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人通过在“移宫案”的非常手段,于天启元年迎来了全面执掌内阁的东林时代。而就在东林人的辉煌岁月里,另一股势力也在悄然生长,一个东林党人的非常对手出现了。他是谁呢?
他就是魏忠贤。
提到魏忠贤,熟悉历史的读者,可能都能讲出个一二来,因为关于这个人,正史和野史书籍实在太多,绝对超过东林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大家为什么对此人津津乐道呢?首先,从正统的角度讲,他是个坏蛋。其次,此人虽坏却很不简单,他的发迹颇有几分神秘色彩。
关于魏忠贤的发迹史,各种史书版本甚多,其中不乏稀奇古怪的八卦,可信度不大,所以,这里还是尽量拣一些靠谱的史料,还原一个真实的东林党死敌——魏忠贤。
说到魏忠贤的身世,笔者第一个感受就是他爹比较倒霉,各种野史把魏忠贤他爹说成什么样的都有,当代史料《明清宫廷秘史》,对魏忠贤和他爹的情况介绍得比较详细。
说魏忠贤本来不姓魏,也不叫忠贤,李进忠才是他的原名。和东林人一样,魏忠贤也有自己的人生导师,这个导师就是他爹。魏忠贤他爹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职业赌徒,善出千术。我们姑且称之为李老千吧。这个李老千为了赌博,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都变卖了,所以在李老千的熏陶下,魏忠贤很小的时候就是个远近闻名的小赌鬼。
那么,赌徒李进忠是怎么成为太监魏忠贤的呢?
这就必须要提到他的身世变化。魏忠贤,河北肃宁人,肃宁在大明王朝,归河间府管辖。这一带驴肉火烧比较有名,但更有名的则是出了个大太监魏忠贤。一般太监都是年幼时,由大人做主净身入宫,而魏忠贤则是成年娶妻生子后才自阉当太监。那么,有家室的魏忠贤为什么要自阉呢?
《明史·宦官录》记载:魏忠贤“与群恶少博,不胜,为所苦,恚而自宫”。根据这段史料,一些关于魏忠贤的历史小说,演绎了一段生动的斗狠故事:魏忠贤成年娶妻生子后,仍然是游手好闲,什么也不做,专做一件事:赌博。有一天他又去赌博,这一天手气实在是太差了,本钱全部输光了。于是,他押上老婆继续赌,结果又输了,老婆没了。接着赌,还是个输,没什么可以抵账的了,他被债主扒下了裤子,当然不值几个钱,抵不了赌债。于是债主们就围起来打他,逼他还债,这个魏忠贤乘人不备,冲开人群光着屁股就往外边跑,那帮债主在后边沿街追打,把魏忠贤实在是逼急了,抄起摊贩的一把菜刀,挥刀砍向自己的下身,一刀将自己阉了,然后把割下之物甩给债主们,对这些债主们大喝一声:拿去!老子当太监去了,不跟你们玩了!
这段历史演绎,可能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但是却说明了一个基本事实:魏忠贤当太监,那是狗急跳墙的产物。同时说明了魏忠贤的一个本性,此人心狠手辣。一个对自己下手都这么狠的人,如何对别人会不残忍呢?
明史记载,魏忠贤,公元1568年生人。万历十七年即公元1589年被选入宫。也就是说,魏忠贤当宦官时的年龄是22岁,这个年龄在古代,已经老大不小了,孩子都该满地跑了,应该算得上是接近中年。到这个年龄魏忠贤才当太监,可见确实是半路出家。
刚入宫时的魏忠贤,表现得很本分。可能他自己也没料想日后能成为一个大人物。史料描述,魏忠贤入宫的第一份工作是杂役,干的是倒马桶、扫厕所的差事,待遇很低。但他不偷懒,不发牢骚,不偷鸡摸狗,不惹是生非。入宫多年,从来没有受到过批评和处分。
如果魏忠贤一直这么埋头苦干,可能也就是淹没于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宦官。但是,人的欲望和本领,是会随着见识和机遇增长的。魏忠贤也不例外。
魏忠贤有什么欲望,又有哪些本领呢?
清代学者宋起凤的《稗史》描述了魏忠贤的特长,说魏忠贤“多机变,有小才”。就是说他心眼多,会来事,善于随机应变,有小聪明。而且此人从外形上看,高大威猛、身材魁梧、仪表堂堂。不知此人品性的,初见此人以为其一表人才,会留下好印象。具备了上述特点的魏忠贤,跻身宦官之门后,一旦得到“发展机遇”,就如鱼得水、人尽其才了。
我们现在提到宦官,一般都统称其为太监。这是不准确的。其实宦官也分三六九等,底层的宦官只是做各种杂役,中层的宦官叫监丞、少监,最高层的宦官那才叫太监。宦官从事的工作还分部门,最高权力部门叫司礼监,司礼监秉笔太监可为皇帝批阅文件,司礼监掌印太监为宦官之首。
底层宦官、杂役,这个工作对魏忠贤没有吸引力。虽然他非常敬业,但从心底往上蹿的冲动却不断泛起。不想当太监的宦官不是好奴才——他想往上爬。怎么爬呢?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魏忠贤必须要找靠山、抱大腿。在这方面,他的强项就发挥出来了。他不是会随机应变有小聪明吗?这样的人最适合搞人际关系了。
据明代笔记小说《枣林杂俎》记载,魏忠贤第一个靠山,名叫魏朝,是内廷的一个管事太监。怎么和这个有权的太监套近乎呢?魏忠贤绝对是有招的:攀亲。古语说“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但这些古语对魏忠贤没有约束力,为了和领导攀亲,他索性改姓,不姓李了,改姓魏,李进忠变成了魏进忠,这样就跟魏朝攀上了亲。你家在肃宁,我家也是在肃宁,你姓魏我也姓魏,咱们几十年前可能是一家。一来二去,与魏朝成为了结拜兄弟。
在这位结拜兄弟的提携之下,魏忠贤很快就做了管库房的太监,不久又升任了管御膳房的太监,负责皇帝的伙食工作。这个岗位绝对是个肥缺。一般的宦官,爬到这个职务也就心满意足了,但是魏忠贤不然,随着眼界的开阔与宫中长年历练,他有更大的欲望和野心,他想做的不是一般的太监,而是不一般的大太监。
怎么完成这一夙愿呢?还得接着找靠山。已经到了而立之年的魏忠贤,使尽浑身解数,一口气又攀上了三个贵人,迅速飞黄腾达。
首先他“隔着锅台上炕”,结识了比魏朝权力更大的太监王安。这个王安,前面在讲“移宫案”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他跟东林党关系比较好,此人品行不错,曾经担任两任皇帝的“大伴”,深受皇帝重用。那么,魏忠贤就极力巴结王安。在王安面前表现得非常乖,随叫随到,多磕头少说话,很快就博得王安的信任,王安提拔魏忠贤做了管事太监。这下子魏忠贤扬眉吐气了,和结拜兄弟魏朝平级了,也不用怕他了。
应该承认,魏忠贤这个人他不仅有领导缘,而且很有女人缘,他后边两个大贵人都是女人,而且都是与皇帝关系密切的红人。
第一个女贵人,是在“移宫案”中所讲到的,天启皇帝的养母李选侍,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最宠的女人。早在李选侍还在东宫朱常洛身边的时候,魏忠贤在王安的提携下,就做了李选侍的近侍太监,成了李选侍的一个心腹。在“移宫案”中,魏忠贤给李选侍出了不少力,在抢太子的那群太监中,就有他一个,跑在最前头。抢太子失败后,魏忠贤还给主子出过狠主意,说将东林党杨涟、左光斗骗入深宫,就地正法,然后挟持皇长子朱由校,强行垂帘听政。可惜李选侍不是武则天,不够狠,没采纳魏忠贤的狠招,结果抢太子失败,移宫事件中成为输家,身边的奴才也作鸟兽散了。
早在服侍李选侍的同时,魏忠贤就已攀附了另一位女人,这个女人可谓魏忠贤的第二女贵人。李选侍一倒台,魏忠贤继续找靠山,这第二女贵人就开始显示威力了。
可以说,这个人才是魏忠贤一生当中最大的贵人,此人的姓氏比较特别,姓客。这个“客”写作客人的客,发“且”音,东北人讲话,咱家来客了,就发这个音,跟客人的客是一个意思。所以也称客,客氏。
客氏早年名巴巴,叫客巴巴,后改了一个比较动听的名字:印月,所以又叫客印月。她是天启皇帝的乳母,也就是奶妈。客印月原是河北农妇,是一个有夫之妇,丈夫侯巴儿,生子侯国兴。史书记载,客氏姿色妖媚,生性淫荡,十六岁嫁人,十八岁因为奶足被选入宫,成为皇家御用乳母。两年后丈夫死去,她就被长期留在宫中,哺乳皇孙,这个皇孙就是朱由校,后来的天启皇帝明熹宗。
那么魏忠贤与客印月是什么关系呢?
据清初笔记《甲申朝事小记》记载,魏忠贤与客印月关系暧昧,是一对“非常搭档”。在明朝的中后期,后宫流行“对食”游戏,也就是说宫女找太监搭伙过日子,这种游戏也叫找老公,也就是找太监,所以老公这个词笔者是不主张用在现代称谓丈夫的,在前面“梃击案”时就说过,这个词在古代和太监是一个意思,和丈夫不是一个意思,古代女子叫丈夫有很多优雅称谓,诸如“夫君”“官人”,只有称呼太监才叫老公。
那么,魏忠贤与客印月就是这样一对组合,“对食”伙伴,魏忠贤是客印月的“老公”。因为二人一起过家家,又在后宫一起弄权,所以后来被人合称“客魏”。他们成为“非常搭档”的年龄,客氏二十出头,魏忠贤近四十岁。
《甲申朝事小记》记载,这个客印月,本来与魏忠贤的结拜兄弟魏朝是一对“对食”伙伴,但是后来却被魏忠贤挖了墙脚,三角恋爱。发迹后的魏忠贤与魏朝,展开了一场“客氏争夺战”,凭着自己高大帅气的外形,魏忠贤大获全胜。而且还不罢手,后来假托皇帝的命令,将魏朝发配到了凤阳,并且派人勒死了他。由此可见,这个魏忠贤做事的风格,一不做二不休,要坏就坏到底,这个风格在后来他与东林党人的斗争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除掉第一个绊脚石后的魏忠贤,并不能独占客氏,还有一个人要与他分享。而魏忠贤对这种分享却乐不可支,非常愿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要与他分享客氏的男人,非常不一般。
这个男人是谁呢?他就是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说起来,魏忠贤自觉与客印月关系不一般,但殊不知这个客印月与另一个男人的关系其实也不一般。这个男人就是她用奶水喂大的朱由校。
那么,说来说去,这个朱由校与奶妈客氏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关于天启皇帝朱由校与奶妈客氏的关系,各种史书有各种演绎。比较靠谱的是《甲申朝事小记》,其中是这样记载的:“道路传谓,上甫出幼,客先邀上隆宠矣。”
这段记录说明了什么呢?说天启皇帝和客氏,他俩之间的关系,相当于《红楼梦》里贾宝玉和袭人的关系,主仆情人。贾宝玉的第一次“云雨”给了袭人,那么,朱由校与奶妈客印月就相当于这种关系,恋母式的一种姐弟恋。
当然,朱由校和客印月建立的这种关系,还是奶妈更主动,甚至有些引诱的成分。这个客印月对朱由校,确实经常做出一些超出奶妈行为的举动。史料记载,客氏经常做龙卵,也就是马肾给朱由校吃。一个奶妈,没事给孩子烤大腰子吃,这正常吗?(www.xing528.com)
而这个朱由校呢,在奶妈的诱惑下,行为更是反常,他登基当皇帝时,已经16岁了,老大不小了。这个年龄按理来说,不应该再吃奶了,但是他还一天到晚离不开这个奶妈。史书《国榷》记载,这个客氏一旦回老家探亲,离开皇宫几天,朱由校就“暮思至晚,思念流涕”。一天茶不思饭不想,整天流眼泪,犯相思病。朱由校当了皇帝之后,给予这个奶妈高规格的待遇,封客氏为奉圣夫人,《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客氏所得到的待遇,“中宫皇贵妃迥不及也”。也就是说这个奉圣夫人,她的待遇都超过了皇贵妃,后宫很多女人的待遇规格,都不如这个客印月高。
为什么一个皇宫奶妈有这么高地位呢?其实按照制度来讲,明代宫中,乳母是和婢女一个地位的,而且皇子长到六岁,奶妈就得出宫,但是,客氏却全部破例,这完全是人治王朝的结果,是皇帝偏好造就的。在人治社会,什么制度也不敌大领导一句话。在天启皇帝的宠幸下,客氏各种待遇都是破格的,她不和下人一起住,而住在皇帝专为她修建的一座宫殿(咸安宫),每天早晨她都到乾清宫照顾皇帝起居饮食,还以她的名义进“家膳”,叫作“老太家膳”。朱由校对宫中御膳房的蒸龙烹凤瞧不上眼,独独喜欢客氏做的饭菜,尤其喜欢客氏把炙蛤、燕菜、鲨翅等十几种海鲜放在一起烩煮。《天启宫词》专门有诗赋一首曰:“大官炰脍惜芳牙,玉食须供自外家。乞得余泔争问讯,珠盘擎著漫矜夸。”说的就是奶妈的美食征服了小主人。当然,这种征服恐怕不仅仅是胃了。
朱由校不仅需要奶妈的美食,而且还需要奶妈的温馨。史料记载,朱由校赏花观月,客氏总是不离左右。客氏过生日时,朱由校一定前来,生日礼物丰厚得令人咋舌,有一次,奶妈生日,小皇帝一次就赐给她“人参一袋,约重二三十斤”。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关心,无微不至。比如夏天,丰满的客氏怕热,在咸安宫造起大凉棚,小皇帝就送去冰块大礼,把奶妈的卧室安上了天然空调——“风阁松棚结绮层,外家各别有炎蒸。妾心自识凉如水,敢乞天厨一赐冰。”
我们知道,大明王朝是个保守王朝,尤其对女性,束缚得比较紧。但是皇帝奶妈客印月却不守管束,什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清规戒律,对这个奶妈都不好使,没有约束力,因为朱由校曾下发“特旨”,允许客氏可随时出宫回私邸。也就是说,她什么时候想回家就回家,什么时候想回宫就回宫,谁也拦不住。
在小皇帝的“特殊最惠国”待遇下,客氏这个奶妈成了皇宫大奶奶,尽享荣华富贵,应有尽有,为所欲为。客氏在宫中,每日皆浓妆艳抹,来往乘小轿,仿佛嫔妃一般。每次出宫回宅,随行护卫达数百人,宫中内侍要跪叩迎送。出宫后,换乘八抬大轿,街上还要戒严禁行。回宫时,更俨然诰命夫人,前有八名太监,掌了大红纱灯引导,远远望去,和御驾一样。仪仗之后,便是明晃晃地一列排的荷兰晶灯。当时荷兰已与明朝结交,献晶灯百盏。小皇帝就专门赐予客氏二十盏,备夜来进出宫闱之需。这二十盏洋灯,把那条铺着黄缎的御道,照耀得如同白昼。最后便是琳琅满目的凤辇,辇上端坐客氏。真是侍者如云,母仪天下!
为了攀龙附凤,朝中不少势利官员都巴结客氏。他们每天入朝,在朝房里望见远远的灯光灿烂,如皓月流星,就知道奉圣夫人客氏来了,于是便在御道上等候。距离客氏的车辆约有十来步远近,众人早已齐齐地跪列下来。有叫太夫人的,有称圣母娘娘的,有唤圣太太的,有三呼千岁夫人的,又有叫姐姐圣夫人的,也有叫干娘的,还有唤义母的。口里这样呼着,身体都匍匐着,不亚于迎接圣驾。
当然,客印月的这些尊荣,都是皇帝朱由校给的殊荣。因为朱由校宠信客氏,所以将宫中大小事务,一股脑儿地交客氏掌管。朱由校每次临朝,甚至也要带着奶妈,小皇帝上了宝座,御案旁设着一个凤座,就是奉圣夫人客氏的专座。朱由校退朝,客氏也随着銮辇回宫。简直就像武则天与唐高宗一般,是执掌天下的“亚圣”。
可见这个客氏,是朱由校心目中分量最重的女人。那么魏忠贤攀上了这样的女人,成为她的老伴,还愁没有上升空间吗?
所以,就在东林党人天启元年进入辉煌岁月的时候,此时魏忠贤已经52岁,他也开始抓住历史机遇,攀登人生巅峰。
具体说来,他是怎么“登高”的呢?会不会得到小主人递来的“云梯”呢?
在揭开这个悬念之前,我们首先要说清,魏忠贤要取悦的对象,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是个怎样的人。
朱由校当皇帝的时候,已经16岁了,但是从文化程度来讲,他连小学生水平都没到。为什么呢?因为他从小几乎没什么读书的机会。生母王才人早早去世,父亲朱常洛不招爷爷万历皇帝待见,所以他从小被冷落,直到爷爷临死前,才被册封为皇太孙,才有了正规读书的机会,才有帝师来教他读书。然而,仅仅正规读书读了一个月,他的父亲明光宗朱常洛就突然死亡了,他必须上位接班。所以说,这个朱由校当皇帝,也是赶鸭子上架,无奈,并没有足够的准备。父亲突然死亡,他必须出来即位。但是,从文化程度来说,他只是一个半文盲的水平,这种水平跟魏忠贤,倒是极为般配的。一个大文盲、一个小文盲。
那么,一个16岁的大男孩小文盲,能当好国家最高领导人吗?我们前面说了,朱由校这个人特别恋母,特别迷恋他的奶妈。对幼儿来说,恋母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现象,但青少年过度恋母,他的心智就有问题了,所以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朱由校的心智并不怎么高,有典型的“巨婴症”。
什么是“巨婴症”?
所谓巨婴,原本是指生下来体重较大的婴儿,后来被心理学作为一种病症词汇使用,指那些已经成年或者接近成年的人,依赖心理严重,还需要人伺候,无法脱离原生家庭,无法承担自己的个人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即使自己成年以后,依然心安理得地接受长辈的照顾与付出。
这种“巨婴”在中国历代王朝的皇族中很多,寄生特权产生了很多不能自理却唯我独尊的皇帝“巨婴”,他们需要大量的太监和宫女服侍左右,尤其是那些从小失去亲生父母的皇子,一边使唤太监宫女,一边在他们的人群中寻找可依赖的准父母角色,用来娇惯自己,这也是专制制度文化的产物。
朱由校看起来就是这样的皇帝,年少即丧双亲的他,心理恋母,生活不能自理,大概是得上了此病。
但是,这些对魏忠贤而言都是机会。
查看史料,我们可以了解到,魏忠贤不仅与皇帝奶妈有感情,与皇帝朱由校也是有“感情基础”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魏忠贤在中期往上爬的过程中,受大太监王安栽培,还曾做过王才人的典膳。王才人就是朱由校的生母,魏忠贤负责伺候王才人饮食起居。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他经常陪伴王才人的儿子朱由校嬉戏游玩,十多年不变。这跟讨好女主人有关,或许还与朱由校的奶妈客氏那层特殊关系有关,他亲近朱由校,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但也不排除一个成年人对儿童的天然喜爱。总之天长日久、乐此不疲陪着小主人玩,自然就给小主人朱由校留下了极深的好印象。
当然,小时候的记忆是个好底子,但要上升到信赖程度,面对长大了的绝对主人,老奴还得表现出至少有两把刷子。
魏忠贤到底靠哪些招数取悦小皇帝、博得小皇帝信任,进而得到登高的“云梯”呢?
主要是两招。第一招是心理按摩式的陪玩,填补小皇帝内心空虚的精神世界。我们知道,朱由校他的生母死得早,父亲又是短命皇帝,所以从心理学上讲,他应该算是个孤儿。而具有高大、魁梧外形的魏忠贤,有丰富人生阅历,对于有孤儿心理的朱由校而言,就极具吸引力。于是魏忠贤在朱由校面前,除了充当玩伴,还刻意表现出“心理父亲”的担当,这么一个双重角色。
熟悉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天启皇帝朱由校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是最贪玩的皇帝之一了。而且他最贪玩的项目非常特别,就是当木匠,干木匠活。于是魏忠贤就极力巴结天启皇帝,陪他一起在木匠房里挥汗如雨,而且还使出一招,特别讨得天启皇帝的欢心。什么招呢?就是把天启皇帝做的一些木雕产品,假装拿到市场上去卖,并且假装卖出好价钱,弄得小皇帝乐不可支,以为自己是巧夺天工,手艺不输鲁班的天下第一木匠。
但是,我们知道,这个天启皇帝的木雕工艺品,并没有像和他一样好玩的宋徽宗赵佶的书画作品那样传世,我们现在并没有看到有什么工艺品是天启皇帝流传下来的。这说明什么呢?他的木匠手艺未必很高,只是魏忠贤有意讨好他罢了。
不管怎么说,魏忠贤和小皇帝玩得很尽兴,逐渐成为他的第一玩伴。但是光陪玩不行,一个皇帝的玩伴多了,不一定都能飞黄腾达,玩可以博得皇帝欢心,但不一定博得皇帝信任,要博得皇帝信任,必须还得展示自己的才华。所以接下来,魏忠贤使出第二招:才艺表演。
有人说这个魏忠贤,专在天启皇帝干木匠活的时候,拿奏折来烦他。天启皇帝就说,你看着替我处理吧,玩得正开心呢,别扫我的兴,魏忠贤就这样慢慢窃取了皇权。还有人说,魏忠贤不识字,在批阅奏折当中,有些骂他的话,他都看不出来。这些段子很可笑,却未必是事实,段子中的魏忠贤被过于贬低了。我们说魏忠贤是个文盲不假,但并不是个糊涂蛋,事实上他在处理文件、代皇帝批阅奏章上,还是有自己的一套把戏的。
他是怎么替皇帝批阅奏章的呢?
在魏忠贤看来,最重要的不是自己识不识字,文字只是一门工具,最重要的是有主见、拿主意。
其实,魏忠贤的确是很有心计、有主意的一个人,在得到小皇帝初步任用时,他就组建了一个文书班子,他的文书班子骨干都是“粗通文墨,习于文字”的宦官,那些太监才是实际上的“秉笔”者。所以,每当批阅奏折,魏忠贤先让这些有文化的太监,把艰涩的文言文翻译成白话,然后再把自己的白话,翻译成文言文写上去。于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圣旨,便这么出台了,他就是这么批阅奏折文件的。
由此可以看出,魏忠贤是有一定政治主见的,为贪玩的皇帝减轻了工作压力,博得了皇帝的信任。于是,随着小主人坐稳大宝之位,大伴魏忠贤的地位出现了火箭式蹿升。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朱由校登基)未逾月,忠贤寻自惜薪司迁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天启)三年十二月魏忠贤总督东厂。”
天启初年,朱由校就在全面起用东林党人的同时,也开始重用魏忠贤,封魏忠贤为“皇帝主笔”:司礼监秉笔太监,正式替皇帝处理奏折文件,并总揽皇家特务机关东厂大权。同时给他赐名,这个魏忠贤不是叫李进忠,后来又改成魏进忠了吗,那么皇帝赐名他为“忠贤”,希望他做个既忠心又能干的心腹。从此世上就没有李进忠、魏进忠了,大名鼎鼎的魏忠贤横空出世了!
此时的大明政坛,颇有两权分立的架势,外事不决问东林,内事不决问忠贤。东林内阁为皇帝草拟奏折批文,而魏忠贤居然可以堂而皇之地替皇帝批阅奏折了。这时的魏忠贤已经54岁了,他22岁入宫,在后宫熬了整整32年,年过半百终于混出头了,谁敢对他不敬?
但是,确实有人看不起他,向他发起挑战。
这些人是谁呢?就是东林党人。继争国本、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之后,东林党人将要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倒魏浪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