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非川之战,意味着唐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走向终结,这也让唐朝的统治者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政策。想当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无偿地帮助吐蕃发展,没想到仅仅用了20多年,吐蕃竟然占了上风。
吐蕃虽然取得了大非川之战的胜利,但面对曾经强大的大唐帝国,吐蕃也不敢离开本土作战,暂时停止了大规模的武装扩张,改用一步步蚕食的战略。针对这种情况,唐政府曾多次出兵干预,双方再次进入了摩擦不断的相持阶段。
吐蕃在扩张的同时,也在延续松赞干布时期的做法——继续向唐朝请求和亲。一边与唐朝发生冲突,一边请婚,看起来不合乎逻辑,但是这些都是吐蕃采取的形式,所有的形式看不出吐蕃的诚意,不过是对外策略罢了。我想,这应该不是文成公主的意思,相反文成公主的愿望应该是双方尽快回到从前的和平状态。
大非川战役9年后,松赞干布的孙子芒松芒赞去世,当时文成公主还在世。吐蕃以文成公主的名义派使臣向唐朝告丧,并请求为新即位的赞普请婚,这位新赞普是松赞干布的重孙,名字叫都松芒波杰。据说,这次请婚的对象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但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唯一的女儿,她当然不舍得这个宝贝闺女远嫁,没有答应吐蕃的请求。敢于向当朝皇帝的亲生女儿请婚,可以看出吐蕃的嚣张态度。又过了1年,文成公主去世,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依然没有缓和,双方借以联系的纽带彻底断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过去了20多年。702年,唐朝军队在悉州(今四川茂县)打败了吐蕃的军队,吐蕃赞普见势不妙,不得不派人向唐朝求情。吐蕃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在第2年,还向唐朝皇帝献上了1000匹马, 2000两黄金,这时候的唐朝皇帝是一代女皇武则天,武则天看到吐蕃诚恳的态度有些心动,原则上同意了吐蕃的请婚。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唐朝刚答应了吐蕃的请婚,吐蕃赞普随后在征伐中身亡,这事又不了了之。
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登基,吐蕃赞普出于对新皇帝的礼貌,又一次表达了向唐朝请婚的意愿。707年,唐中宗意识到非和亲不足以安抚吐蕃时,才准许自己的养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为什么前面多次请求和亲没有成功,而这次就成功了呢?
首先,从吐蕃这方面说起。新即位的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年纪很小,只有6岁,他的奶奶莫禄氏辅政,掌握朝政不容易。而这时,唐朝与吐蕃双方都被连年的战争所困扰,希望恢复和平。所以,在奶奶的授意之下,吐蕃赞普这次请婚的诚意超过了以往任何试探性的请婚。(www.xing528.com)
第二,在唐朝内部,从武则天晚年开始,政局动荡不稳,边疆的战火不断燃起。宰相狄仁杰曾经多次上疏,向武则天建议:“近年来,国家频频出师,所花费的军费不计其数,政府对百姓加征的税额年年增加,百姓怨声载道,建议皇上您适可而止。”武则天死后,继任者是她的三儿子唐中宗,中宗皇帝性格软弱,求和平以自保。唐朝面临着内忧外患,也需要和亲来换取与吐蕃的和平共处。所以,和亲无疑是成本低、收益高的最佳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唐中宗终于答应了和亲。史书记载,唐中宗“以所养雍王李守礼女为金城公主,许嫁之”。[1]虽然答应了和亲,并没有马上将公主嫁过去。两年后,吐蕃赞普赤德祖赞派大臣来迎娶金城公主,唐朝和吐蕃还在长安举行了一场马球友谊赛,可惜大唐的选手频频失球。当时的临淄王李隆基坐在台上,实在看不下去了,不顾身份高贵,亲自上场,凭借一身好球技,才扭转了局面,为大唐赢得了脸面。第二年(710年)的元月27日,金城公主带着丰厚的嫁妆向吐蕃出发,这也是唐朝与吐蕃历史上的第二次和亲。苍茫的青藏高原,又将迎来一位来自大唐的公主……
唐朝与吐蕃之间的第二次和亲,是双方政治、军事形势发生变化的结果,和亲是双方所做出的共同选择。我们并不否认两者之间有过失和,有过战争,但这绝不是历史的主流,即使是激烈的战争之后,依然寻求和平关系建立的途径,正如《全唐文》中所说的那样,仍然坚信“欢好未绝”。
金城公主本是唐中宗的侄孙女,后来被唐中宗收为养女,堪称金枝玉叶般金贵。唐中宗为了金城公主的出嫁,做了很多超越常规的事情,也在文坛上留下奇特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继文成公主和亲后,金城公主再次和亲吐蕃,对于大唐和吐蕃的关系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注释】
[1]《旧唐书·吐蕃传》:“俄而赞普之祖母遣其大臣悉薰热来献方物,为其孙请婚,中宗以所养雍王守礼女为金城公主许嫁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