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唐时期,我国北方有一个少数民族叫突厥,与铁勒、回纥等游牧民族先后称雄于漠北草原。在势力最强的时候,突厥曾经统治着茫茫大漠,是辽阔草原的霸主。他们建立的突厥汗国在极盛时期版图幅员辽阔:东至辽河,西至咸海,遥领铁勒、薛延陀等部落。李渊在太原起兵时,为了争取到突厥贵族的支持,特意派人将一名中原的歌妓赠送给了突厥的可汗——始毕可汗。始毕可汗看到李渊送来的美貌歌姬,没有嫌弃这位女子的身份低贱,反而很仗义,立即派兵500名、战马2000匹前来支援李渊起义的部队。可以看出,突厥与唐朝的开国者有很好的合作关系,那么这种合作关系能不能持续下去呢?
三年后,始毕可汗去世,继任者是处罗可汗,处罗可汗在李渊在位时,曾想夺取唐朝的领地并州,想在并州拥立隋皇室后裔杨政道为王。在进攻并州之前,他先占卜了一下,占卜的结果并不乐观,近臣都劝他不要贸然行事,但是处罗可汗不听,他说:“我的先祖已经失去了家园,而我们依赖隋朝的帮助才得以生存,占卜不祥,是老天无眼吗?”关于这个故事《新唐书》有记载,当时“雨血三日,国中犬夜群号”,意思是说连下三天血雨,夜里出现了群狗狂叫不止等怪异的现象。在古人的观念中,这些都是不祥的征兆,下血雨肯定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这里的“血”应该写成“雪”。天无吉相,也是巧合,处罗可汗还没发动进攻却发病而亡。
处罗可汗死后,继任者是他的弟弟颉利可汗,颉利可汗比他的哥哥更富有攻击性。凭借兵强马壮,他不断地侵扰中原。当然,游牧民族的季节性生产特征决定了他们喜欢来中原掠夺,这样一来,突厥与唐王朝不断产生边境上的摩擦。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通过发动玄武门兵变夺得帝位,颉利可汗看到唐朝统治者内部存在矛盾,便打算乘虚而入,大举进攻唐朝。天有不测风云,突厥的“后院”忽然起火,原本依附于突厥的铁勒、回纥、薛延陀等族趁着漠北草原空虚,反叛了突厥的控制,甚至威胁到突厥的安全。分析史书的记载,可以看出颉利可汗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唐朝不是那么友好,而在历史教科书中,讲到唐代的民族关系时,往往写到颉利可汗曾经恭维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表达可能只是突厥被唐军征服之后的阿谀奉承。
颉利可汗在上位之前是哥哥处罗可汗在位,处罗可汗的第二个儿子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阿史那社尔。阿史那社尔11岁时,就以骁勇善战闻名于部落。在史书中,阿史那社尔有着良好的形象与绝佳的口碑,他在部落内部实行宽松的政策,休养生息,甚至数十年没有征收赋税。别的部落首领嘲笑他不懂得趁机敛财,阿史那社尔却不以为然,他笑着回应说:“部落既丰,于我便足。”看来,他一心为公,不在乎个人得失,所以得到了部落的拥戴。(www.xing528.com)
由于实力有限,阿史那社尔在出兵相助漠北的部落时,被薛延陀打败。贞观二年(628年),阿史那社尔被迫率领部落西迁,谋求东山再起。他一直念念不忘薛延陀的反叛,一心想着复仇,却总以失败而告终。被逼无奈之下,贞观九年(635年),阿史那社尔率领部分人马来投奔大唐。按理说,阿史那社尔来自外族,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曾经与唐朝关系不睦,投奔唐朝能有好结果吗?
唐太宗的高明之处在于宽宏大量、捐弃前嫌,他马上授予阿史那社尔左骑卫大将军的封号,大大出乎阿史那社尔的意料。不久,归附唐朝后的阿史那社尔,人生走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他娶到了一位心爱的女人!这位女人改变了阿史那社尔,她是谁呢?
她就是衡阳公主。
衡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14个女儿,也是唐太宗同父异母的妹妹。前面说到,阿史那社尔前来归附,唐太宗并没有看低他,反而以突厥可汗的待遇予以优待。当他看到阿史那社尔依然单身时,唐太宗非常关心,他想到了同父异母的妹妹——衡阳公主。不久,在唐太宗的安排下,阿史那社尔在长安城迎娶了衡阳公主。理论上来说,这是唐朝立国以来的第一次和亲(弘化公主是第一位外嫁的和亲公主),也是一桩倒插门的婚姻。正是唐太宗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帮助了阿史那社尔,才使得他立下了誓死效忠大唐的决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