口都是大拱门,窗户为雕刻精美的镂空窗,墙面雕刻着凹凸的纹样以及通过镶嵌工艺装饰着娟秀的花纹。整座泰姬·玛哈尔陵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其造型在陵墓的宏伟壮观中蕴含着一种女性的秀丽、优雅之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