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形势及指导

大学生就业形势及指导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795万人,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20万人,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34万人。从1987年至今的30多年中,伴随着毕业生分配与就业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形成了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生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高校毕业生择业时拥有双向选择权,可以自主择业;用人单位也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择人权,择优用人已成为共识。

大学生就业形势及指导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强调稳就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我国就业政策正在进行着深刻调整,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政府就业政策的持续优化,将为大学生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大军中的重要群体。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竞争也愈加激烈。而在这场“就业战”中,就业信息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精准地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与政策,是值得深入考虑的问题。为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情况及确定自己的就业目标,本节主要介绍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实行的相关政策。

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要形成以学校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毕业生资源的信息统计发布、供需信息的收集交流和政策咨询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795万人,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20万人,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34万人。由图1-1可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且近几年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在3%以上。

图1-1 2011—2019年高校毕业人数图

根据中国大学生一站式求职网申平台梧桐果面向2019届毕业生发布的问卷调查情况,数据显示:在2019届的高校毕业生中,签约offer的毕业生比例约为32.12%;准备考研、出国留学的毕业生比例约为32.80%;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比例约为16.42%;仍在求职的毕业生人数比例约为12.17%。也就是说,只有1/3左右的毕业生已经签约。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做好面临巨大竞争的准备。

(二)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根据人社部2018年10月发布的情况,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和就业带来影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传统制造业、服务业面临劳动力短缺,常年用工不足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淘汰一部分低技能劳动力,被淘汰的劳动力通过转岗实现再就业的机会较低形成矛盾。

(2)在建设现代经济体系过程中,经济发展需要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这类人才供给不足与每年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都有上百万人形成矛盾。

(3)受“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影响,劳动力市场极化现象不断增加,高技能高报酬岗位和低端岗位增加,而中间层次的就业机会减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区块链等技术方面人才缺失。

同时,从就业质量角度来看,我国就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

(1)高质量就业岗位不足,大部分劳动者在劳动生产率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报酬不高、社会保障不足的岗位上就业,职业层次低。

(2)非标准就业、灵活就业仍然占据较高比重,他们的就业稳定性低、流动率高、就业保障程度低。

(3)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中,一半未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基本上没有机会实现高质量就业。

(4)劳动力市场分化严重,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远未形成。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远低于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水平,农民工在城镇不能获得平等待遇,地区间就业水平差距较大。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分析

1.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类型

1985年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启了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从1987年至今的30多年中,伴随着毕业生分配与就业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形成了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生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各地区的人才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多种形式,从外在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归纳起来大约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www.xing528.com)

(1)政府部门主导的大中型联合市场。这是近些年来国家和各省市普遍采用的方式之一。一般由政府部门主办,选择一些大型的公共场所,要求所属地区的用人单位和院校共同参加。但是这类市场有“表面热闹,成交率低”的不足。

(2)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这也是近几年来各用人单位和学校普遍采用的最主要方式,虽然规模有限,但由于专业性较强,供需见面的双方“专业对口”,成交的比率较高。这种就业市场既可以在高校内举办,也可以在用人单位举办,还可以由不同学校之间就近联合举办,都颇受学生欢迎。

(3)无形的就业市场。“互联网+就业”是市场配置就业资源的高效平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通过网络媒体获取公共信息,寻求自己的“对象”。无形市场的巨大潜力,表现为通过网络进行“双向选择”,并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即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招聘会

网络招聘在表现形式上可以说是多元化的,一般网络招聘会举办时间都在20~30天,其中包括10天左右的宣传时间,每届招聘会举办方都会策划不同的主题和基调,设计不同风格的专题网页页面。与传统现场招聘会相同,网络招聘会大致分为应届生专场招聘会、大型综合招聘会、行业人才招聘会等。与现场招聘会相比,网络招聘会具有节省时间和金钱、专业性强、真实性强、节能环保等优势。

2.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点

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正在经历从不规范到规范、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从现实状况来看,毕业生就业市场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规模性。每年都有许多毕业生第一次进入社会就业,人数多、规模大,必须由学校及主管部门精心组织、细致筹划,才能实现其充分合理的就业。否则,不仅会造成人才浪费,还可能形成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

(2)时效性。全国的毕业生要在短短几个月内落实就业去向,并集中派遣,时效性十分重要。如果毕业生不按时就业,势必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其他劳动力的就业则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3)自主性。高校毕业生择业时拥有双向选择权,可以自主择业;用人单位也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择人权,择优用人已成为共识。

(4)竞争性。高校毕业生的资源价格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受到市场供求因素的影响,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使社会资源实现动态平衡。

3.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1)就业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在就业市场的作用下,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得到了有效的配置和利用,自主择业意识日益增强,主观能动性提高,就业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才在市场中得以充分流动,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高校毕业生总量不断增加,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也表现得尤为突出,目前大学生就业基本趋于市场化,价格机制在就业市场上的调节作用也越来越大。

(2)高校成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阵地。近年来,高校不断加大就业服务力度,提高就业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引进来”工作机制,与用人单位建立密切合作,校园招聘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高校在职业规划、求职技巧、实习实践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加细致具体的指导,进一步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建设。

(3)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就业供过于求的市场背景下,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标准越来越高。他们不仅挑选名校和高学历的毕业生,而且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视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表现;不仅要求毕业生专业学习成绩好,而且要求思想道德素质高、身心健康、外向友善、诚实守信、勤奋踏实、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复合型、开拓型及具有创新意识的毕业生备受青睐;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拥有一定的资格证书,也是用人单位选聘时看重的条件之一。

(4)毕业生的就业方式改变。近年来曾经不受大学生青睐的外企、民营甚至个体企业,国家、地方项目等方式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这说明当前高校毕业生已经开始理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层次逐步下降,从社会精英转向普通劳动者。

4.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

(1)就业市场中存在各种不平衡现象。总体而言,地区、行业、企业、学校、学历、专业等方面的需求差距存在较大差异。就地区而言,目前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地点还是大中城市,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以及杭州、武汉、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合肥等二线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三、四线城市的就业吸引力也在增强,对于在县城和乡村工作的毕业生各级各部门在政策上应当给予更多的激励措施。此外,社会对不同学科需求不同,学科之间毕业生的就业会出现明显的差距。社会对专业、学历层次、学校排名以及性别等方面的要求也会造成不平衡现象的出现。

(2)在就业市场中,高校毕业生处于弱势地位,缺乏强有力的市场制约机制。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利用虚假信息搞不公平竞争,存在就业歧视;另一方面,毕业生违约现象越来越多,有些甚至是将用人单位作为“跳板”或“试验场”,草率签约,任意毁约。在这两种情况下,就业市场应有的调节机制作用就被明显削弱了。

(3)政府宏观调控有待加强,配套法规不健全,市场呈现无序化。目前,就业市场中的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以及中介机构等活动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尚未从制度层面明确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