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魏惠王死后,确定了下葬的日期,但恰逢天降大雪,雪深数尺,按期下葬困难重重,群臣建议择日而葬,但太子不同意。于是惠施出面做太子的思想工作。惠施列举了周文王为其父王季历下葬但因故改期的史实,劝谏太子应该学习文王的道义择日而葬。惠施的聪明就在于将地理与天气灾害故意说成是死者神灵的意志,将事件蒙上神秘色彩,提出生者顺势而为,尊重死者的意志,是道义的体现。太子受到启发,痛快地答应了。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于牛目,坏城郭,且为栈道1而葬。群臣多谏太子2者曰:“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之,官费又恐不给,请弛期3更日。”太子曰:“为人子而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丧,不义也。子勿复言。”群臣皆不敢言,而以告犀首4。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也,是其唯惠公5乎!请告惠公。”
注释
1栈道:在险绝处傍山架木而成的一种道路。2太子:魏惠王之子,即位后为魏襄王,名嗣。3弛期:缓期。4犀首:公孙衍。5惠公:惠施,战国时宋国人,曾为魏惠王相,名家学派代表人物。
译文
魏惠王死后,下葬的日期已经确定了。恰逢天降大雪,雪深数尺,城墙都压塌了,打算修栈道来安葬魏惠王。很多大臣都劝太子说:“雪下得这么大还要举行丧礼,百姓们必定不堪劳累,费用也恐怕承担不起,请缓期改日安葬吧。”太子说:“作为儿子,只因为百姓劳累和费用的缘故就不按时给先王举行丧礼,这是不义的行为。你们不要再说了。”大臣们都不敢说话了,于是把此事告诉了公孙衍。公孙衍说:“我也没什么可说的,这事只有惠施可以解决吧!请告诉惠施。”(www.xing528.com)
惠公曰:“诺。”驾而见太子,曰:“葬有日矣?”太子曰:“然。”惠公曰:“昔王季历1葬于楚山2之尾,水3啮其墓,见棺之前和。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故使水见之。’于是出而为之张于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后更葬,此文王之义也。今葬有日矣,而雪甚及牛目,难以行,太子为及日之故,得毋嫌于欲亟葬乎?愿太子更日。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4也,故使雪甚。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若此而弗为,意者羞法文王乎?”太子曰:“甚善。敬弛期,更择日。”惠子非徒行其说也,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王,而因又说文王之义。说文王之义以示天下,岂小功也哉?
注释
1王季历:周文王之父。2楚山:即商山,在今陕西丹凤一带。3水:地下渗出的水。4黔首:民众。
译文
惠施听说后,说:“好。”马上驾车去拜见太子,说:“先王安葬的日期确定了吧?”太子说:“是。”惠施说:“从前王季历被安葬在楚山脚下,地下渗出的水冲坏了墓穴,露出了棺材的前端。周文王说:‘唉!先王一定是想见一见群臣和百姓吧,所以让地下的水把棺木冲了出来。’于是取出棺木盖上幕布放在朝堂之上,百姓们都来朝见他,三天后再改葬,这是文王的道义。现在先王安葬的日期已经确定了,但雪深数尺,难以行走,太子还是要按时下葬,会不会显得太急迫了呢?希望太子改换日期。先王一定是想稍微逗留几日,好安抚社稷和他的百姓,所以才让雪下这么大。因此缓期而择日下葬,这是文王的道义啊!要是不这么做,我猜想您是羞于效法文王吧?”太子说:“很好。请缓期,重新选择安葬日期。”惠施不仅让太子遵奉了他的话,又让魏太子没有强行安葬先王,并乘机阐述了文王的道义。阐述文王的道义来昭示天下,这难道是小功劳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