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绿地是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防护绿地绿色基础设施的目标以控制地表径流和削减径流污染为主,雨水调节和收集利用为辅。适宜在防护绿地使用的绿色基础设施主要有植草沟、雨水花园、调蓄塘、植被缓冲带和生态驳岸。将防护绿地周边汇水面(如广场、停车场、建筑与小区等)的雨水径流通过合理竖向设计引入防护绿地,结合排涝规划要求,设计雨水控制利用设施。防护绿地内部浇灌养护设施与排水设施应合理设计,结合雨水回收利用设施,蓄水用于干旱季节的灌溉。在植被规划方面,尽量选择乡土树种。此外,结合防护绿地的类型,选择具备不同防护功能(如污染物的去除)的植物(图5-21)。
图5-21 防护绿地雨水控制利用流程(www.xing528.com)
其中,防护林地作为上海平原河网地区重要的生态空间类型,在截留降雨、涵养水源、促进地表下渗、防洪排涝和滞留雨洪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平原河网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地自身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传输,引入林地内的雨水渗透、储存、净化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
林地可通过植被冠层截留、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林地排水渠、人工湿地、湿塘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来消纳自身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林地具备海绵城市功能的技术包括林相改造抚育、林地土壤和雨水系统改造、植被过滤带、湿塘、人工湿地等。根据上海典型人工造林特征,合理选择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种类,开展增强植被冠层截留降雨功能的复层混交林定向抚育的林相改造。根据林地的功能定位、植物种类、林相结构、土壤渗滤状况以及周边地形标高和水面标高情况,制订海绵城市建设的林地保护与改造方案。道路、水网等存在地形高差区域的林带建设,应结合地形高差设计形成径流定向汇集传输的植被过滤带,并与湿地、湿塘相结合,形成平原河网地区特征的林地和湿地相结合的绿色廊道,滞留径流和削减污染物。局部改善或改良土壤渗透性能,通过微地形改造、栽植耐淹植物、优化林地汇水路径等方法,提升林地滞留、渗滤地表径流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