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熙帝第五任皇帝胤禛的成长与登基

康熙帝第五任皇帝胤禛的成长与登基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乌雅氏生育了三个儿子,就是皇四子胤禛、皇六子胤祚(六岁殇)和皇十四子胤禵;另外还生育了三个女儿。康熙二十五年,九岁的胤禛同大阿哥胤禔、二阿哥皇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随皇父巡行塞外。康熙帝册封那拉氏为胤禛的嫡福晋。在康熙帝第一次、第二次废太子之后,有一定势力的皇子们结成了不同的朋党。最后在众兄弟或被废黜、或被囚禁、或被疏离、或被厌倦的情况下,胤禛登上宝座,成为清朝第五任皇

康熙帝第五任皇帝胤禛的成长与登基

前面我叙述过,康熙帝是一位长寿多子的皇帝。他一共有五十五个子女,其中三十五个儿子、二十个女儿。在三十五个儿子中,成年且受册封者二十人;在二十个女儿中,长大成人并下嫁者八人。按后来的排序,雍正皇帝胤禛是康熙帝的第四子。

胤禛的母亲乌雅氏,是满洲正黄旗、护军参领威武的女儿。乌雅氏生育了三个儿子,就是皇四子胤禛、皇六子胤祚(六岁殇)和皇十四子胤禵(原名胤祯);另外还生育了三个女儿。胤禛从小受孝懿仁皇后(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侄女)养育,年幼的胤禛因她而尊贵。

胤禛过了整整四十五年的皇子生活。胤禛的皇子生活有几个特点:

第一,好学上进。胤禛像他的兄弟一样,受到全面而系统、严格而良好的教育。他的长兄胤禔,比他年长六岁;二兄胤礽比他年长四岁(两岁便被立为皇太子);三兄胤祉比他年长一岁。胤禛从七岁开始,同他的三位兄长到上书房读书。他有时在宫里的上书房读书,有时在畅春园的无逸斋读书。他的师傅主要有大学张英、徐元梦和侍讲顾八代等人。他们都是当朝一流的学者。胤禛学的功课,一种是儒家经典,主要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一种是满洲的“国语骑射”,就是满洲语文与骑马射箭,还有书法绘画等。胤禛的书法造诣很高,用笔苍劲,行笔流畅。他流传至今的墨翰就是有力证据。

■ 胤禛行书《夏日泛舟诗》

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胤禛经常随从皇父,或参加祭祀,或军事出征,或塞外行围,或巡视地方,或代理政务,或关心旗务。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九岁的胤禛同大阿哥胤禔、二阿哥皇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随皇父巡行塞外。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十一岁的胤禛同大阿哥、三阿哥随皇父到遵化昌瑞山孝陵,为顺治帝祭陵;又到孝陵旁,为孝庄太皇太后梓宫“暂安奉殿”祭祀。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舅舅佟国纲在反击噶尔丹南犯的乌兰布通之役中阵亡,灵柩到京,受父之命,胤禛同大阿哥迎接灵柩。同年,再随皇父同三位阿哥到遵化孝庄太皇太后“暂安奉殿”祭祀。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十六岁的胤禛同皇太子等侍从皇父巡视畿甸水利。经南苑、永清霸州、雄县,从雄县十里堡乘船到苑家口,途中登河堤、阅堤工,见旧堤多处坍塌。康熙帝说:如浑河泛溢,大城、文安等必受水灾;命估算所需费用,增固河堤,以防水患。同年十月,曲阜孔庙重修落成,胤禛受皇父之命,同三阿哥胤祉前往祭祀。

第二,结婚封王。胤禛的皇子生活中有两件大事:结婚与受封。康熙三十年(1691年),十四岁的胤禛奉父命同内大臣费扬古(隶满洲正黄旗)的女儿乌拉那拉氏成婚。康熙帝册封那拉氏为胤禛的嫡福晋。父以女贵,费扬古后官至步军统领,死后追封为一等承恩公。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二十一岁的胤禛受封为贝勒,大阿哥胤禔(二十七岁)、三阿哥胤祉(二十二岁)被封为郡王,他的五弟胤祺(二十岁)、七弟胤祐(十九岁)、八弟胤禩(十八岁)也被封为贝勒。按清朝的规定,皇子封爵,爵位的高低依次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次年,康熙帝为诸皇子建府邸。“禛贝勒府”(又称四贝勒府)建成后,胤禛从皇宫阿哥住所迁往府邸居住。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十二岁的胤禛被封为雍亲王,这里就成为雍亲王府。胤禛继承皇位后,原雍亲王府赐给皇十三弟胤(允)祥。后来乾隆帝将其改为雍和宫,就是今北京雍和宫。

第三,诚孝皇父。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皇太子胤礽被废。这是一件震动朝野的政治大事件,也是一件震惊庙社的宗室大事。胤禛时年三十一岁,此后十四年,历史对他进行了烈火般的考验,也为他登上皇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 雍和宫法轮殿旧影

胤禛知道,博得皇父的信赖和喜欢,是自己一生事业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他抱定一项宗旨,就是诚孝皇父。胤禛熟读“四书”“五经”,深谙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讲“诚”字。所谓:“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中庸》也谓:“唯天下至诚,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胤禛对“诚”字可谓心领神会,以诚事皇父。至于孝,《大学》谓:“孝者,所以事君也。”又谓:“为人子,止于孝。”《中庸》谓:“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胤禛对“孝”字也可谓心领神会,以孝事君父。如在诸皇子争夺皇位激烈之时,他极力表现出对皇父的“诚”与“孝”,既不明于竞争,且劝慰皇父保重。康熙帝第一次废皇太子后,大病一场。胤禛入内,奏请选择太医及皇子中稍知药性者胤祉、胤祺、胤禩和自己检视方药,服侍皇父吃药治疗。康熙帝服药后,病体逐渐痊愈。胤禛自己也说:“四十余年以来,朕养志承欢,至诚至敬,屡蒙皇考恩谕。诸昆弟中,独谓朕诚孝。”康熙帝最早对皇太子胤礽产生不满,就是因为在生病时,年少的胤礽不懂得对皇父示孝。胤禛则学习康熙帝对孝庄太皇太后之孝,对皇父始终是“诚”与“孝”,最终得到了回应。

胤禛的努力得到了皇父的肯定。康熙帝说:“惟四阿哥,朕亲抚育。幼年时微觉喜怒不定,至其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清圣祖实录》卷二三五)

第四,友爱兄弟。胤禛知道,处理好兄弟之间的关系,是自己一生事业中仅次于诚孝皇父的重要事情。他抱定一项原则,就是友爱兄弟。他曾在随驾出京途中作《早起寄都中诸弟》诗说:“一雁孤鸣惊旅梦,千峰攒立动诗思。凤城诸弟应相忆,好对黄花泛酒卮。”表明他愿做群雁而不做孤雁的心意。胤禛的三十四个兄弟中,其时最主要的是年满二十以上的十一位兄弟。《大学》谓:“弟者,所以事长也。”《中庸》也谓:“亲亲为大。”就是将昆弟关系列为天下五条达道之一。胤禛在处理兄弟之间关系时,主要原则是“不结党”“不结怨”。在康熙帝第一次、第二次废太子之后,有一定势力的皇子们结成了不同的朋党。诸兄弟之间,结党必结怨。胤禛没有参加皇太子党,也没有参加皇长子党,更没有参加皇八子党。他超然于兄弟们的朋党之外。或者说,他在兄弟角逐皇储时,采取一种不附不和、不排不斥的中庸态度。这种态度,使他躲避开了自皇父与兄弟两方面而来的矢镞,而安然无恙。最后在众兄弟或被废黜、或被囚禁、或被疏离、或被厌倦的情况下,胤禛登上宝座,成为清朝第五任皇帝。

除了不结党、不结怨之外,胤禛还友爱兄弟。如皇太子第一次被废,胤禛非但没有落井下石,而是给以关照。胤礽初被幽禁在上驷院旁所设的毡帷里,皇长子胤禔和皇四子胤禛受父命负责看守。胤礽说皇父所斥“弑逆”一事,实为乌有,请代奏明。胤禔不答应;胤禛说:“你不奏,我就奏。”胤禔只好代奏。康熙帝听了后说奏得对,命将胤礽身上的锁链去掉。后来,康熙帝曾说:“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胤禛的几位弟弟胤禟、胤祹、胤禵等被封为贝子时,他启奏说,愿意降低自己的爵位,以提高弟弟们的世爵。胤禛这样乖巧的做法,既博得了皇父的欢心,也讨得了诸弟的好感。

■《雍亲王胤禛行乐图》(www.xing528.com)

第五,勤慎敬业。胤禛尽量避开皇储争夺的矛盾,极力表现自己不仅诚孝皇父、友爱兄弟,而且勤勉敬业、勤奋向学。他结婚之后,多次受皇父之命,参与重大政治与祭祀活动。胤禛的足迹所至,遍及东西南北中——东向,至少五次到东陵祭祀,还到关外祭祀三陵——永陵、福陵和昭陵;西向,随皇父西巡五台山;南向,随皇父两次南巡;北向,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随皇父巡视塞外,以后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先后十余次到塞外;京畿,五次随皇父巡视京畿,治理永定河,查看水利,并写诗纪事:

帝念切生民,銮舆冒暑行。

绕堤翻麦浪,隔柳度莺声。

万姓资疏浚,群工受准程。

圣心期永定,河伯助功成。

此外,他还查勘仓储粮谷。特别是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他跟随皇父远征噶尔丹,领正红旗大营,军旅生活使他受到了锻炼。在文的方面,他也受到了磨炼。康熙六十年(1721年)三月,胤禛受命同三阿哥胤祉率大学士王顼龄等磨勘(复核)会试中式的原卷。总之,结婚后三十年的实际磨炼,使他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与深切的体验,为其后来登上皇位做了准备。

第六,戒急用忍。胤禛的性格,有两个缺点:一是喜怒不定,二是遇事急躁。胤禛曾是个喜怒不定的皇子。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胤禛央求皇父说:今臣年逾三十,请将谕旨内“喜怒不定”四字,恩免记载。康熙帝同意,“十余年来实未见四阿哥有‘喜怒不定’之处”,因谕,“此语不必记载”!胤禛还是个性格急躁的皇子。他曾对大臣说:“皇考每训朕,诸事当戒急用忍。屡降谕旨,朕敬书于居室之所,观瞻自警。”(《清世宗实录》卷一九)可见他皇父不止一次地训诫他要“戒急用忍”。胤禛继位后,命做“戒急用忍”牌,为座右铭,用以警示。

第七,韬光养晦。胤禛的心腹戴铎,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为他出谋划策道:

上有天纵之资,诚为不世出之主;诸王当未定之日,各有不并立之心。论者谓:处庸众之父子易,处英明之父子难;处孤寡之手足易,处众多之手足难。何也?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此其所以为难。处众多之手足也,此有好(hào)竽,彼有好瑟,此有所争,彼有所胜,此其所以为难。而不知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而父子兄弟之间,不相得者。我主子天性仁孝,皇上前毫无所疵,其诸王阿哥之中,俱当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为忌,无才者以为靠。(《文献丛编》第三辑《戴铎奏折》)

戴铎首先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皇上强势,诸王并争。接着提出应对谋略——诚孝事上,适露所长,掩盖所短,避免引起皇父疑忌;友爱兄弟,大度包容,和睦忍让,让有才者不嫉妒,无才者相依靠。

雍亲王基本上按照上述策略,既不结党,也不钻营,而是工于心计,八面玲珑,等待时机。诸兄弟中,实力雄厚的皇太子胤礽、皇长子胤禔、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等,一个接一个地崭露头角,结果又一个接一个地不幸落马;而胤禛却在念佛、养狗、写字、吟诗中——“千载勋名身外影,百岁荣辱镜中花”,貌似野老山僧,实则韬晦避锋。

第八,善抓时机。一个人做事,首要在时机。时机难逢,瞬息即逝。语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雍亲王胤禛在皇父康熙帝临终之时,坚决、果敢地抓住历史机遇,绕过险滩暗礁,踏过崎岖险路,终于坐上了皇帝宝座。但是,他的继位也留下了许多历史疑问。近三百年来,成为历史学者做不尽的课题,也给民间留下了说不尽的故事。

■《胤禛行乐图册》之“蓑笠垂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