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诸王,天潢贵胄,所受教育,系统完整。皇帝对皇子的教育,首选为成龙,其次为襄政,又次为领兵,再次为务学,复次为书画。
其实,早在清入关之前,清太祖天命和清太宗天聪、崇德年间就已经开始重视皇子的教育。努尔哈赤创制满文后,在赫图阿拉,为子侄请师傅,教他们读书识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十六个儿子中受教育最好的一位。皇太极时期更加重视对皇子的教育。只不过此时矢镞纷飞,争战不断,清朝统治者无暇顾及建立皇子教育制度。清定都北京后,顺治帝青年早逝,皇子年幼,也未及建立制度。而后康熙皇帝为着大清江山永固,社稷绵延亿万斯年,对诸皇子进行了严肃的教育。从此,严格的皇子教育制度逐渐形成。
清朝皇子教育,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上学年龄。康熙帝定制,皇子六岁开始在上书房读书。这里包括皇子、皇孙、皇曾孙、皇玄孙等。到上书房读书的还有谕准的特殊人员,如上书房有伴读,功课与皇子不同,伴读另有伴读师傅;还有部分额驸,如乾隆帝之女和敬公主额驸,九岁时即受命随诸皇子读书。又如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二月谕:“原任御前大臣、一等公博启图之子景寿,著指为寿恩固伦公主之额驸……先赏给头品顶戴,在上书房读书。”(《清宣宗实录》卷四〇二)
■ 康熙帝读书像
第二,读书地点。皇子读书的地点在上书房。上书房(又称上斋),在皇宫、西苑、畅春园和圆明园都有。皇宫内,上书房在乾清宫左,五楹,面北向。(昭梿《啸亭杂录•续录》)地点之所以选在乾清宫附近,是为了便于皇帝到上书房检查。毓庆宫也曾作为上书房。关于上书房建立的时间,学者见解不一。大体来看,上书房康熙朝已有,雍正朝确定为制度。雍正帝曾在上书房为皇子们写下一联对语:“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而乾隆帝则写下四个字:“养正毓德”。(章乃炜《清宫述闻》)
宫里的上书房虽离乾清宫、养心殿较近,但离宫外皇子、皇孙、皇曾孙、皇玄孙较远。有的皇子、皇孙没有住在紫禁城里,“诸位阿哥皆每日走三四里,然后至书房读书。下午读完书,又走三四里,然后回家。若冬天有走六七里者。皇子、皇孙皆大半如是。”(钱泰吉《曝书杂记》)
第三,上课时间。皇子在上书房读书,早上寅时(3时—5时)到上书房,先预习昨日的功课;授读师傅在每日卯刻(5时—7时)到书房。许多师傅家住外城,很早就要起床,特别是冬天,很辛苦。师傅到上书房之后,皇子相揖行礼,师傅相揖回敬。据记载:寅刻(寅正4时)到上书房,先学习满洲语文、蒙古语文,后学习汉族语文。
■ 清宫教材《蒙古语启蒙》
师傅到上书房,以卯刻(卯正6时)为准。年幼皇子的课程简单,午(午正12时)前就下学。晚下学者,至未正(未正14时)二刻,或至申(申正18时)。(吴振棫《养吉斋丛录》)一年之中,休假只有元旦一天和腊月二十九日、三十日两个半天。相比之下,今日学生的假日还是比较多的。这个制度是康熙帝建立的。
皇子未分府者,每日未正(未正14时)二刻下书房,分府后与外府读书之王、贝勒等均一样,午初(午正12时)下书房。每年封印至开印、初伏至处暑,均午初下书房,万寿节(皇帝生日)及前一日放假。元旦、端午、中秋及本人生日都不到上书房。若奉派拈香等差,奉差完毕,仍回书房。
早饭辰初二刻、晚饭(相当于汉族的午饭)午正,均送到书房下屋。如届时功课未完,或罚背书、或罚写字,待师傅准去吃饭后才许去。随侍的内谙达、太监等,没有敢催促者。下书房也这样。师傅在书房只吃晚饭。
第四,教学内容。上书房功课的内容,一是满洲语文、蒙古语文、汉族语文;二是儒家经典,如“四书”“五经”等;三是骑马射箭,后来加火枪;四是文化知识,史部、子部、集部的书;五是作诗;六是书法等。上书房大致每日清书(满文)不过四刻,其余均汉课(汉文)。早饭后至晚饭读生、熟书,晚饭后写字、念古文、念诗。年稍长,加看通鉴、作诗、作论,减去写字,间亦有学作赋者,但不作时文。
嘉庆帝回忆说:“予六岁入学,习经书,十三学诗,十七属文。”(《味余书室全集•原序》)道光帝回忆道:“予自六岁入上书房,受诵经史。在上书房三十余年,无日不与诗书相砥砺。”
第五,选定师傅。皇子学习,重在选师。康熙帝亲自为皇子们选定师傅,初有张英、熊赐履、李光地、徐元梦、汤斌等一代名儒。皇子老师中的汉人师傅,主要教授儒家经典。如徐乾学,江苏昆山人,是康熙九年(1670年)的探花(殿试一甲第三名),以文章名于世;他的一位弟弟考中了状元,另一位弟弟考中了探花,世称“昆山三徐”。满人师傅称谙达——内谙达教满文和蒙古文,外谙达教弓箭、骑射技艺。
■ 徐乾学像
习武课在上书房的阶下,设为习射之所。皇帝政事之暇,便呼皇子、王子习射。诸师傅善射者也参与,优秀者赐帛或赐翎枝,以为常课。(震钧《天咫偶闻》)教习骑射的师傅,每早先在书房等候,待读书者到,即教拉弓,各屋依次,教毕退出。然后蒙古谙达教蒙古话,又次满谙达教满文及翻译。三项谙达见皇子要长跪请安,称奴才。见外府读书的王、贝勒等单腿请安。蒙古谙达站立教授,满洲谙达坐着教授。(www.xing528.com)
第六,学习纪律。上书房的教学纪律非常严格。举例如下:
例一,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上书房集皇子、皇孙、皇曾孙、皇玄孙四代于一堂,以师傅旷误,更易降责有差。阁学何肃、远椿均革职,各责四十板,仍在书房效力行走。(《枝巢清宫词》注)
例二,读书者每日至下午歇息不过一二次,每次不过一刻,仍须师傅准去始去。读书之暇,或讲书或讨论掌故,不准常到下屋及出院闲走。各屋应罚书、罚字,惟师傅命是听。亦有罚下榻立读者,只是没有罚跪的。
例三,师傅准戴便帽、吃烟,读书者不准,但天热时准摘帽脱鞋。夏季朝散后准换纱衫,不准解带。
例四,暑天上课时,不准挥扇。
例五,嘉庆时,以三阿哥入书房,肃王永锡送文玩、玉器,严谕切责,却所进物,并开去所兼一切差使。(《枝巢清宫词》注)
例六,随侍内外人等,均在窗外或明间听差,听到呼唤才可以进入。如有语言喧哗不守规矩者,由总谙达惩办,太监由内谙达惩办。
第七,礼遇师傅。清朝对上书房师傅,相当礼遇。凡皇子初就学,见师傅都要作长揖。
又如每年元旦、令节,师傅送受业及同念书者文玩、书帖等物,回报以食物等。端午节,师傅各送扇一柄,回报同上。都不送珍异、奇玩。师傅及受业者生日,各以如意、食物为礼。
清朝定制:上书房师傅凡宴会、赏赐与王公及一品大臣同。有大事召对,列班在军机大臣、大学士之下,尚书之上。这表明清朝皇帝对皇子师傅的敬重。
第八,奖励优秀。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六月戊申(二十四日),谕内阁:“绵悌(庆亲王永璘之子)年甫十龄,询以清语,俱略能奏对。所肄汉书,现读至下论语。察其资性,尚为聪颖。著加恩在上书房伴读。该衙门即于编检内遴选授读之员,带领引见。七月初四日,与绵悌同入上书房。”(《清仁宗实录》卷三七二)
第九,师生饮食。上书房各屋的炭盆及师傅饭食,由该处太监预备。行取师傅衣服包、雨具等物件,也由太监取送。书房烹茶,都用玉泉山水。(奕譞《九思堂诗稿》)
第十,皇子礼仪。皇子在未封爵和未分府以前,见外府王、贝勒等,虽是长辈也不请安,只拉手为礼,但封爵后见长辈开始请安。皇子相见,也是各拉手示礼。
以上是皇子教育的一般情况。有些皇子还得到过皇帝的真传,比如康熙帝的太子胤礽,十三岁之前是康熙帝亲自教他读书;而乾隆帝弘历小时候则被祖父康熙皇帝收养在宫中,吩咐专门教养。他后来回忆道:“夙兴夜寐,日觐天颜。绨几翻书,或示章句。玉筵传膳,每赐芳饴。批阅奏章,屏息待旁。引见官吏,承颜立侧。”(《清高宗御制文二集》卷一二)
皇子教育见上,幼帝读书教育,以光绪帝上学读书为例,略加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