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金城公主与吐蕃的友好合作

唐代金城公主与吐蕃的友好合作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30年,在这期间,金城公主不辱使命,为恢复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竭尽全力。在这三十年间,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关系有了极大改善,但仍然有战争发生,多是因为边境将领好大喜功、屡次挑衅,导致战火不断。[1]既然外甥与舅舅两次结为至关重要的关系,自然是君臣之义不可忘。壁画刻画出了汉藏之间“舅甥一家”的亲密关系,也是唐朝与吐蕃第二次联姻在民间建筑和文学艺术领域的见证。

唐代金城公主与吐蕃的友好合作

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30年,在这期间,金城公主不辱使命,为恢复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竭尽全力。当唐朝与吐蕃关系对立时,为了缓和气氛,吐蕃采取迂回战术,利用嫁到吐蕃的金城公主作为沟通信息、化解矛盾的中间人,唐朝统治者也欣然认可了这一渠道。从感情和道义上来说,处在双方之间的金城公主,比任何人都渴望唐朝与吐蕃之间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在这三十年间,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关系有了极大改善,但仍然有战争发生,多是因为边境将领好大喜功、屡次挑衅,导致战火不断。金城公主面对这样的局势,尽力在双方之间斡旋。

在传达立场、减少误解和摩擦方面,金城公主尽心尽力。史书上明确记载,在边境双方有摩擦时,金城公主不下十次上书唐玄宗,表达重归于好的愿望。唐玄宗在给金城公主回信时,也屡次强调亲情,赞同金城公主提出的谦和对待彼此的做法,也满足了金城公主提出的部分要求。正是因为金城公主的努力,使得唐朝与吐蕃的矛盾不至于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诗歌中也有反映,汉文文献唐诗纪事》中有这样的诗句:“甥舅重亲地,君臣厚义乡。”[1]既然外甥与舅舅两次结为至关重要的关系,自然是君臣之义不可忘。

前面我们讲到,第一位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在民间有很好的口碑,人们甚至把她的形象神化,有关金城公主的故事也是如此。不仅在史书中有所记载,在民间传说中也有更丰富的内容。这些传说包括公主与小王子相认的故事,有奸臣“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有公主与藏族同胞喜庆丰收的故事。西藏的壁画中多次出现以金城公主为题材的内容,比如布达拉宫、日喀则札什伦布寺有《金城公主与子赤松德赞》、山南桑耶寺有《赤松德赞宴前认舅》等壁画。壁画刻画出了汉藏之间“舅甥一家”的亲密关系,也是唐朝与吐蕃第二次联姻在民间建筑和文学艺术领域的见证。特别是金城公主与赞普的另一王妃那囊氏争子的故事,人们不管是与非,对金城公主怀有无限崇敬,也把吐蕃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大法王”之一的赤松德赞的生母视为金城公主。

739年冬天,金城公主病逝于吐蕃,年仅41岁。她去世后,吐蕃派遣使者向唐朝告丧,此时正值唐蕃边境战火重燃,唐玄宗拒绝了吐蕃使者的停火请求,但是唐玄宗仍然为金城公主举行了隆重的哀悼仪式。《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唐玄宗)举哀于光顺门外,辍朝三日”,辍朝三日就是皇帝三天不办公,这是唐朝政府对去世功臣的极高礼仪。从金城公主的贡献来看,她担当得起这样高规格的祭奠!

纵观金城公主在吐蕃30年的贡献,我们不得不为她竖起大拇指:她不仅以自己的婚姻促进了唐蕃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她为推动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回顾上述这些故事,可以看出金城公主的贡献和人们对她的敬仰在两个层面上得以呈现:一个是正史层面,史书很吝啬语言浮光掠影地记载了金城公主一生的功绩;一个是民间层面,老百姓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以艺术的手法将金城公主的故事永久流传。(www.xing528.com)

至此,我们已经解读了唐朝和亲公主弘化公主、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故事,这些故事牵涉到吐谷浑和吐蕃两个政权。唐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用到了和亲政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三位弱女子都尽职尽责,尽管她们的婚姻往往被视作是政治婚姻,她们在正史上不过是一个政治符号,但是后人不会忘记她们的贡献。在民族交往的历史上,也会永远留下这三位弱女子的功绩。

时光倒退到唐太宗刚刚驾崩的时候,在唐太宗的葬礼上,有两位高鼻梁、深眼窝、身材魁梧的外族将军异常悲伤。他们不断地表达自己的请求,要为刚刚过世的唐太宗殉葬。这两位外族将军是何人呢?他们为什么要为唐太宗殉葬呢?是什么样的知遇之恩让他们甘心为皇帝殉葬呢?

【注释】

[1]阎朝隐:《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