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铺设润滑层
具体方法见本任务前述内容。
2.钢板脱壳法
当覆盖土在3 m以上时,在涵顶上铺设钢板,并使钢板与涵身一起前进。在顶进阻力大到涵身顶不动或路基随涵身移动而变形时,解除钢板与涵身的联结,借助涵顶隔离层阻力小的特点,由钢板托着路基土体不再前移,而涵身在钢板下“轻装”顶进。
其做法是:涵身预制完成后,在涵顶喷一层机油石蜡或机油滑石粉,形成隔离层,然后在其上顺涵身顶进方向满铺或间隔铺设钢板条。
钢板前端与涵身前端或刃脚用螺栓连在一起,螺母在涵身内侧,如图7-2-5所示。解除时卸下螺母,把螺杆顶到路基土体内,顶进后两者即可脱离。钢板尾部还应焊铁环,以便完工后将其抽出。如穿越股道较多,桥涵身较长时,可设双层条形钢板,钢板宽200~500 cm,厚5~10 mm,长为涵身长度的2/3,并不短于3 m。
图7-2-5 钢板脱壳法示意图
1—螺栓;2—钢板。
3.气垫法(www.xing528.com)
在预制桥涵箱身时,把直径20~50 mm的钢管焊制成喇叭形,预埋在箱身底板内,形成充气孔。其下端喇叭口与箱身底平,上端伸出箱身底板面150 mm以便连接风管路。为避免充气孔喇叭口被堵,施工时采用铺设双层塑料布的办法,防止混凝土进入孔口,即先铺双层塑料布,按充气孔的位置割开上面一层塑料布,插放好充气孔钢管,把上面一层塑料布翻压在喇叭口四周,再套一圈塑料管,如图7-2-6所示。浇筑混凝土时,先浇筑充气孔四周的混凝土,将其固定妥当。
图7-2-6 充气管塑料布封口示意图
充气孔的布置:箱身单孔孔径3 m及以下时,可沿箱身中线布置一排,其间距为2.6~3.0 m;孔径3 m以上时,或者是双孔、三孔连续框架,可布置2~4排交错布孔,亦可按梅花形布孔,孔距2.6~4 m,孔位至箱身边缘距离宜不少于4 m。
充气孔上端用高压胶管与供风管路相连接,打开阀门,输风至箱身底板充气孔,在箱身底板与坑底或土接触面之间,形成稳定气压所构成的气垫,使箱身微量浮起,从而减少顶进阻力。箱身侧墙不设充气设备。
4.触变性泥浆
触变性泥浆是经过处理的一种膨润土水溶液,如膨润土的含量足够多,溶液呈固体状态,一经触动(摇晃、搅拌、振动等),溶液就随之变为流体状态。如果外界因素停止作用,溶液又变作固体状态,该特性称作触变性。这种具有触变性的溶液称为触变泥浆。
用顶入法施工穿越覆盖土较厚的涵管,由于土压力大,所需的顶力亦大,因此涵管往往被顶碎,不能前进,或是涵管顶覆盖土随涵管移动,致使工程中断,造成困难。使用触变性泥浆顶管,可以减少顶进阻力,其所需顶力只有一般顶管法顶力的1/5~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