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帝制时代终结:故宫疑案揭秘

中国帝制时代终结:故宫疑案揭秘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从秦嬴政始皇帝元年,开始实行皇帝制度,简称为帝制,从而开启了一个帝制时代,到清宣统三年帝制终结,时间长达两千一百三十二年。帝制取代王制,应当说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帝制时代已经结束一百多年了。3月22日,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23日,申令废止洪宪年号,恢复民国纪年,仍称大总统。张勋逆行,国民反对,为期十二天的复辟结束。两次复辟逆流,均以失败告终。

中国帝制时代终结:故宫疑案揭秘

中国从秦嬴政始皇帝元年(公元前221年),开始实行皇帝制度,简称为帝制,从而开启了一个帝制时代,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帝制终结,时间长达两千一百三十二年。帝制取代王制,应当说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这个帝制,走过坎坎坷坷、逶迤曲折的道路,一方面在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固化。到元明清时期,中国帝制发展到了顶峰,其负面作用和影响不断地显露出来。

帝制时代已经结束一百多年了。但是,对于皇权主义、专制主义的批判却是很不充分的,也是不够深刻的。其原因诸多,兹列举三点。

第一,资产阶级的幼稚性。中国自周秦时代到鸦片战争之前,小农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虽然在明代中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但商品经济仍不发达。因此,在辛亥革命以前,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虽有了微弱的发展,但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这个历史阶段。因此,中国资产阶级在辛亥时期,仍是幼稚的、软弱的。简言之,没有形成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也没有形成壮大的资产阶级。中国在科举制度下初步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裂变出的极少知识分子,既受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赫胥黎等人的影响,也受了日本明治维新思潮的影响。这些新兴的力量,虽是新生的俊秀,却有着封建的基因,表现出反封建的不彻底性。可以说,辛亥前,中国出现的一批进步的先知先觉者,也仅限于翻译西方一些名著,在报刊上发表一些言论,还没有出现系统的资产阶级思想专著、理论文献。总之,辛亥革命缺乏理论的、思想的、舆情的充分准备。

第二,辛亥口号的局限性。在辛亥时期,中国同盟会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3〕这个纲领,这个口号,在当时有号召力,有鼓动性。但是,这个口号,源自于朱元璋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4〕朱元璋与孙中山的奋斗目标、思想理念,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之处是,都面临蒙古皇帝或满洲皇帝的“民族压迫”和“君主专制”。朱元璋推翻了蒙元贵族的帝制统治,“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恢复唐宋礼法,改善民众生计,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但这只是农民起义、改朝换代而已。与其不同的是,孙中山先生不仅要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而且要结束两千多年的帝制,所以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特点和使命。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既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也结束了封建帝制。这是其伟大之处。孙中山先生被称作中国伟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在整个辛亥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理论家和思想家反满、排满、仇满的宣传,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辛亥反满的民族色彩,冲淡了反封建的民主基调,从而留下了历史遗憾。这就是轻视了、忽视了、弱化了对皇权主义和专制主义的批判。辛亥反满宣传,在某种程度上,在人们脑子里留下了“孝庄太后下嫁”“乾隆皇帝生母是汉人”等一大串嘲讽满人的故事。而明亡之后,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却留下《明夷待访录》,喊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孙中山“驱除鞑虏”对联

严格说来,辛亥时期虽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论著,但似乎没有见到全面深邃的、具有影响力的批判皇权主义和专制主义的经典理论文献。

第三,民国时期的反复性。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参议院会议,选举袁世凯继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翌年,在北京国会两院议员举行总统选举,袁世凯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在中南海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贺,授爵位、广封赏。12月12日,下令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改次年为洪宪元年。民国五年(1916年)1月1日,袁世凯受朝贺,称皇帝。由此引发全国人民的反对。3月22日,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23日,申令废止洪宪年号,恢复民国纪年,仍称大总统。6月6日,袁世凯在国民声讨中,势寡力孤,忧惧而死。〔5〕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闹剧,演出八十三天收场,他沦为历史的罪人〔6〕,传为历史的笑柄。此为其一。复辟帝制势力,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民国六年(1917年),安徽督军张勋率辫子军进京,发动兵变,同康有为等拥戴溥仪复辟。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恢复前清官制,多人留起辫子,一时北京街上挂起了龙旗。张勋逆行,国民反对,为期十二天的复辟结束。后张勋病死天津。是年为丁巳年,又称“丁巳复辟”。此为其二。

两次复辟逆流,均以失败告终。孟子在两千年前就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但是,皇权主义、专制主义并未受到深刻的批判。1919年的“五四”运动,弘扬爱国主义,传播科学民主,有极大的进步意义,但也没有对封建主义、皇权主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理论批判、思想清算。(www.xing528.com)

在只有三十八年的民国,除袁世凯的“复辟逆流”和溥仪的“丁巳复辟”之外,战争连绵不断——先是军阀战争,继是抗日战争,后是国内战争,硝烟弥漫,兵荒马乱,也没有来得及,更没有顾得上广泛深入地批判君主专制和皇权主义。辛亥资产阶级“反满派”没能做到与时俱进,而逐渐被淹没在历史的风浪之中。

〔1〕 溥儁的生母,有异议,待考证。

〔2〕 溥仪《我的前半生》记载:“十二月初二日这天,举行了登极大典。”《清史稿》和《大清宣统政纪》都记载登极大典在“十一月初九日”。本书从后者。

〔3〕《中国同盟会总章》第二条,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二)》。

〔4〕《明太祖实录》卷二六“吴元年十月丙寅”条。

〔5〕苏全有、贺科伟:《袁世凯传》附表“袁世凯一生大事记”,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6〕王敏:《民国国会简史》,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