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周金文來看,西周中央政權有兩大官署,即卿事寮和太史寮。毛公鼎銘文:
彶(及)兹卿事寮、大(太)史寮,于父即尹。命女(汝)(司)公族(與)參(三)有(司)、小子、師氏、虎臣(與)朕褺事。
在這樣一系列官職中,卿事寮和太史寮居於首位,而且只有他們稱“寮”,説明這是當時中央政權的兩大官署。此外公族掌管公族的事,三有司即司土(司徒)、司馬、司工(司空),師氏和虎臣是軍官,褺事是國君的近臣。
金文的“卿事”,即是文獻的“卿士”,古“士”“事”音義俱近。《説文》:“士,事也。”卿事或卿士,或者用作卿的通稱,如《書·洪範》説:“王省惟歲,卿士惟月,師尹惟日。”或者專指總領諸卿的執政大臣。如《詩·小雅·十月之交》的“皇父卿士”,官職在司徒、太宰、膳夫、内史之上,當爲執政大臣。[12]周厲王因任用“好專利”的榮夷公爲卿士而被驅逐。[13]周幽王因任用“讒諂巧從”的虢石父爲卿士而政治敗壞。[14]執政大臣的稱爲卿士或卿事,是卿事寮長官的簡稱,其正式官職,西周初期即是太保或大師,西周中期以後爲大師。《詩·大雅·常武》説: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師皇父:“整我六師,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國。”
“大祖”是説祖廟。這是説宣王册命卿士於南仲的祖廟。所説“大師皇父”,大師即是卿士,皇父即是南仲,他以南爲氏,字仲皇父,可以簡稱南仲,也可稱爲皇父,他以大師之職爲卿事寮的長官,《毛傳》以爲南仲和皇父爲兩人,《鄭箋》以爲南仲是皇父的太祖,都不確。[15]
《詩·小雅·節南山》説:“赫赫師尹,民具爾瞻”;“赫赫師尹,不平謂何。”“尹氏大師,維周之氐,秉國之均(鈞),四方是維,天子是毗,俾民不迷。”從上下文看,這個“師尹”即是大師尹氏的簡稱。尹氏大師既是赫赫有聲威,爲人民所注視,又是周朝的柱石,掌握着國家的權柄,無疑是執政大臣。尹氏,王國維認爲即指内史尹或作册尹,金文稱内史之長爲内史尹或作册尹,亦單稱尹氏。他還引用《節南山》,作出論斷説:“百官之長皆曰尹,而内史尹、作册尹獨單稱尹氏者,以其位尊而地要也。尹氏之職,掌書王命及制禄命官,與大師同秉國政。”[16]這一論斷十分正確。太師和尹氏所以能够同秉國政,因爲太師是卿事寮的官長,而尹氏是太史寮的官長。
《國語·周語上》記載宣王即位,不籍千畝,虢文公因此進諫,講到籍禮舉行的情况説:
及籍,后稷監之,膳夫、農正陳籍禮,太史贊王,王敬從之。王耕一,班三之,庶人終於千畝。其后稷省功,太史監之;司徒省民,太師監之。
舉行籍禮要掌握時令和管理耕作,所以歸太史寮主持,由“太史贊王”(韋注:贊,導也)。后稷、膳夫,農正等官,都該是太史寮所屬的官吏。等到“庶人終於千畝”的時候,所以要“后稷省功,太史監之;司徒省民,太師監之”。因爲耕作的技藝必須由農官監督,農官是屬於太史寮的。同時人民的勞役的徵發必須由司徒監察,司徒是屬於卿事寮的。由此可知,司徒、司馬、司空等“三有司”,都該是卿事寮的屬官。
卿事寮的職掌,主管“三事”和“四方”,金文有明證。令彝銘文説:
惟八月,辰才(在)甲申,王令周公子明保,尹三事四方,受(授)卿事寮。丁亥,令告於周公宫。公令出同卿事寮。惟十月月吉癸未,明公朝(早)至於成周,出令:舍三事令,卿事寮、者(諸)尹,里君、百工;者(諸)侯,侯、田(甸)、男,舍四方令。
銘文開頭講成王命令周公之子明保主管“三事四方”,授給卿事寮。明保的“保”當是官職,即是太保。下文出於明保的臣下令的叙述,所以一連五處都稱爲“明公”,以“公”爲尊稱。明公就是以太保之職主管卿事寮。明公接受卿事寮而“尹三事四方”,説明卿事寮的職務就是主管“三事四方”。所謂“三事”,就是指王畿以内的三種政務。所謂“四方”,就是指王畿以外所分封的四方諸侯地區的政務。
“三事”這個稱謂,見於《書·立政》和《詩·小雅·雨無正》等。《書·立政》記周公説:
王左右常伯、常任、凖人、綴衣、虎賁。
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兹惟後矣。(www.xing528.com)
立政:任人、凖夫,牧,作三事。
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德。
繼自今,我其立政,立事、凖人、牧人。
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王立政,立事、牧夫、凖人。
依據上下文看,“常伯”就是“牧”,他的政務是“牧”,是指王畿以内的地方官。鄭玄解釋説:“殷之州牧曰伯,虞夏及周曰收。”[17]伯或牧是對地方官的統稱。“常任”就是“任人”,他的政務是“事”,是指王畿以内掌管軍政大事的行政官。“凖人”就是“凖夫”,他的政務是“凖”。僞《孔傳》説:“凖人平法,謂士官。”孫星衍又説:“‘凖’字熹平石經作‘辟’,辟亦法也。”[18]
《詩·小雅·雨無正》説:
正大夫離居,莫知我勩;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諸侯,莫肯朝夕。
胡承珙認爲“三事大夫”即是《書·立政》所説“作三事”、“任人是任事之官,凖夫是平法之官,牧謂養民之官”,“三事大夫疑爲在内卿大夫之總稱,對下邦君句,爲在外諸侯之統稱”[19]。這是正確的。令彝銘文:“舍三事令,卿事寮、諸尹、里君、百工。”諸尹、里君、百工,即是王畿以内官員的總稱,就是“三事大夫”。諸尹相當於“任人”或“常任”,里君相當於“牧”或“常伯”,只是“百工”泛指各種官吏,和《立政》所謂“凖人”有出入。《雨無正》所説“三事大夫”,是指王畿以内統治的官吏,即《書·酒誥》所謂“内服”;所説“邦君諸侯”,是指王畿以外統治四方的諸侯,即《書·酒誥》所謂“外服”。令彝銘文:“者(諸)侯,侯、出(甸)、男,舍四方令”,是倒裝句法,就是説四方令發佈到四方的諸侯,包括侯、甸、男在内。[20]這又和《雨無正》所説“邦君諸侯”相當。
卿事寮不僅主管王畿以内的“三事”,所屬有“三事大夫”,而且主管王畿以外“四方”的事,四方的諸侯也由他們管理。《左傳》定公四年説:“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所謂“以尹天下”,就是管理四方諸侯。卿事寮可以説是周王的辦公廳和參謀部,掌管着政治、軍事、刑法等等。古代是兵刑不分的。卿事寮的長官,無論大師或大保都掌握軍政大權,所以召公和周公都曾出征。周公還曾作《誓命》,主管刑罰,説“在九刑不忘(妄)”[21]。
太史寮的官長是太史,掌管册命、制禄、圖籍、記録歷史、祭祀、占卜、禮制、時令、天文、曆法,耕作等等。太史寮可以説是周王的秘書處和文化部,太史可以説是周王的秘書長,同時又是歷史家、天文學家、宗教家。既是文職官員的領袖,又是神職官員的領袖。其地位僅次於主管卿事寮的大師或太保。
《禮記·曲禮》講到天子有“六大”和“五官”:
天子建天宫,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衆。
這些官制,雖然出於後人記述,但是它的來源比較原始。它把“六大”稱爲“天官”,看作神職,是有來歷的。它把大史作爲六大之一,其實大史就是“六大”之長,“六大”都該屬於太史寮,而太史就是太史寮的官長。至於“天子之五官”,都是治民之官,該屬於卿事寮。《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郯子談到少皞“以鳥名官”的傳説,也是比較原始的:
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啓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鴡鳩氏,司馬也;鳲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
前面五種官,都是掌管天文曆法的官,相當於“天官”。後面五種以鳩爲名的官,相當於“天子之五官”,只是“司士”和“司事”有差别。其實,“士”和“事”音義俱近,“司事”就是“司士”。原始官職不外乎“天官”和治民之官兩大系統,西周中央政權之所以分設太史寮和卿事寮兩大官署,當即由此而發展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