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林沉浮:第五讲红丸案助您成功上位

东林沉浮:第五讲红丸案助您成功上位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这个朱常洛即位之后,就宣布撤回所有的矿监税监,给民间和地方政府减负。朱常洛即位时年龄39岁,死时也是这个年龄,即便按照古人年龄测算,39岁也不到自然死亡的年龄。提起此事,又涉及一起惊天大案——史称“红丸案”。也就是说泰昌帝朱常洛的死亡,和两粒红色药丸有关。

东林沉浮:第五讲红丸案助您成功上位

公元1620年即万历四十八年八月,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慵懒皇帝朱翊钧驾鹤西去。

老皇帝死后,熬了二十年的太子朱常洛,终于熬到了接班这一时刻,马上即位,不久改年号为泰昌。朱常洛就是泰昌帝、明光宗。

我们应该承认,朱常洛在即位之初,是想做一个有为之君的,起码他有这个意愿。何以见得呢?

在即位的第一周,他就干了三件漂亮的事。

老话说得好,新官上任三把火,而这个新皇帝上任,也烧了三把火,朱常洛烧了哪三把火呢?

第一把火:发饷。我们知道,朱常洛老爹万历皇帝是个比较抠门的皇帝,他善于敛财,搞苛捐杂税捞了不少钱,皇宫内存了大量银两,但他不善于散财,舍不得把钱下发给属下,乃至辽东前线战士,都经常出现欠饷的苦情。所以前线士气比较低落,而朱常洛和他老爹不一样,他即位之初,就下令发内帑160万两。什么是内帑呢?前面提过,就是皇家库银,皇帝私房钱。朱常洛吩咐,拿出160万两的皇家库银,分发给前线战士,拖欠的工资和奖金一块儿发了,所以辽东战士士气大振,确实鼓舞了军心。

第二把火:减赋。关于这事,前面也讲过。万历皇帝统治的中后期,大搞横征暴敛,税收负担非常严重。为了加大税收力度,万历皇帝在内宫选了很多太监派到民间和地方去,当矿监和税监,加强对矿山工厂和民间的盘剥力度,搞的是民怨沸腾,地方政府也非常不满,与他们夺食嘛。而这个朱常洛即位之后,就宣布撤回所有的矿监税监,给民间和地方政府减负。

第三把火:招贤。在万历末期,处罚了很多言事的大臣,特别是此前争国本的时候处罚了很多言官,这些言官不少是东林系大臣,而朱常洛即位之后就宣布,将这些被处罚的大臣陆续召回,委以重任。其中就有东林老臣邹元标、高攀龙、赵南星这些人,他们陆续回朝,而且回到权力中心。

朱常洛烧了这三把大火,令已经活了二百五十多年的老迈大明王朝,一度出现了政治春天的迹象,有点革故鼎新的意思。当东林大臣摩拳擦掌,准备跟着这位明光宗朱常洛大干一番,修齐治平、光宗耀祖的时候,事情的发展却出人意料,这位泰昌帝登基仅仅一个月,就出了变故——他突然死亡了!

朱常洛即位时年龄39岁,死时也是这个年龄,即便按照古人年龄测算,39岁也不到自然死亡的年龄。显然,他是英年早逝,死亡出人意料。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为什么仅仅当了三十天皇帝,就寿终正寝了呢?

提起此事,又涉及一起惊天大案——史称“红丸案”。

什么是“红丸”?顾名思义,就是红色的药丸。也就是说泰昌帝朱常洛的死亡,和两粒红色药丸有关。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先交代一下,中国皇帝的一个偏好。

什么偏好呢?药迷。和药特别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自古以来,中国皇帝们无不在意自己的身体。在身体方面,他们所担心的无非是两件事,一是能否长生不老,能不能永远当皇帝不死,这是他们的一个愿望。二是能否夜夜当新郎不累,能不能天天洞房花烛夜而不觉疲惫。但是这两件事,都是可望而不可即,靠自己是难以完成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往往要靠外来的东西辅助。

主要依靠外来的什么东西呢?那就是补药。

这个泰昌帝朱常洛也不例外,他十分迷信补药。史料显示,这位朱常洛是一位特别喜欢服药的皇帝,从登上皇储之位开始,他的药就没停过。

那么,具体说来,“红丸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朱常洛早年身体不好,一副瘦骨嶙峋病恹恹的样子,长大之后还是这副样子,但是与他的身体状况成反比的是,朱常洛对女人的兴趣却出奇地旺盛。在没当皇帝的时候条件有限,但是当了皇帝之后,条件一下子就放开了。朱常洛即位之后放开了七情六欲,纵情声色,而他身边的人不仅没人规劝他节制,反而投其所好,变着法去讨好他,给他找女人找春药。尤其是那位郑贵妃,自从朱常洛登基之后,她就彻底变了,像换了个人似的,对这个新皇帝特别好,怎么个好法呢?

清代学者李逊之的《泰昌朝记事》曾这样记录:“上体素弱,郑贵妃复饰美女以进。一日退朝,升座内宴,以女乐承应。是夜,连幸数人,圣容顿减。”

说郑贵妃每天都要选七八个美女,送给这位新皇帝朱常洛,而且不重样,这可把朱常洛忙坏了,以前当太子的时候,可没这么多的女人供他享用,所以抖擞精神享用不尽,结果很快就病倒了。

按照今天的话来说,朱常洛这个病属于房老症,它不是绝症,不是非死不可的病,如果稍加调理,慢慢休息,它是可以治好的。而朱常洛身边的太医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明白这一点,所以给皇帝开了一些慢慢调理的药。

可是,正应了现在流行语了: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泰昌帝到了这般时候,还想早日回到美丽的花丛当中呢,他吃了几天太医的药不见好,这是当然的了,因为太医给的药,都是慢慢调理的药,不可能几天就能治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泰昌帝不顾这个理儿,嫌慢,干脆不吃太医的药了,吩咐手下,赶紧给我找神医上猛药,用疗效快的,所以属下就开始疯狂地为皇帝找医找药,而就在这个时候,神医在朱常洛身边出现了。

此人名叫崔文升,他是掌管御药房的太监,据说他是郑贵妃的人,以前是内侍太监出身。那么从资历上来讲,这个崔文升充其量是个药剂师,不是正规医生,没有给皇帝用药、看病的资格。但是他不管那么多,听说皇帝要寻找神医好药,要找疗效快的药,自告奋勇说,我来给皇帝下一服药,立竿见影。

那么崔文升给皇帝下了一服什么药呢?疗效如何呢?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崔文升下通利药,上一昼夜三四十起,支离床褥间。”说这个崔大夫,给皇帝下了一服通利药,什么是通利药?就是现在我们俗称的大黄,比较常见的泻药。崔文升下的这个剂量非常大,泰昌帝吃下之后,一晚上就要上三四十次厕所,最后泻垮了。彻底起不了床。

我们想想也应该是这番道理,朱常洛先纵欲,吃上火的春药,之后再服了大剂量的泻药,如此折腾,怎受得了?能不趴下吗?

皇帝病倒了,彻底上不了朝了,这让东林大臣忧心忡忡。

八月二十四日,东林党后起之秀、兵科给事中杨涟正式登场,给皇帝写了一封奏疏。

他在奏疏中说道:“贼臣崔文升不知医……妄为尝试;如其知医,则医家有余者泄之,不足者补之。皇上哀毁之余,一日万几,于法正宜清补,文升反投相伐之剂。”

杨涟说,崔文升你什么意思啊,皇帝身体本来就虚弱,应该慢慢补养,你不给补养,反倒让他跑肚拉稀,还让他服用大剂量的泻药,居心叵测。所以,杨涟要求泰昌帝朱常洛远离此人,并对此人进行严惩。而且,杨涟还提醒皇帝要警惕一个人,警惕谁呢?郑贵妃。说千万不要上了她的当。杨涟了解到,万历皇帝临终之时,让朱常洛善待郑贵妃,而朱常洛即位之后,因为郑贵妃变着法地给朱常洛送女人,二人关系出现了回暖。朱常洛已经令人拟好封郑贵妃为皇太后的圣旨。但杨涟认为,这位给皇帝又送美人、又找大夫的郑贵妃,没安什么好心,所以劝皇帝马上收回成命,不要封郑贵妃为皇太后。一般皇太后不是先皇的正室、新皇的嫡母,就应该是新皇的生母,而郑贵妃既不是朱常洛生母,也不是嫡母,怎么能封她为皇太后呢?所以请收回成命。

显然,杨涟上书的这些要求,是明火执仗,甚至是给现任的皇帝立规矩了,非常大胆。那么这个叫杨涟的官员,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他为什么敢于直言犯谏,公开给皇帝正衣冠呢?

在这里我们要着重介绍一下这位杨涟。因为之前我们讲东林书院初建时就提到过他,他是书院第三代核心,东林党标志性人物。名垂史册的“东林八君子”之首。

杨涟,字文孺,号大洪,湖北应山人,出身贫寒,“为人磊落负奇节”。也就是说,此人品德高尚,言行光明磊落,高风亮节,持有节操,胸怀大志。

关于杨涟入仕前的青少年经历,史书鲜有记录。《明史纪事本末》开头这样记载杨涟:“涟素贫。”可见他应该不是士族出身,祖先也没有名人。有限的记载只提及过他有一个老母,没有提及父亲的名字,可能很早过世。孤儿寡母,这样的经历与历史上的著名节士岳飞海瑞很相似。

想必杨涟自小也是受了不少苦,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厉,一般要强的寡母都具有吃苦耐劳、坚韧忠贞的品格,这种品格会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孩子,而一些严母也大多识文断字,能担负起孩子的启蒙教育。这些孩子因没了父亲,肩负母亲的希望,会激起积极向上、改变命运的斗志。(www.xing528.com)

杨涟的青年时代正是东林党方兴未艾的时期。他对东林党的创始人顾宪成等人以天下为己任、不畏权势、敢于评议朝政的士大夫气概非常敬佩。每遇东林讲会,杨涟总会千方百计赶到无锡,与东林诸君探学议政,共商治国之道,他与东林党人志同道合,血气方刚的他也深受“东林老君”欣赏,于是逐渐成长为东林后起之秀。

万历三十五年,三十五岁的杨涟中了进士,走入官场,初任常熟知县。史书《东林列传》记载,杨涟在任知县期间,经常穿着百姓的衣服出入乡里,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任五年中,除了朝廷的俸银,他从未向属下和辖区内的百姓伸过手。在他治理常熟的五年中,百姓夜不闭户,商贩夜不收摊,行人丢了东西第二天准能在县衙的失物招领处领回。万历四十一年,全国官吏考核中,杨涟从众多基层官员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廉吏第一”。

在很多人眼里,杨涟的廉洁和节操在明朝所有官员中,只有海瑞可以和他相媲美。

万历末年,杨涟从地方上调中央,任兵科右给事中。虽然还只是个七品小官,但是他以天下为己任,敢于说出首辅都不敢说出的话,其一身正气,让朝廷很多有正义感的大臣们敬佩不已。

早在泰昌皇帝登基之前,杨涟就为他与万历皇帝的父子关系操碎了心。万历四十八年即1620年,老皇帝万历久病不愈,不吃东西已有半月之久,按礼应该召太子朱常洛到御榻前侍奉药膳。但由于郑贵妃从中作梗,太子竟不得与其父相见。杨涟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主动帮衬,暗中遣人告知东宫,叫太子力争去侍奉皇上,亲口尝皇上喝的药,仔细看皇上吃的饭,并要早去晚归,争取接近万历的机会,防止郑贵妃假传圣旨,惑乱朝政。同时,杨涟又联合多位御史,敦促首辅大学士方从哲率百官赴乾清宫问安,以显示朝臣的力量。方从哲是浙党党首,和事佬,比较怕事。他害怕郑贵妃迁怒于己,便百般推诿,杨涟便以宋朝宰相使命为例,说服方从哲。方从哲不便再推,只好照办。

“红丸案”时,杨涟因为清正敢言,在朝中颇具话语权

朱常洛刚登上皇帝大位时,杨涟是怀着期盼英明圣主降临一样的心情,来期盼新皇帝有所作为的,可是仅仅过了一周,杨涟就发现问题了,这个新皇帝临朝听政的时候无精打采,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尤其是吃了崔文升的泻药之后,皇帝彻底趴下了。这让杨涟心急如焚,所以就大胆上了那道奏疏。

明史记载,杨涟上书两天后,即泰昌元年八月二十六日,奄奄一息的泰昌帝朱常洛召群臣入朝,而且还特意叮嘱,让杨涟和锦衣卫校尉一同入宫,看了这个阵势,群臣都吓坏了,因为这种阵势往往预示着皇帝要行廷杖大刑了,也就是当廷棍击、责打大臣。群臣都为杨涟的命运担心。于是,那位首辅方从哲就劝杨涟:你一会儿进去马上跟皇帝认个罪吧,或许饶你不死。而杨涟理直气壮地说:死就死吧,我杨涟有什么罪。此时的杨涟已经做好了杀身成仁的准备。

不料这一天,泰昌皇帝见了大家之后非常仁慈,而且神志也非常清醒,把大臣请进来,对大臣们说了很多勉励的话,说各位为我大明江山社稷操心,都辛苦了,说完这些客套话之后,他把目光移向了杨涟。手指着杨涟对大臣们说:“此真忠君也。”这个人才是真正的忠臣。原来泰昌帝召见大臣,不是来责罚大臣,行什么廷杖大刑的,而是来托孤交代自己的后事的。显然,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朱常洛似乎明白了,那些给他送美女送春药的人,不是真忠,而劝他洁身自好不要乱吃药,不要过度贪恋女色,以江山社稷为重的杨涟,才是真正为自己好,朱常洛是真的后悔了。

杨涟等众臣听了朱常洛的这番话,无不失声痛哭,这一天这位泰昌帝似乎是醒悟了,他又干了三件英明果断的事,这三件事,也可以说是对杨涟上书的一个回应,更可以说是东林党人乐见的结果。哪三件事呢?

一是下令将进药太监崔文升逐出京城。二是收回郑贵妃为皇太后的圣旨,从此郑贵妃的后党势力彻底退出大明王朝的权力中心。三是让杨涟当了顾命大臣。我们前面讲了,杨涟当时的职务是兵科右给事中,这个官品级很低,正七品,一个七品芝麻官能被皇帝托孤,这在几千年封建王朝中也算是个特例了。所以《明史·杨涟传》记载,当杨涟听到光宗表扬他,还特命他为顾命大臣时,连忙跪伏于地,并十分伤心地说道:“小臣预顾命,感激当誓以死报。”

为了朱常洛临死前的一句话,杨涟从此便立下了以死报君的决心。

常言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时的朱常洛,已经被崔文升的泻药搞得奄奄一息,托孤杨涟等大臣,安排自己的后事。但是,从理论上讲,他的病并非绝症,如果此时不再乱用药,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但是,泰昌帝的下步举动,再次应了现代流行语:no zuo no die。他嘴上虽然说着明白话,但内心却还抑制不住对补药的渴望。而且,渴望的不是一般的补药,而是起死回生的仙药。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要提一下明朝皇帝的另一个偏好,他们不仅偏爱补药,而且在补药之中,还迷信“仙人仙药”。自大明建国以来,皇宫就滋长了一种风气:寻仙问药。从太祖朱元璋嘉靖、万历,明朝皇帝重赏了无数炼制仙药的“仙人”。其中不少民间庸医、药贩子装扮成得道仙人模样,拿着自己胡乱制造的草药,包装成秘方仙药,给皇帝献药。一旦皇帝恰好吃对劲了,药贩子就会得到重赏,甚至加官晋爵。

受家风影响,这个泰昌帝朱常洛也不例外,迷信仙药。他不相信“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常识,而笃信世上真有包治百病一吃就好的灵丹妙药。所以,奄奄一息之际,仍拼命催促身边人下去寻仙问药。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泰昌帝托孤后的第三天,八月二十九日,仙人仙药又出现了。

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两粒红丸。鸿胪寺是大明王朝对外接待的一个礼仪机构。这个李可灼五十多岁,虽然是个政府官员,却打扮得和得道仙人一般,经常作仙人状。当着大臣和皇帝的面,他非常神秘地掏出两粒红丸,说这两粒红丸是两粒“仙药”,是一个得道仙人送给他的,我一直没舍得吃,据说这个药材采自神府仙境,能起死回生包治百病。

对李可灼的这番忽悠,身边大臣有清醒的,不信。不让皇帝乱吃药,此药来历不明,怎么能吃呢?而泰昌皇帝此时已经被崔大夫的泻药折腾得奄奄一息了,都安排后事了,所以他带着求生的渴望,还是坚持要试一试。

皇帝说什么都要吃,那就吃一粒吧,于是泰昌皇帝就服下了一粒红丸。起初还是比较谨慎的,两粒红丸他就吃了一粒。吃下之后呢,立刻有了精神。泰昌皇帝非常兴奋,又连连夸奖李可灼,说:忠臣,大大的忠臣。那李可灼在皇帝表扬之下还比较冷静,没有被冲昏头脑,说:圣上啊,这个药药劲比较大,第二粒红丸最好您三天之后再吃。

而这位泰昌皇帝是个急脾气,迫不及待,当天下午他又吃下了第二粒,谁也拦不住。第二天清晨即九月初一五更,内侍太监试着招呼皇帝起床,发现皇帝已经永远起不来了,永远“睡着了”。朱常洛浑身冰凉,已经归天。

那么,这天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皇帝服用李可灼的那颗红丸,到底是什么成分呢?

据后来《明实录》记载披露,李可灼的这两颗红丸并不神秘,它就是女孩初潮的经水,加上一些大补药材炼制而成的,说白了就是皇家御用的春药,嘉靖年间曾经大量生产过,一般人吃了,上点火也不至于吃死。但是,此时给泻火的人使用这药可是犯了大忌。您想啊,哪有一边泻火一边恶补的道理,还不得折腾死啊。

皇帝吃药吃死了,这到底是谁的错呢?

当时朝堂之上分歧严重,以首辅方从哲为首的浙党等大臣认为,没人故意加害皇帝,此事不宜深究,大家都是好心。而东林大臣认为,此事崔文升、李可灼别有用心,难逃干系。这些东林大臣们说,李可灼不是什么医官,凭什么敢给皇帝用药?是不是想谋害皇帝啊!罪不容诛。

东林重臣、礼部尚书孙慎行甚至把矛头指向了首辅方从哲。

孙慎行,江苏常州人,出身名门,外祖父是抗倭英雄、文学家唐顺之,因受姥爷影响,他从小就酷爱读书,立志报国。万历二十三年中一甲进士,考了全国第三——摘取殿试探花。被万历皇帝任命为翰林院编修。之后升礼部郎,直至高居尚书。孙慎行虽然身居高位,却并不迷恋高位,在职期间,曾几次请假,回家研究学问。受东林先生顾宪成邀请,他曾几度出山,担任东林书院主讲嘉宾,因其率真敢言,深受学员追捧,成为金牌主讲人。

此时的孙慎行,在朝堂已是元老级人物,颇具话语权。他对方从哲的做法非常看不惯,说“从哲纵无弑君之心,却有弑君之罪”,意思是方从哲身为首辅大臣,这一切的事情都在你眼皮底下发生了,你即使没有杀害君主之心,却有杀害君主之罪,罪责难逃。

然而,关于这起“红丸案”,笔者认为,关键因素还在朱常洛本人。没有任何史料能证明,是有人把药灌进皇帝嘴里的,嗑药是朱常洛自愿的,一个皇帝哭着喊着要吃药,谁能拿他有办法呢?谁拿他也没办法。总而言之,泰昌帝朱常洛是个不争气的领导人,不算是个明君,东林人对他的明君描述,有些一厢情愿了。自古伟大政治家都会懂得克制、洁身自好,不会像他那样贪恋酒色、玩物丧志。他的死未必全是因为两粒红色药丸造成的,可以说那两粒红丸是压倒朱常洛这匹瘦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许比较客观。

史实证明,越是追求长生不老、喜欢炼丹吃药的皇帝,越是短命或者突然暴毙。譬如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刚刚到了知天命之年就死了,他的死因,有医学学者指出就是药物中毒。我们知道,秦始皇在寻找长生不老仙药方面是非常有名的,甚至把寻药者派到了国外。《史记》记载,公元前219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御医齐人徐福,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两次东渡,最后一次带着五千童男童女,到达“平原广泽”(传说是今天的日本九州岛),但是因为日本提供不了仙药,徐福害怕受到秦始皇迫害,所以就和五千童男童女留在日本,“止王不来”。徐福没回来,并不耽误秦始皇乱服仙药,继续寻仙服药,最后五十岁暴毙。

那么,话说回来,朱常洛之死最后是怎么收场的呢?

最后“红丸案”的处理结果是,献红丸的李可灼遣戍、发配边关,充军发配了。那位给皇帝下泻药的崔文升逐出京城。而首辅大臣方从哲呢?自动辞职,退出权力中心。

仅就这个结果而言,可以说东林人又赢了。但是他们却没有工夫欢庆胜利。

泰昌帝突然死亡,留给朝堂是又一堆新的难题,他的身后事应该如何处理?谁来继位执掌大明王朝呢?各种政治势力又暗流涌动,又一场新的政治风波等待着东林党人。这一次东林党人还能赢吗?

且看第四场朝堂战争,东林人的好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