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宫过年:除夕到初五,请神送神,皇帝家宴

清宫过年:除夕到初五,请神送神,皇帝家宴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宫过年,有人从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开始算,也有人从除夕开始算。真正意义上的过年,是从除夕“请神”到初五日“送神”。这段时间,是为过大年。除夕 农历腊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腊月最后一天的夜晚,称作除夕之夜,是过大年的一个高潮。所以仅在过年的时候,皇帝才举行家宴。清宫规定除夕、元旦及正月十一、十四、十五、十六日,共六天,按例为乾清宫丹陛上的万寿灯点燃蜡烛,称作“上灯”。

清宫过年:除夕到初五,请神送神,皇帝家宴

清宫过年,有人从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开始算,也有人从除夕开始算。真正意义上的过年,是从除夕“请神”到初五日“送神”(有的地方初二日送神)。这段时间,是为过大年。初六日,皇帝要上朝御政,商店要开门营业,皇子要上课读书。所以,我还是从除夕开始说皇家的过年。

除夕 农历腊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腊月最后一天的夜晚,称作除夕之夜,是过大年的一个高潮。

第一,接神。清宫除夕日,皇帝于寅时(早4时左右)即起床,到养心殿的东、西佛堂及宫内其他十多处拈香行礼。出入门有爆竹声相随,是请各处神佛来宫里过年。民间,除夕接(迎)神以后,即为新年。于初次出房时,必迎喜神而拜之。(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第二,踩岁。除夕自户庭以至大门,凡行走之处,都撒上芝麻秸等,在上面走,叫作“踩岁”,既取“步步高”之吉祥,又含辞旧岁之寓意。(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皇宫里如太后住的慈宁宫等也有这样的习俗。

■ 清宫廷画家绘《乾隆雪景行乐图》,廊下一皇子正在放爆竹,另一皇子则在抛撒芝麻秸

第三,早膳。每年除夕,皇帝一般不再单独进膳,而是与后、妃等人共进早膳。早膳吃什么呢?举一个例子:黄米饭一品,燕窝挂炉鸭子一品,挂炉肉一品,野意热锅一品,燕窝芙蓉鸭子热锅一品,万年青酒炖鸭子热锅一品,八仙碗燕窝苹果脍肥鸡一品,青白玉碗托汤鸭子一品,青白玉碗额思克森鹿尾酱一品,金戗碗碎剽野鸡一品,金戗碗清蒸鸭子、鹿尾攒盘一品,金盘蒸肥鸭一品,金盘羊乌叉一品,金盘烧鹿肉一品,金盘烧野猪肉一品,金盘鹿尾一品,珐琅盘竹节卷小馒首一品,珐琅盘蕃薯一品,珐琅盘年糕一品,珐琅蔡花盒小菜一品。以上凡二十品。这是皇帝的食谱。皇后、妃嫔等并不能跟皇帝同桌,而是各用帏子条桌,分等摆菜,有绿龙黄碗菜、霁红碗菜等。每桌还有:黄米饭一品,饽饽二品,盘肉三品,攒盘肉一品,银螺蛳盒小菜两个等。(万依《故宫辞典》)

道光七年(1827年)的除夕,早膳是:“鸭子白菜锅子一品,海参溜脊髓一品,溜野鸡丸子一品,小炒肉一品,羊肉菠菜一品”,共五品。(李国荣《清宫档案揭秘》)道光帝真是一位俭省的皇帝。

第四,午宴。除夕日,在保和殿举行赐外藩蒙古王公来朝的筵宴大礼。陈中和韶乐、中和清乐于殿檐下左右,陈丹陛大乐、丹陛清乐于中和殿北檐下左右,笳吹、队舞、杂技、百戏待于殿外东隅,张黄幕于殿南正中,设反坫于幕内,尊、爵、金卮壶、勺具备。宝座前设御筵,殿内左右,布外藩王公及内大臣、入殿文武大臣席,宝座左右陛之下,布后扈大臣席,前左右布前引大臣席,后左右布领侍卫内大臣及记注官席。殿前丹陛上左右布台吉、侍卫席,按翼品为序,东西向,北上。殿东檐下为理藩院堂官席,西向,黄幕左右为带庆隆舞大臣、内务府大臣席,东西向。午刻,皇帝御殿,行燕礼、奏乐、进茶、进爵、行酒、进馔、乐舞、杂技、百戏、宴毕谢恩等仪节。

此外,帝后及宫眷分别诣太后宫行辞岁礼,皇后及宫眷们到养心殿给皇帝行辞岁礼,宫眷们再到皇后宫给皇后行辞岁礼。

第五,除夕家宴。除夕皇帝的家宴,由后、妃等陪宴。平时,皇帝与后、妃等不在一起用膳,除非谕旨蒙召。原因之一是后宫人太多,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毓庆宫主位三位、大答应七人、小答应二十二人,宫三十二人。这仅是一宫的位数,如果算上东六宫和西六宫的人数,皇帝普通用膳怎么能全家合膳呢!所以仅在过年的时候,皇帝才举行家宴。家宴的宴桌用有帏子的高桌,皇后宴桌摆在皇帝宴桌的左前方,其他妃嫔等位的宴桌依位次分左右两排摆放。陪宴宴桌之上,按后、妃地位之别,分设绿龙黄碗、白里酱色碗、里外酱色碗、霁红碗、唯紫龙碗等,每桌全备。陪宴桌各安绢花,每桌高头点心五品,干湿点心四品,银碟小菜四品(南小菜、青酱菜等)。

■ 御用黄缎绣暗八仙祝寿怀挡

第六,上灯。清宫规定除夕、元旦及正月十一、十四、十五、十六日,共六天,按例为乾清宫丹陛上的万寿灯点燃蜡烛,称作“上灯”。届时,宫殿监副领侍一人,从乾清门引掌仪司奏乐人、首领、太监等,到丹陛上两边排列。营造司首领向上,行一跪一叩礼,赞上灯。敬事房、乾清门太监各一名,先点燃标灯,随之掌仪司清乐起奏乐。营造司太监点燃“万寿灯”,各处首领、太监点燃两厢栏杆灯。正月十八日,出灯。

第七,压岁钱。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乾隆六十年(1795年)除夕,乾隆皇帝以八十五岁高龄,写下《除夕》诗:

此日乾隆夕,明朝嘉庆年。

古今难得者,天地锡恩然。

父母敢言谢,心神增益虔。

近成老人说,云十幸能全。(《清高宗御制诗文集•除夕》)

上面介绍的是清宫除夕情景,下面简述民间除夕习俗。

京师市民百姓,除夕黄昏之后,合家团坐以度岁。酒浆罗列,灯烛辉煌,妇女儿童皆掷骰斗叶以为乐。及亥子之际,天光愈黑,鞭炮益繁,列案焚香,接神下界。和衣少卧,已至来朝,旭日当窗,爆竹在耳,家人叩贺,喜气盈庭。转瞬之间,又逢新岁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正旦 (正月初一日)

■“ 金瓯永固”杯

嘉庆帝手书吉语(www.xing528.com)

第一,拈香行礼。正旦丑时(2时左右)皇帝起床盥洗、着吉服,在爆竹声中,到养心殿神牌前、天地前,拈香行礼。依次到各处拈香行礼:御花园天一门、钦安殿、千秋亭、斗坛,东六宫东侧的天穹宝殿,建福宫花园的妙莲花室、凝晖堂、广生楼,乾清宫东庑圣人前、药王前,坤宁宫的西案、北案、灶君前、东暖阁佛前,承乾宫,毓庆宫,乾清宫东暖阁等处,前代帝后御容或神牌前,佛像前,乐寿堂佛前,神武门外迤西大高玄殿,景山内寿皇殿前代列帝列后御影前等。中间穿插其他礼仪,皇后及宫眷等人也大体到以上各处拈香行礼。

第二,元旦开笔。皇帝拈香行礼后,在爆竹声中,到养心殿东暖阁明窗处开笔。这个习俗始于雍正年间,以后各帝都仿行。其制:每岁元旦子时或丑时,在明窗处桌上设“金瓯永固”杯,内注入屠苏酒,摆设玉烛,皇帝亲自点燃,用红漆雕云龙盘,上放一古铜质八吉祥炉,据笔薰于炉上,先蘸朱墨,写吉祥语数字,后用毛笔蘸墨再写吉祥语数字,以祈求在新的一岁里,政和事通、五谷丰登、国富民殷、天下太平。所用笔的笔管皆镌有“万年青管”或“万年枝”字样。现档案中尚存有很多元旦开笔的吉笺。如嘉庆元年(1796年)元旦开笔笺为洒金朱笺,中间一行红字为“嘉庆元年元旦良辰,宜入新年,万事如意”,右行黑字稍小为“三阳启泰,万象更新”,左行黑字为“和气致祥,丰年为瑞”。

第三,恭祭堂子。堂子是满洲祭神祭天的庙堂。每年元旦,皇帝要谒堂子。寅时(4时左右),由礼部堂官至乾清门奏请,皇帝着礼服乘礼舆出宫。前引大臣十人,后扈大臣二人。豹尾班执枪、佩刀侍卫二十人,佩弓矢侍卫二十人扈驾前往。沿途街道清扫、警戒,午门鸣钟,卤簿前导。不参加行礼的汉人百官及外藩蒙古王公台吉等,都穿朝服跪送。导迎乐和鼓吹乐设而不作。至堂子后,皇帝率从祭群臣在圜殿前拜天,行三跪九拜礼,然后出门乘舆,导迎乐奏乐回銮。不参加行礼之百官跪迎,午门鸣钟,皇帝回宫,享奉先殿。

第四,享奉先殿。紫禁城内奉先殿是皇帝祭祖的庙堂。其制:有日献食、月荐新、朔望朝谒、出入启告,遇列帝、列后诞辰或忌辰,及各令节、庆典,于后殿上香行礼;遇当朝皇太后、皇帝诞辰及元旦、冬至、国有大庆,则移列帝、列后神位于前殿祭享。如皇帝亲享,须在前三日斋戒、进祝版、宰牲、设中和韶乐及乐舞。皇帝跪,司祝读祝文,皇帝三拜。礼毕,还宫。

第五,皇帝早膳。皇帝到堂子、奉先殿行礼后用早膳。早膳与平日不同,平日帝后分食,元旦则皇后、妃、嫔共进早膳。先上煮饽饽(即饺子),用二号金龙盒一副盛装。再用大豆楠木矮桌,为皇帝摆设拉拉膳热锅一品,珐琅碗菜五品,拉拉菜四品(金盘),鹿尾酱一品,碎剽野鸡一品(金饯碗),攒盘肉一品(金盘),年糕一品,点心三品(俱高盘),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金碟小菜二品,金匙箸、汤膳碗(珐琅碗、金碗盖)。皇后等用里边高桌四张,摆膳五品,拉拉菜七品,攒盘肉一品,点心四品,以上共三十七品。早膳后,皇帝回乾清宫进奶茶,随即到西侧的弘德殿内进吉祥饽饽(吃饺子),其中一个饽饽内包小银锞,放在表面,吃得则吉利

第六,元旦朝贺。朝贺仪式如下:届日,五鼓,銮仪卫陈法驾卤簿于太和殿前及太和门、午门前。乐部和声署陈中和韶乐于太和殿东西檐下,设丹陛大乐于太和门北面东西檐下。有司设表案于太和殿内东楹之南,设笔砚案于殿内西楹之南。丹墀内设有铜质品级山,按正、从九品排列,东西各十八排,旁有纠仪御史及礼部司官多人,辨定百官朝位。王公百官有立位和拜位。立位南北横排,东西相向,拜位东西横排,一律面北。王公在丹陛上,其余百官在丹墀内,百官立位在卤簿外,拜位在卤簿内,外国使臣列于西班之末。天将明时,王公百官在午门外集合后,由礼部官员引至立位等候。钦天监官报时后,礼部尚书侍郎至乾清门,请皇帝御殿。午门鸣钟鼓,皇帝具礼服乘舆出宫,先到中和殿升座。此时,侍班、导从各官行三跪九叩礼。礼毕,侍班各官先就位。辰时(8时左右),皇帝在中和韶乐声中升太和殿宝座。升座后,乐止,阶下三鸣鞭。鸣赞官赞排班,丹陛大乐奏乐,王公百官从立位至拜位序立。赞跪,皆跪。乐止,宣表官捧表至太和殿檐下正中跪,大学士二人左右跪,展表宣读简短贺词,进表于案。退,丹陛大乐复作。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复原位立。外国陪臣另行三跪九叩礼,复原位立。乐止,皇帝赐群臣及外国陪臣坐。王公由左右门进入太和殿坐,其余百官就立位坐,跪行一叩礼。进皇帝茶,皇帝赐群臣茶坐钦毕,行一叩礼。阶下三鸣鞭,皇帝在中和韶乐中降座,百官按次序退下。礼毕。

第七,太和殿筵宴。太和殿筵宴是清宫规格最高、最盛大的宴会,在元旦等重大节日举行。殿内宝座前设皇帝御宴所用桌子。殿内设前引大臣、后扈大臣、内外王公、额驸以及一二品大臣等人的宴桌,共一百零五张。太和殿前檐下东西两侧,陈设理藩院尚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等人的宴桌及中和韶乐、中和清乐。太和殿前丹陛上御道正中张黄幕,内设反坫(放酒具)。丹陛上设宴桌四十三张,为二品以上的世爵、侍卫、内务府大臣及带庆隆舞大臣用。丹墀左右设皇帝的法驾卤簿,卤簿旁东西各设八个蓝布幕棚,棚下设三品以下官员的宴桌。

■《 太和殿筵宴图》

外国使臣的宴桌设于西班之末。太和门内檐下、东西两侧设丹陛大乐及丹陛清乐。筵日,王公大臣穿朝服,按朝班排立。至吉时,礼部堂官奏请皇帝礼服御殿。午门上钟鼓齐鸣,太和殿前檐下中和韶乐奏《元平之章》。皇帝升座,乐止。院内阶下三鸣鞭,王公大臣各入本位,向皇帝行一叩礼,就座后,大宴开始:先进茶,丹陛清乐奏《海宇升平日之章》;进酒,丹陛清乐奏《玉殿云开之章》;进馔,中和清乐奏《万象清宁之章》;然后进庆隆舞,包括扬烈舞及喜起舞。舞毕,笳吹,番部合奏人员奏蒙古乐曲,接着,进各族乐舞及杂技百戏。最后,丹陛大乐作,群臣行一跪三叩礼,中和韶乐作,皇帝还宫,众人退出,宴会结束。席上,除用四等满席外,还有馔筵。馔筵主要是由宗室入八分公以上爵位者所进献。乾隆三年(1738年)元旦太和殿筵宴,用馔筵二百一十席,用羊一百只,酒一百瓶。亲王十二人各进八席,郡王八人各进五席(均羊三只、酒三瓶),贝勒六人各进三席,贝子二人各进二席(均羊二只、酒二瓶),入八分公十五人各进一席(均羊一只、酒一瓶)共进馔筵一百七十三席,羊九十一只,酒九十一瓶;又由光禄寺均备馔三十七席,酒九瓶;由两翼税务增备羊九只,以合命前数。(万依《故宫辞典》)

第八,皇太后内廷庆贺。皇帝在元旦前朝大礼后,率王公、群臣到慈宁宫行礼。是日,慈宁宫设仪驾、中和韶乐、丹陛大乐,皇帝率诸王、文武群臣向皇太后行三跪九叩礼。然后由皇后率领皇贵妃、贵妃、妃、嫔等及公主、王妃、命妇等人,到皇太后宫中行六肃三跪三拜礼,依次请安,并道新吉。而后,皇子、皇孙等行三跪九叩礼。并在皇太后宫中设宴。

第九,皇帝内廷庆贺。内廷等位在乾清宫向皇帝行庆贺礼。当日,在乾清宫前檐下设中和韶乐,在乾清门内设丹陛大乐。宫殿监奏请皇后率领皇贵妃、贵妃、妃、嫔等位身着礼服,会集于乾清宫东、西暖阁。当皇上回到乾清宫时,起奏中和韶乐。皇上升座毕,乐止。宫门垂帘,宫殿监引皇后率皇贵妃、贵妃、妃、嫔等位各依次在皇帝位前就拜,行六福三跪三叩之礼。同时奏丹陛大乐。礼毕,乐止,皇后等退。升帘,宫殿监再引皇子等在殿外丹陛上行三跪九叩礼。与此同时,东西丹墀下,宫殿监率各宫首领太监随皇子行礼。礼毕,皇帝起座还宫。

第十,皇后内廷庆贺。每逢元旦日,向皇后行礼。受礼之处由礼部奏准行总管内务府,转由敬事房遵照奉行。一般在交泰殿。设仪驾、中和韶乐、丹陛大乐,皇贵妃率贵妃、妃、嫔等及王妃、公主、命妇等,行六肃三跪三拜礼。再由皇子、皇孙等行三跪九叩礼。并在皇后宫中设宴。

第十一,乾清宫家宴。清宫在元旦、除夕,往往举行乾清宫家宴。届日,乾清宫东西檐下设中和韶乐及中和清乐,乾清门内东西檐下设丹陛大乐及丹陛清乐。宫殿率所司设御筵于宝座前,设皇后宝座宴席于御座东。左右设皇贵妃、贵妃、妃、嫔筵席,东西向,俱北上。届时,宫殿监奏请皇后率皇贵妃以下各位,着吉服,至宴次,各就本位立,奏请皇帝升座。中和韶乐作,升座毕,乐止。皇后以下各就本位行一拜礼。丹陛大乐作,奏《雍平之章》,礼毕,乐止。皇后以下各入座进馔,丹陛清乐作,奏《海宇升平日之章》。乐毕,承应宴戏,进果,中和清乐作,奏《万象清宁之章》。乐止,进酒,丹陛清乐奏《玉殿云开之章》。皇帝进酒时,皇后以下均出座,跪,行一拜礼,乐止,仍各入座。承应宴戏毕,皇后以下出座谢宴,行二肃一跪一拜礼,丹陛大乐作,奏《雍平之章》。宫殿监奏“宴毕”。皇帝起座还便殿,皇后以下各还本宫。

第十二,元旦承应戏。宫中按节令演唱的剧目,又称节令承应戏。凡遇元旦、除夕等节令,都演相应的戏曲,剧本多为允禄、张照等所编,原分节令二十余种,每种有数出,以至十余出。清末,大部分失传,且剧本流失很多,常演者仅十余出。如元旦承应为《喜朝五位》《岁发四时》。

第十三,元旦写《心经》。乾隆帝每年元旦,必书写《心经》一册。另自乾隆四十年(1775年)始,每月之朔、望亦写《心经》一册,系遵照康熙帝的先例。《心经》按通行玄奘译本只有二百六十字,但它是长达六百卷《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精华。

第十四,送神、开学。除夕,请神回宫过年,初五日晚,送神。这一天也叫“破五”。送神之后,初六日各衙门启封,开印,开始办公。市民,店铺开门营业。皇帝开始新一年的“御门听政”。

■ 乾隆帝御笔《心经》

送神后开学。康熙朝皇子正月初六日开学。乾隆时钦天监择二十四日吉,开学。是日清晨,皇长子、皇次子到学,总管太监传旨,皇子应行拜师之礼。乾隆帝召皇子及张廷玉等六人进见,面谕说:“皇子年齿虽幼,然陶淑涵养之功,必自幼龄始,卿等可殚心教导之。倘不率教,不妨过于严厉。从来设教之道,严有益而宽多损,将来皇子长成自知之也。”(陈康祺《郎潜纪闻》)皇子教育,强调从严。

第十五,元宵节。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又称元宵节。汉代宫中即有此节,以后历代相沿。宋以来有在元宵夜吃煮浮圆子的习俗,后将上元节又称为元宵节。乾隆御制《元宵联句》诗注中说:“浮圆子,都人以元宵节食之,遂名元宵。”元宵节前后三天,宫中帝后、妃嫔等例行在晚膳中增元宵一品,每天早膳后,皇帝亲自在神祖前上供元宵。

元宵节又称灯节。正月十五日及前后两天是高潮。宫内除乾清宫前于十二月二十四日所设天灯、万寿灯,除夕、元旦在两廊及甬道石栏上灯外,于正月十一、十四、十五、十六等日俱上灯,至正月十八日出灯。上灯奏《火树望桥之章》,歌词中最后一段是:“愿春光,年年好,三五迢迢。不夜城,灯月交,奉宸欢,暮暮朝朝。”当时宫中已有冰灯,乾隆御制《冰灯联句》诗序中谓:“片片鲛冰,吐清辉而交璧月;行行龙烛,腾宝焰而灿珠杓”,记载了冰灯的盛况

正月十五日,还赐外藩宴于圆明园正大光明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