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给皇四子奕詝既留下了皇帝宝座,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在道光帝诸皇子中,奕詝竞争皇储的优势,一是嫡出,二是居长(立储时其长兄、二兄、三兄已死),三是智巧。最后一个因素,我在《正说清朝十二帝•咸丰帝》里有较详细的叙述。
咸丰帝继承皇位后,有国内、国外、历史三方面的困扰:
第一,于国内,太平天国之乱。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1851年1月11日),咸丰帝即位之年,开始“天下大乱”——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事,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攻克永安(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统军进湖南,克长沙,入湖北。咸丰二年(1852年)末,洪秀全军克武昌。时有人奏:“湖南之洞庭湖、湖北之大江,均有捕鱼小船及经商大船数千百只,亟宜收集,免为贼用。”(《清史稿•文宗本纪》卷二〇)虽下发皇帝诏谕,却没有落到实处。洪秀全利用这些船只,沿长江而下,占领南京,定为都城,改名天京。六年(1856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被攻破,镇江和扬州失陷。运河漕运,为之不通。动乱地域,南到两广,东至大海,西殃山陕,北达京畿,这是大清定鼎北京二百余年以来中原地域空前之灾祸。到咸丰帝临终之前,他也没有见到清军全胜,赍志以殁,难以瞑目。后到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攻破天京。此乱遍及十八个省,持续了十三年。
■《 平定太平天国陆战图》
第二,于国外,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俄、英、法、美等国,欲借清廷内忧之急,攫取各自的私利。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进占天津;又掠通州,清军再败,转而控制北京,焚掠圆明三园。此前,咸丰帝携后妃暨八大臣等,以巡幸为名,逃亡到避暑山庄,歌舞升平,继续享乐。随之,签订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批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此期,又同俄国签订《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前者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后者割去乌苏里江以东到海约四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第三,于庙堂,依靠顽固保守势力。道光帝临终时的顾命十大臣有载铨、载垣、端华、僧格林沁、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孚恩、季芝昌、文庆。这些人组成了国家军政权力的核心。这十位顾命大臣的简况是如下:
载铨:宗室、乾隆帝玄孙,郡王、宗人府宗令、御前大臣、工部尚书、步军统领;
载垣:宗室、怡亲王允祥五世孙,袭怡亲王爵位、御前大臣;
端华:宗室、郑亲王济尔哈朗后裔,御前大臣;(www.xing528.com)
僧格林沁:额驸、科尔沁郡王;
赛尚阿:蒙古正蓝旗人,军机大臣;
何汝霖:江苏江宁人,军机大臣;
陈孚恩:江西新城人,拔贡、军机大臣;
季芝昌:江苏江阴人,探花、军机大臣;
文庆:满洲镶红旗,道光进士、总管内务府大臣等,因政见图新、力主重用汉臣等而遭排斥,咸丰六年(1856年)卒。
上述十位顾命大臣中,汉人三员,占其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且不居主导地位。这样一个以保守旧贵族为主体的政军权力核心,只能“依祖制”“率旧章”,不图革新、不思进取。
总之,咸丰帝在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境遇下,“遭阳九之运,躬明夷之会”,莅政十二年,“无一日之安”。(《清史稿•文宗本纪》卷二〇)他在临终之际,又布下错误棋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