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的大妃究竟是那拉氏,还是富察氏?本来不应是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会引起许多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兴趣呢?这个问题是由天命汗努尔哈赤废大妃引起的,并且同清初皇位斗争紧密相关。所以事情要从大妃是谁说起。
大妃即大福晋的姓名,《满文老档》没有明确记载,其他满文、汉文、朝鲜文的文献也没有明确记载。于是,出现关于大妃的两说:一说是富察氏衮代,另一说是乌拉那拉氏阿巴亥。先看为什么有学者认为是富察氏衮代。
第一,富察氏确曾受到努尔哈赤的宠爱。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叶赫纠合哈达、乌拉、辉发等九部联军,兵三万,分三路,向建州古勒山猛扑而来。时努尔哈赤兵不满万,侦骑报警,建州官兵闻之色变。努尔哈赤得到警报后,安然就寝酣睡。继妃富察氏把他推醒后,问道:“尔方寸乱耶,惧耶?九国兵来攻,岂酣寝时耶?”努尔哈赤从容回答:“人有所惧,虽寝,不成寐;我果惧,安能酣寝?前闻叶赫兵三路来侵,因无期,时以为念。既至,吾心安矣!”说完之后,安寝如故,第二天一早,努尔哈赤拜祭堂子,率兵破敌。这就是著名的古勒山之战。这个故事说明富察氏同努尔哈赤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作为富察氏是大妃的一个旁证。
第二,从富察氏衮代之死来分析。《清史稿•后妃传》记载:“天命五年,妃得罪死。”这个时间,与大妃被休离的时间恰能对得上。关于富察氏的死因,文献记载不一:一说是由于她窃藏金帛而被努尔哈赤赐死;二说是富察氏被赶回娘家后,儿子莽古尔泰希宠于其父,而弑其生母,就是被自己亲生儿子莽古尔泰杀死的。后于天聪三年(1629年),富察氏祔葬于福陵。
第三,从富察氏衮代所生子女的情况分析。《满文老档》天命五年(1620年)二月(应作三月)记载,继妃得罪时,太祖言:“大福晋罪无可逭,惟念所出三子一女,遽失所恃,不免心中悲悼。”但是,《清史稿•后妃传》的记载:继妃富察氏,生子二、女一,即莽古尔泰、德格类和莽古济格格。被休离的大妃应当有三子一女,而富察氏衮代却只生育了二子一女,这就对不上了。
唐邦治《清皇室四谱》卷三提出:“按费扬古疑亦继妃富察氏出,为莽古尔泰、德格类同母弟。大福晋即继妃,官书称生二子一女,若增入费扬古,则三子一女,情事宛合。”就是说莽古尔泰、德格类、莽古济格格,再加上努尔哈赤第十六子费扬古,则恰好为三子一女。后费扬古之死在天聪九年(1635年)十二月,于莽古尔泰等谋逆案中受到牵连。唐邦治先生说费扬古为富察氏所出,但年岁不合,只是推论,不成史据。
日本的冈田英弘教授认为:舒尔哈齐死后,努尔哈赤收阿敏为其养子,归富察氏收养,再加上二子莽古尔泰和德格类和一女莽古济格格,正符合“三子一女”的说法。
以上说法,虽有道理,但是解决不了“三子一女”和“二子一女”的矛盾,都算作是推论,不算确凿证据。而且,富察氏衮代的生年,一说生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嫁给努尔哈赤,时年二十三岁(比努尔哈赤小四岁),两年后生莽古尔泰。如此算来,天命五年(1620年)事发时,富察氏约五十八岁,在当时来说已是很老的女人了。所以,从年龄看,代善同比自己大二十岁的富察氏发生暧昧关系,未免不合情理。因此,不能确定富察氏衮代就是那位被休离的大福晋。
而努尔哈赤的福晋里,确实有一位大福晋乌拉那拉氏阿巴亥,她生了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于是,有的学者认为,这位被努尔哈赤休离的大妃,是乌拉那拉氏阿巴亥。
乌拉那拉氏阿巴亥(1590—1626),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满泰之女。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嫁与努尔哈赤,是年十二岁,比努尔哈赤小三十一岁。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为努尔哈赤生子阿济格,四十年(1612年)生子多尔衮,四十二年(1614年)生子多铎。阿巴亥的三子是对上了,但她没有生育女儿,也不符合“三子一女”的条件。
努尔哈赤晚年的确宠爱乌拉那拉氏阿巴亥,立为大妃。《满文老档》天命六年(1621年)四月十五日记载,天命汗得辽阳城后,“前汗之大福晋来辽东城”云云。努尔哈赤自宁远战败回归,也是召大妃出迎。可见在天命五年(1620年)原大妃富察氏衮代死后,努尔哈赤后来复立乌拉那拉氏阿巴亥为大福晋。而且,努尔哈赤喜爱大妃生的儿子,将正黄旗和镶黄旗的一部分,交给年仅十几岁的多尔衮和多铎。再加上阿济格、多尔衮领有白旗,所以大妃一支势力甚强。
天命十一年(1626年)七月,努尔哈赤因病及炮伤发作,至清河汤泉沐养。八月,努尔哈赤病情转重,自太子河还盛京,召大妃乌拉那拉氏阿巴亥出迎,行至叆鸡堡病逝。
皇太极、代善等遂以努尔哈赤“遗言”为由,迫使大妃乌拉那拉氏阿巴亥殉葬,时年三十七岁,与努尔哈赤同柩。之前曾向努尔哈赤告密,说代善与大妃暧昧的小福晋德因泽,也一起殉葬了,代善也算出了一口气。
认为先前被努尔哈赤休离的大妃为乌拉那拉氏一说,主要依据是:
第一,年龄。乌拉那拉氏阿巴亥生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天命五年(1620年)。事发时,阿巴亥三十一岁,比代善小七岁,似乎从年龄上看此二人关系暧昧更有可能。(www.xing528.com)
第二,档案。《老满文原档》记载努尔哈赤不杀大福晋的原因,除了有三子一女需要照顾之外,还提到“幼子患病,令其照顾”。《玉牒》记载多铎为努尔哈赤幼子,由大福晋那拉氏所出,时年八岁。所以,三子、幼子这几个点,都对得上。
第三,文献。《星源吉庆》与《清史稿•后妃传》都记载,清太祖只有一位大妃即大福晋,就是乌拉那拉氏阿巴亥,是为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的生母;而富察氏衮代则为继妃。
第四,《玉牒》。努尔哈赤曾在《汗谕》中说明大福晋生有三个儿子。在《清史稿•后妃传》记载天命汗的十六位妻子中,生育三个儿子者,只有乌拉那拉氏阿巴亥一人,没有其他诸妃生育三个儿子的记录。《玉牒》记载,可为实证。
第五,“老档”。天命汗死,大妃乌拉那拉氏殉葬,故所废大福晋应是乌拉那拉氏阿巴亥,而不是富察氏衮代。
以上数条理由,都指向大妃就是乌拉那拉氏阿巴亥,但是仍然存在疑点。
第一,阿巴亥虽有三子,但并没有生育女儿,这和“三子一女”的说法对不上。
第二,如果阿巴亥是大妃,天命五年(1620年)被休离,之后又被恢复大妃身份,直到努尔哈赤死后陪葬。其中如此重要的情节——恢复大妃身份,史料中未见任何记载。
所以,说大妃就是乌拉那拉氏阿巴亥,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能自圆其说。
其实,破解这个疑案,我们可以从更加深广的角度去考虑。
无论是努尔哈赤休离大妃,还是皇太极逼大妃殉葬,其背后都贯穿一条主线,就是汗位之争。褚英死后,努尔哈赤的汗位继承者,可能为佟佳氏系的代善、富察氏系的莽古尔泰、叶赫那拉氏系的皇太极、乌拉那拉氏系的多尔衮或多铎。天命五年(1620年)的大妃风波,表面上是大妃被废,实际上是代善的一次失败;而莽古尔泰杀了母亲,更是绝了自己通向汗位的路。大妃被逼为努尔哈赤殉葬,实际上是断了多尔衮和多铎的继位之路,这都为皇太极登上汗位准备了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努尔哈赤在天命五年(1620年)休离的是莽古尔泰、德格类、莽古济格格的生母富察氏衮代,还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的生母乌拉那拉氏阿巴亥,矛盾的焦点,并不是大妃,而是牵连到此案中的代善;牺牲最大的表面上看是大妃,而实际上是代善的继位之路就此断了。
〔1〕《国朝宫史》记载:“我朝宫殿制度,自外朝以至内廷,多仍胜国之旧,而斟酌损益,皆合于经籍所传,以为亿万年攸芋攸宁〔2〕之所。”康熙以后,制度完备。规定:皇后一位,居中宫;皇贵妃一位,贵妃二位,妃四位,嫔六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位,分居东六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和西六宫——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各宫都有太监、宫女服侍。宫女有额数:皇太后宫十二名,皇后宫十名,皇贵妃位下八名,贵妃位下八名,妃位下六名,嫔位下六名,贵人位下四名,常在位下三名,答应位下二名。秀女,八旗秀女每三年选一次,由户部主持;内务府属秀女每年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秀女选中入宫后,做答应、常在、贵人、嫔、妃,惟皇帝的喜好决定。顺治帝以汉女为妃,乾隆帝以回女为妃,算是特例。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母亲称“皇太后”,居住在慈宁宫、寿康宫、宁寿宫等。先朝的妃称作“太妃”、嫔称作“太嫔”,随皇太后同居。但是,她们与嗣皇帝需双方都年过五十以后才可以相见。慈宁宫俗称“寡妇院”,里面敬佛的殿堂特别多,为了消磨她们的时光,磨灭她们的性灵。
〔2〕“攸芋”“攸宁”典出《诗经•小雅•斯干》:“约之阁阁,椓之橐橐。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